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年画运动对公共美育普及的意义

2022-06-08 20:02徐珂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

摘要:年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将传统的年画与新时代的思想建设相结合是从抗战时期就开始探索的一条新道路。新年画运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就是艺术家群体,同时艺术家也是新年画运动中的美育受众。新时代的艺术家们各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改良,广大民众也通过艺术家创作出的新年画作品潜移默化地接受美术教育。这得益于新年画作品的群众基础和印刷成本,能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涵盖足够广的民众,将美术教育的普及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年画运动;美术教育;美育普及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3

新年画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兴起的艺术运动,是对抗战时期新年画作品发挥重要宣传及教育作用的延续。新年画由民间艺术发展而来,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直观明快的艺术语言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的文化水平,对于民众的公共美术教育工作能够产生更好的落实效果。同时新年画运动作为一次由上至下的全民运动,对于艺术家群体而言是一次艺术风格转变的范例与尝试,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民众都在新年画运动中接受了公共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的各方面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也促使他们的思想文化发生改变,这一系列改变衍生出新的审美需求,而艺术家群体根据新的审美需求在其艺术语言、艺术风格以及表现内容等多方面需要作出改变,这一改变的过程也是公共美术教育在民众、艺术家两方面都有所成效的过程。

1 新年画运动的兴起

1.1 新年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传统年画是以功能性美术作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的,年画一词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清代道光二十九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从中可以了解到传统年画出现的时间在打扫屋舍之后,并且一些年画配合着讲解可以对小孩子进行教养,指出了年画在大众生活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以及部分教育功能。由于需要满足大众的这些需求,传统年画作品要达到吉祥喜庆的效果,过年贴年画也成为了大众的一种普遍习惯。这种习惯从古代年画出现一直保持到了近现代,在此期间年画也产生了许多改良和发展。

最先提出年画改良的人是清朝末年的进步人士,在意识到民众思想落后于西方各国的同时,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其中就包含改良年画的发展。赵炳麟在《移风易俗议》中写到“另续新纸画,以开国民之知识,使之观感并将年底各处所卖的纸画,细小考察”[1],指出了当时进步人士对于年画影响的重视。同时新兴事物对社会的冲击也使得商贩为了吸引顾客而在年画中添加了各种新事物,如自行车、自鸣钟等西方物件,传统的年画造型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无法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了。进步人士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年画作品来反映一些新思想,如男女平等、兴办学堂等,希望可以通过年画来开启民智,唤醒民众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解放区,由于受到敌人的封锁,年画供应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区的艺术家开始自己创作年画。接受了进步思想洗礼的艺术家在肩负宣传教育任务的情况下,其创作的年画自然不会拘泥于传统的样式,而是着重于表现民众生产及敌后斗争等符合真实情境的图样。江丰的《保卫家乡》以及沃渣的《春耕图》使得解放区的艺术家注意到了年画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民众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开始了正式的新年画创作,出现了《摘棉花》《翻身得地生产好》《豆选》《抢渡黄河》等优秀的新年画作品。艺术工作者将革命精神融入年画创作,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斗争意识,因创作内容、创作目的等都区别于传统年画作品而称其为“新年画”。

1.2 新年画运动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的正式发表开启了新年画运动。文件指出了新年画作为当下流行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艺术工作者在新春到来之际要通过新年画来完成宣传教育的工作,在新年画的创作中尤其要注意和传统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形象上要符合民众的审美习惯,同时在思想内容的表现上要宣传共同纲领、宣传美好新生活,表现出劳动人民健康积极的形象。指示文件发表后,催生出一系列的新年画主题的展览会,推动了新年画的创作发展,使得艺术工作者在运动中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广大民众也从中了解并学习到了新思想,在新时代的氛围下感受到了新气象。

2 新年画运动中的艺术家群体

2.1 艺术家对新年画运动的积极参与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互相展示的平台,解放区艺术家的作品从内容上更贴近民众,从形式上也更容易被民众接受,这对其他艺术家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艺术家无论先前从事哪一个画种的创作,都开始思索自身的改良与发展,而新年画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提出的文艺运动,成为艺术家们进行思想方面改造的最佳途径。《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中写到“当前摆在美术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宣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政治纲领。这种宣传不是抽象的条文的解释,必须生动形象。因此,美术工作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纲领之体现过程中间,去体验去把握崭新的形象,新的事件和新的人物”[2]。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对于艺术家的要求是摒弃一些旧有的作画习性,用新的创作手法进行可以对民众产生公共美育作用的创作。

新年画运动的出现是艺术家们进行自身改造的一个契机,叶浅予、张元、董文希、李可染等其他画种的艺术家在经过了思想斗争后都纷纷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加入了新年画的创作。同时艺术家们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新年画主题的展览会,通过作品进行艺術上、思想上的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荣誉对于艺术家而言也是一种激励,此后文化部还开展了新年画的评选工作,李琦的《农民参观拖拉机》、张仃的《新中国的儿童》、力群的《读报图》等优秀新年画作品在评选活动中获奖,这也激励了艺术家群体进一步地投入新年画的创作。

2.2 新年画运动对艺术工作者的美育体现

美术工作者对于新年画而言不仅仅是创作者,同时也可以作为参观者接受不同作品传递出的美术教育内容。新年画运动中最具有冲击力的就是艺术家自身思想上的改造,部分艺术家没有接受过延安文艺思想的洗礼,对于艺术作品尤其是新年画作品的塑造仍然停留在传统图样或自我审美实现的阶段,无法做到与广大民众的真正契合。新年画运动中的作品秉持为工农兵服务的理念,在创作的过程中吸收了传统年画的部分表现技巧和艺术语言,其内容则表现的是新时代的生产建设,这样的新年画作品既符合民众的审美需求,又完成了宣传教育的工作,是艺术家在成为艺术工作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的范例。

新年画运动的发展不仅在创作方向上引导了艺术家们,同时也拓展了写实技法在各门类画种中的运用,传统年画中的造型吸收了工笔画法的特点,造型鲜明饱满,符合广大民众对于年画装饰性强的要求,这样的需求也延续到了其他绘画作品中。艺术工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贴近民众,必须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现方式,而新年画作品中的这种写实技法为其他画种的写实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工作者通过在新年画运动中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写实技巧,以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和需求。以国画为例,在国画改造过程中出于对写实的追求而开展了一系列的写生活动,以改变艺术作品与民众思想脱节的状况,通过新年画的成功示范使得国画在技法表现上成功向民众靠拢。新年画运动中的写实造型也带动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对于造型塑造的重视,这对此后艺术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出或出版的新年画作品中表现农业生产的作品占比最多,这是艺术工作者尊重民众生活的一个体现,同时也表明了广大民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倾向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除农业生产外,工业生产、军民关系、中苏友好、庆祝新中国成立等题材也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这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是题材把握上的新认知。新年画创作中对于题材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了民众对艺术作品的接受程度,与生活脱节的艺术自然无法被广大民众接受,此外题材的选择也是宣传方向的一个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的艺术作品受众不同于以往的贵族、官僚阶级,社会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新兴的题材内容也可以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因此新年画运动中重视的题材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是民众需要且有利于民众的双重选择。以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结合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不仅对当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是对各门类艺术工作者此后创作上的一种美术教育。

3 新年画运动与民众

3.1 新年画在广大民众中的普及

新年画是通过传统年画的表现形式来歌颂新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传统年画特殊的功能性和群众性,新年画在诞生之初就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样的群众基础也使得新年画在创作过程中更加重视满足民众的需求。与新中国成立前无统一组织的创作相比,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工作者在新年画的初稿完成后会到群众中去征求意见,并根据当时群众的意见进行充分的修改,最终才能完成作品。“1950年全国年画展览会”在筹办过程中为了充分了解民众的艺术诉求,筹备人员组织了两个小组前往北京的郊区进行访问和调查,此举不仅为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方向,同时也扩大了新年画展览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为此后新年画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新年画与其他艺术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仅作为艺术品被民众参观欣赏,作为春节期间的必需品,新年画同样拥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在新年画的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其装饰性效果和印刷成本,作为需要在民众间普及开来的艺术形式,新年画的造价符合当时民众的购买力,能够以家庭必需品的形式在民众间流通,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在新年画的发行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传统年画的发行方式,民众能够以简易且熟知的渠道接触到新年画作品,让新年画真正走到民众中去。在新年画运动开始后的10年时间里出版发行了9亿多张新年画作品,几乎做到了全民拥有新年画,新年画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内容都适应了当时民众的艺术诉求,这为美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3.2 新年画展览会对民众的美术教育

新年画运动的开始是对新年画作品能够进行公共美育的一种充分肯定,因此新年画的创作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统一的规范。民众通过参观新年画,可以进一步认识新时代的生活,如李可染创作的新年画《新得的黄牛》,这一画作表现了土地改革开始后农民分到了应得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暗示生产关系在发生巨大的转变,画上写着“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椎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不用愁”[3],直观简明地向民众介绍了新生活的美好景象。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众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无法依靠文字来接受新兴的思想教育,新年画在内容表现上承担了这一教育的重任。民众欣赏新年画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是对新生活的一种了解,新年画运动中通过艺术作品对民众进行美术教育,用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影响民众对生活的态度。

新年画展览会不仅在思想上对民众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同时也在技法上帮助民众进行深入的学习。新年画运动中创作出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技法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呈现在民众眼前的新年画作品是统一要求和标准的体现,民众在欣赏新年画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从事年画创作的除了专业艺术工作者外还有许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教育的民间手艺人,他们面临着传统年画到新年画的转型,而教学条件的种种限制使得他们很难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新年画运动的普及使得全体民众都有机会接受美术教育,在此前没有机会接受系統美术教育的民众也可以通过观摩学习进行新年画的创作尝试。

4 结语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历史上特殊的节点,这时的民众刚刚从战乱中解脱,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安定,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富足。新时代的思想政策和新的生活方式都需要被广大民众了解和接受,但是民众的人数之多、分布之广使得政府的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同时部分民众目不识丁,这为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新年画运动的发起是政府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进行的一次尝试,新年画这一由传统年画改良而来并经过了抗战期间试炼的艺术形式,首先在表现内容上是贴近民众的,能够通过对民众日常生活的体会来感染民众,其次是表现手法上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使得作品通俗易懂,不存在曲高和寡的现象,考虑到了当时大部分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问题。新年画运动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艺术运动,引导并鼓励着艺术家进行新的艺术创作尝试,而创作出的新年画作品则通过美术展览会、印刷品等形式出现在民众的视野中,并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感染民众。

参考文献:

[1] 梁绸.论中国传统年画在二十世纪的演变[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4:9,12.

[2] 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代发刊辞[J].美术,1950(1):1.

[3] 朱斌.建国初期新年画运动与主流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建构[J].现代哲学,2018(3):42-51.

作者简介:徐珂(1996—),女,江苏宜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维吾尔民间美术对南疆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
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