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2-06-08 20:02陈杰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美术教育双减

摘要:“双减”的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引起了对于基础教育到底该如何培养人才这个问题的深度思考,推动了教育生态的正向优化。利用“双减”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开展,应从发展多元的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发展校内外美术社团活动等多方面进行,为学校美术教育的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双减”政策;美术教育;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3

1 “双减”政策在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新契机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双减”的四个主要任务:一是减少学生作业量及减轻学生考试负担;二是努力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准;三是建设校外培训行为准则;四是优化教育教学质量,配套治理模式。学校必须更改落后的发展理念,创建新的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1 “双减”政策的主要导向

“双减”不是空穴来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和措施,“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国家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双减”政策的初心是减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业重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兴趣活动、娱乐活动。同时,政策的实施还能够减轻家长在经济、时间上的压力。另外学校也有更多精力紧抓教学教育质量,从而迈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时代。考试升学制度虽然极大地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但其带来的弊病也是无法忽视的。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被迫承受各种考试制度的压力,分数几乎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在這种利益结构的驱动下,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超前,应试难度也越来越大。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恶性循环的分数竞争导致学生没有课余时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近视度数越来越高,活力越来越少。有些孩子到最后只会考试,不会做人做事,这些都完全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双减”政策的实施正是为了使教育回归正轨,它要求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有较充足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往往比只是分数亮眼的学生更能适应这个社会,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只有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全面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是真正的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正是为了开启全面素质教育新时代[1]。

1.2 “双减”政策带给学校美术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双减”政策将中小学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类兴趣活动等,在活动与实践中将自身不同的潜能转化为外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美育2.0学科交叉与新文科:普及审美观念与测量方法》高峰论坛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王杰接受了记者采访并提到美育课程标准2.0系统。她称2.0教育体系标志着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以核心艺术素质为导向的综合教育时代。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离不开美育。素质教育的发展更是绕不开美育这一环节,而美术教育作为美育中最普及的教育学科,需要大力推进。“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准,开展各种科学、美术、体育、国学、劳技等兴趣小组和社区活动。这为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发展校内校外美术活动增添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伴随着机遇而来的还有许多的挑战:一是当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美术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会变得更加雪亮,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将会更加突出,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些负面的公众舆论;二是增加美术活动时间或者增加美术课程,会使教师资源和美术材料资源变得更加短缺;三是学校美术社团和美术课程的发展必然需要校内外美术资源的拓展,以及更多的资金投入,这些都是新的挑战;四是学校美术教师在工作内容扩展后,其专业能力也需要提高,这不只是美术技能的提升,还有美术素养、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等全方位的提升;五是社会美术资源和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仍需分辨,否则会给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隐患。

2 “双减”政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路径

2.1 开展多元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系统接受教育的基础形式。“双减”政策重在推进学校教育,开展多元的美术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更加积极,在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构建健康有益的美术教学课堂。

一是增设视觉素养与媒体素养交错的课堂教学形式。视觉素养是指人通过观看,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发展出一组视觉能力的素养[2]。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的人都需要具有视觉素养,它是青少年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3]。媒体素养是指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理解和创造媒介信息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美术教学的课堂形式以新媒体技术为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使用视觉文化和新媒体传播的教学模式。通过契合当下的媒体技术来丰富本来单一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包括摄像、摄影、计算机设计、动画、微电影等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了解艺术、科学文化等领域的知识。此外,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强,他们可以灵活运用手机APP、云课堂等各种学习平台学习新的美术技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这样一来视觉素养、媒体素养乃至综合素质能力都会显著提升。国外许多大学的课程都出现了新兴的新媒体教学形式,如3D设计和打印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视觉编程语言和声音动作捕捉的交互装置等。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国际视野,学习前沿技术,为学生带来更好、更丰富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

二是增加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能力。在课下学生通过微视频梳理明白课堂基础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探讨,解决自己的困惑,巩固所学知识[4]。在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不同学生的美术能力也有强弱之分,而在相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如当堂示范头像或水彩风景之类的教学形式,难以让全部的学生都理解运用,学生在课堂上会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例如如何确定头像的三庭五眼、如何把握风景中的透视问题、如何理解人体结构中的骨点位置等等,老师难以在课堂上一一解答。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导入技法较为复杂的美术课堂。教师必须把复杂的技法问题拆解,并加入详细的讲解,制成录播视频上传到学校公共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观看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再返回课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课程后存在的问题一一讲解,从而更好、更快地帮助学生学会各种复杂的表现技法。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是学生能灵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并且能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将被动的美术课堂转化成教学相长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热情。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美术学习课程,教师还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选用多种其他的教学形式。

2.2 丰富教学的内容

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双减”政策将学生的培养从原来的应试学科分配到其他各类素质学科(音、体、美等)。教师应联系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真正体会到美。

一是增加跨学科知识,实现美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美术教师要在充分掌握美术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开展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跨学科教学研究,注重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例如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在“综合·探索”学习单元,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灵活根据课程目标加入不同学科知识:在微电影制作的课程中加入场景布置、剧本编写、语言设计;在海报制作的课程中将手绘海报转化成计算机绘制;在手工艺制作的课程中加入物理、化学等知识,根据科学原理制作更复杂的作品。再如在中学高年级的人物速写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人体各类结构的生物知识,而在人物的动态绘制中又涉及物理上的重心、平衡等問题,这和物理学科产生了横向的关联。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和融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美术教师在专注美术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其他各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二是开发校本课程,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在美术课程标准等相应文件中都要求美术教学将美术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美育全方位贯彻到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中。教师应开发和编写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首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上,可以适当更改美术教材,拓展课程内容,编写一套富有学校特色和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美术教材;结合地方资源和文化内涵,由于学校所处地域不同,在教材中加入当地的乡土民间艺术或城市自有特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进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适当地加入水墨与青绿山水、书法篆刻与临摹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程,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增强文化自信,体会传统之美。其次,校本课程的编写过程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确立校本课程的编写目的;第二步,设计和开发校本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第三步,编写校本课程;第四步则是实施后的反馈和修改。最后,不同年级学生的造型、动手能力不同,校本课程在设置上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差异,又要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关联性。好的校本课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2.3 发展校内美术社团活动

美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是学校美术学习的第二小课堂。“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社团发展提供了便利。作为美育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美术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在提高中小学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在美术社团的建设中要注重结合校园文化特色,打造自身的社团品牌。要加强学校对美术社团的重视,增强管理建设和师资力量,使热爱美术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指导,进而为校园美术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双减”政策的实施保证了艺术实践类课程的课时,使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的时间更加充裕。美术社团的课程设置可以依托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并融合传统的书画水墨。美术社团的教学要突破简单的美术技法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增设漫画、沙画、彩绘、漆艺、服装设计等各类生动有趣的美术模块,使学生开阔眼界,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社团活动的形式同样重要,日常的校内美术活动可以加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邀请校外艺术家来学校开展美术活动等,也可以与校外的艺术组织社团等建立联系、开展交流,如组织学生参观校外美术展览,或实地参加当地民间艺术活动、游览当地风景名胜、与校外艺术社团进行互动等,通过校内外联动的美术社团活动拓展美术的第二课堂。好的美术社团同样离不开好的美术教师的指导,学校要全力支持美术教师的工作,保障美术社团活动的场地和资源,提供所需的相应硬件设施。学校对美术教育不应停留在过去的陈旧观念——美术是副课,美育是当下核心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应随意忽视。美术教师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指导也是美术社团欣欣向荣发展的关键,美术教师在社团组织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抒发情感,缓解学习压力,发展创新能力,增加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3 结语

“双减”政策的落地影响了整个教育系统,回归素质教育本源的同时也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中小学美术教育应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服务宗旨、育人理念、成才标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双减”政策使中小学美术教育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同时必须承担更多的时代重任和社会压力。广大中小学美术工作者应开阔视野,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和提高美育修养,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教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人文修养,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美术,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在探索和实践中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付屹璇.“双减”政策开启全面素质教育新时代[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95-97.

[2] 黎荔.视觉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1.

[3] 钱初熹.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29.

[4] 赵培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陈杰(1996—),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美术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