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视觉变革与情感表达

2022-06-08 20:02郭玲玉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情感表达

摘要:表现主义是20世纪出现在西方的一场文艺运动,涉及绘画、诗歌、戏剧、电影等多个文艺领域。作为现代主义美术发展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最初主要发展地在德国。文章主要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产生的必然原因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有的艺术风格。另外,德国表现主义最主要的特征莫过于对表现情感生活的重视,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的表达赋予了画面强烈的视觉享受,其独特的艺术主张和文化魅力对现当代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德国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特征;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3

1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

1.1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主义”一词开始出现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以此描述一个发展于德国并延续至今的对世界当代美术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派别。在艺术上,其主张以表达艺术家们的主观精神和自我感受为基点。由于彼时德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战争不断萌发,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未能与现实因素分离,因此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无一不表现出激烈的冲突感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1.2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产生的背景

1.2.1 战后的社会因素

德國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艺术进行思考的一种结果,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甚至人们精神活动等各个方面发生变化的一种直接反映。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间接推动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此时的德国依然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政治上的动荡不安、经济上的萧条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人民失去工作,生活萧索。此时的德国上下充斥着压抑、低沉的氛围,这所有的一切都对德国年轻艺术家们的观念、想法以及内心情感产生了不可规避的影响。

1.2.2 风俗环境因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各地区进行艺术交流的机会较少,因此艺术风格相对封闭。另外,在美术史的发展长河中,不难发现每一种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的产生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而每一种鲜明而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和艺术形式都是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壤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在与自然、宗教束缚的长期反抗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德国人民在此期间逐步形成了坚韧不拔、压抑敏感这种独有的性格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长期的压抑,艺术家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绘画语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精神内涵。正是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更有说服力地说明了德国产生表现主义绘画的原因。

2 视觉如何变革

2.1 与现代美术前奏时期的本质区别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的绘画风格是对现代美术前奏时期忠实地描绘现实的叛逆。自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起,再现性艺术的绘画观念和表现技法的日益完善促进了学院派绘画的形成,循规蹈矩的学院绘画以营造逼真的效果、充满戏剧性为目的,但也正是这种因循守旧的绘画类别导致它成为抑制艺术家发挥创造力的强硬阻力。法国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不满学院绘画的种种弊端,认为学院派绘画只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平庸之才,而不是优秀的画家。

19世纪中期以来,写实主义的艺术家们所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于题材是否真实地展现了当代社会生活,是否如实传达了真实的视觉感受。另外,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提倡到户外对大自然进行写生活动,他们主张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根据自己眼睛观察到的物象和自己内心对物象的直接感受,表现出大自然中细小微妙的色彩变幻。因此,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反自然主义、反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冲破传统的枷锁,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艺术流派。

2.2 对20世纪初期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的延伸

德国表现主义形成的初期,以凡高、高更等后印象主义画家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着德国表现主义的诸多画家。德国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野兽派演变发展而来的,一方面存在着比较注重个性表达、感情色彩浓厚与主观性强烈等特点,另一方面在色彩处理和造型上还追求扭曲、夸张以及变形来加强对比。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凡高和高更二人比较倾向于对绘画创作的精神性表达,他们通常率性地采用明快严厉的色彩,并重视线条的节奏体现,进而赋予画面非常强烈的象征意蕴,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然而然地影响了注重色彩、线条与节奏感的野兽主义。

2.2.1 后印象主义——凡高[1]

后印象主义画家文森·凡高是20世纪表现主义的先驱。他极力冲破印象主义对自然的现实描摹,反对用光色表现对物象的瞬间印象,主张用线条与色彩自身的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表达自我精神和自我感受。凡高在经历了一次恋爱失败之后,自身变得极其敏感与脆弱,其后,他再一次经历了建立社团的挫败,这也使得他的精神状态更加不稳定,在恍惚中用剃刀割去了自己的耳朵。在治疗和休养期间,他仍坚持绘画创作,但最终还是在精神错乱中自杀身亡。在凡高的作品中,不论是静物画《向日葵》、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从不同题材的作品中色彩和线条的运用都能感受到他内心强烈的感情和对生命的渴望。

凡高和蒙克都曾创作过以星夜为主题的作品。凡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采用暗蓝色与亮黄色的强烈对比,映射出其内心丰富的感情色彩;而蒙克的《星夜》整体色调更加清冷,天空、大地更加凄凉,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多添了一丝苦闷。蒙克的《呐喊》充分显示出对大自然的自我感知,画面所呈现的孤独彷徨和无助感与凡高不谋而合。这幅作品的构图与凡高的作品《特兰凯塔耶的铁桥》高度相似,同时又学习凡高对色彩的运用,注意增加色彩的强度、亮度和张力。这些作品间的对比都能清晰地感知到凡高与蒙克在精神上的传承。

2.2.2 野兽主义——马蒂斯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与野兽主义绘画风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强调画面的表现力和色彩的作用。德国表现主义以鲜明的民族传统为基石,用怪诞奇特的形象表达人们内心的不安和惶恐。相较于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绘画的冲突感更加强烈。马蒂斯的画风追求原始调性,他喜欢使用粗放且有力度的笔触形式,使画面充满律动特征。这种强烈的动感在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绘画作品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2.3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体现

政治上的动荡、经济上的萧条、文化上的禁锢、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恐慌等种种原因都迫使德国年轻的艺术家们在思想和艺术创作的绘画主题、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他们将内心的不安、恐惧、失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创作方式成为艺术家们规避现实的途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从创立之初,就注重追求画面的节奏感和色彩效果,这是为了能在绘画创作中表达精神世界的同时更好地接近物象本身。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将原始物象进行歪曲、变形,展现出一种怪诞、扭曲的形象,从而表现出“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2.3.1 自由的色彩

强烈的主观性是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中的一大特点,这是由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们更加注重自身精神的传达。另外,色彩作为最具感染力的绘画语言之一,不论是激情还是平静,不论是绚丽还是淡雅,艺术家们都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很好地运用色彩以表达自身愿望。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官有直截了当的冲击力。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从自身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着手,运用色彩慰藉心灵,观者也能通过画面呈现的视觉效果唤醒内心感受,引发共鸣。德国表现主义的绘画作品大多呈现出强烈的形式感和鲜明的色彩对比的特点,张扬热烈的色彩像是在宣告艺术家们内心隐喻的思绪和情感,大面积色域的表达无一不在诉说画面背后的历史故事。这在此时期的诸多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皆有呈现。

埃米尔·诺尔德在色彩上的探索与独特的成就,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社团桥社中年轻画家们的支持与推崇[2]。诺尔德创作的画面有极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他的作品主要选取宗教题材,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显现出一种激烈、怪诞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他对人道主义的思考。他对色彩的探索可以从其《耶稣的生平》《最后的晚餐》《蜡烛舞》《环绕金犊跳舞》等代表作品中得到阐释。其中,《耶稣的生平》这幅作品虽然选取的依旧是基督教故事,但整体画面不同于宗教绘画的庄严,作者将画面人物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和变形,使画面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与此同时,诺尔德的色彩表现达到了极致,他将背景的暗红色、暗蓝色夹杂在一起,与耶稣身体的黄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暗示希望。这种神秘、富有象征意味的表现手法不仅展现了鲜明的宗教精神,还对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诺尔德的另一幅作品《环绕金犊跳舞》充分体现了艺术家表现主观直觉的艺术追求,画面运用黄色和紫色作为主要的色彩基调,强烈且浓厚的色彩对比增强了整幅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颜色和笔触的扭转以及带有律动感的构图,使画面表现出跳跃的动感,这种狂热、激昂的情绪完全溢出画面,传达出作者炽热的感情。

2.3.2 线条与笔触的运用

线条在绘画领域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艺术家会根据创作构思选择采用预想呈现画面效果的不同线条。线条不仅能够对现实物象进行描绘、将画面空间进行分割,还可以表现出不同情境下的氛围感。

而笔触则是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根据自己的构思需求而借助不同厚薄的颜料、不同轻重力度的落笔以及不同快慢节奏的运笔等,来体现对象的质感、量感、体积感和光影虚实之间的变化。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稀薄或浓重的颜料,也会展示出大相径庭的艺术效果。表现主义绘画是以艺术家们的内心感情为基调,因此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笔触也能侧面反映出他们的性格、情趣和艺术天赋。艺术家们主张突破传统的写实绘画的造型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情感,对笔触的运用也合情合理地体现他们自身的个性特征与绘画风格。

画家们每一笔的选择都是他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心底的宣泄。不同的笔触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如跳荡轻松的笔触能给观者带来洒脱愉悦的感觉,而颤动狂暴的运笔则给观者以生气、激愤的心理。例如,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先驱人物蒙克创作的作品《呐喊》,其是蒙克本人对现实生活无助、悲痛的呐喊,是他发自内心的呐喊,因此他对整个画面的安排、色彩和笔触的运用都呈现出一种统一和谐的基调——彷徨无措,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无助感。蒙克被称作心灵深处的写实主义者,他的作品虽不像写实主义那般真实、浪漫,但又能在狂暴的笔触中表达出自我真切的情感。

3 德國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表达

3.1 个人经历导致的主观情感

蒙克是直接对德国表现主义美术产生影响的一名挪威画家。事实上,在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形成之初,蒙克的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非常强烈的表现主义因素,其身上发生了许多不幸运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蒙克的生活。例如,在其童年时代,母亲与姐姐相继离世,其身心便受到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创作艺术。因此,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疾病、死亡、性爱等主题,数幅作品都充斥着彷徨无措、惊恐、悲痛的情调。蒙克将他复杂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了自己的作品中。蒙克以表达自我的主体精神为目的进行创作,他的许多作品都超越了现实逻辑,他将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区分开来,把歪曲、丑陋、伤病的形象引入画面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美学思想。蒙克的许多作品都强烈地暗示了他悲惨的个人经历,这其中最吸引笔者眼球的是名为《青春期》的作品,画面中少女的整个身体充满了强烈的紧张感,惊恐的一双眼睛将整个画面紧张的氛围推向高潮。因此,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会直接映射到其绘画作品的情感体现上。

3.2 社会矛盾引发的悲观意识

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一直认为绘画的核心在于其内容的表现,艺术家们主要是通过绘画艺术的手段展现真实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并且敢于直指社会现实中的丑陋与阴暗[3]。不仅如此,德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直接影响了德国本土文化的发展,这种对艺术创造性发展的阻碍致使大部分人常常带有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充分体现在画面上,通常会营造出一种焦虑、无奈的悲剧感。对于德国的艺术家们来说,尽管依然面临着新的社会矛盾和精神方面的困惑,但内在精神的表现和真实情感的传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们能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通过画笔表现在画面上,无论是对战争的恐惧,还是衰败经济下人们的艰辛生活,都能成为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创作的主题,画面直接反映出的悲观意识亦能暗示出德国彼时的社会生存与发展问题。

4 结语

德国表现主义是在其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艺思潮,与以往的艺术流派向着不同的轨迹发展,用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来呈现艺术家们的内心情感世界与现实生活。这种注重创作精神表现的艺术主张对欧洲美术和中国美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苏宇.论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与发展[D].济南:山东大学,2009:35-37.

[2] 王雅洁.色彩的诱惑与笔触的张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探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15-16.

[3] 杨素欣.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形式及负向情感的表达[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8-10.

作者简介:郭玲玉(199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油画创作)。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情感表达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