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与国家研发效率

2022-06-08 09:00黄永春
金融与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门槛倡议一带

■李 琦,黄永春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有力提升了沿线各国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冯并,2015)。彼得·弗兰科潘(2016)认为“一带一路”连接世界,面向未来,在很长时间里,都将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润滑剂。2021 年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家研发效率是影响一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关键因素,研发效率是衡量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区域)间尚存在研发效率发展不平衡(Basile et al.,2012)、研发收益不高、缺乏核心研发技术等问题,这也说明“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后,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各国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一些国家(区域)并没有获得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效率带来的显著提升效果(韦东明和顾乃华,2021)。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 年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但部分西方国家却质疑“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经济掠夺”。因此,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研发效率及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对西方国家质疑的有力回击(曹翔和李慎婷,2021)。

“一带一路”各国地理空间分布广、区域条件差异大,难以形成整体的一体化发展,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区域内部各经济体实现区域一体化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RECP(张彦,2020)、东盟(王友云,2021)、OECD(李晓等,2020)以及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张弛,2020)。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各国开展合作的主要方面以及实际产生的收益影响来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国家发展的贡献问题中更应侧重于贸易市场方面(张志新等,2021)。

研发效率是研发产出与研发投入的某种度量之比(程时雄,2020)。现有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上。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测度后发现,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但整体研发效率并没有显著提升,如何利用有限的研发资源提高研发效率成为各国实现研发活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朱天星等,2017)。进一步,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研发效率进行比较后发现,各国的研发效率存在差距且变化动因不同,技术效率成为研发效率变化的主要动因。在影响因素分析上,主要分析了金融深化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健康人力资本水平、国家经济规模以及产业结构对科技研发效率的影响,发现除国家经济规模与科技研发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其余因素均对研发效率有促进作用(董洁和李红粉,2017)。

现有研究一般局限在“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一体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这两个单独维度进行探讨,缺乏系统理论机制分析。另外,鲜有研究关注区域市场一体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缺乏相关实证分析。由此,本文尝试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市场一体化发展究竟会对国家研发效率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可能的贡献有:一是基于数据包络方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对比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各国研发效率的变化;二是通过广义双重差分方法研究评估“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效率影响的效果,且考虑了区域异质性;三是验证了基于研发强度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效率影响的单一门槛机制。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测度

基于前沿生产函数下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超效率DEA 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参考已有的研发效率指标选取方法,把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作为研发投入指标,把申请专利有效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研发产出指标。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五大区域(见表1)。由于数据获取限制等原因,剔除了伊拉克、巴勒斯坦、阿富汗、马尔代夫、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家,最终选取2009—2018 年“一带一路”沿线57 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均值法或插值法补齐缺失值,测度结果见表2(由于篇幅所限,仅列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内各国研发效率值)。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大区域划分表

表2显示,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稳中有升,但也有国家近年来有所降低。2013—2018年,欧洲和中亚地区、高收入水平OECD国家(地区)平均研发效率最高,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次之,南亚地区最低。“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内国家在研发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表2 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研发效率值

三、“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效应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数据主要来自历年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创新数据、全球竞争力报告GCR 数据库、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CGSS、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网”等官网。

1. 被解释变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研发效率。

2.解释变量:组间虚拟变量(Int)与时间虚拟变量(T)的交互项(Int×T),其系数大小反映“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影响程度。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自然区位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采用传统的价格水平方法计算市场一体化指数难度较大且不太实用,因此本文采用指标体系方法计算市场一体化指数。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即“五通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数据库已有指标数据,以政府效率衡量政策沟通、以出口物流指数和服务政策依赖度衡量设施联通、以普遍存在的非关税壁垒和边界贸易衡量贸易畅通、以边界贸易成本衡量资金融通、以FDI 和技术转化及竞争程度指数衡量民心相通。需要说明的是:FDI和技术转化的实际承担主体往往是企业,包括各跨国公司,而企业供给战略风向标源于民众的需求,因此以其作为民心相通的一个衡量指标;而竞争程度指数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各国民众间交流、跨国企业间投资交流的重要表现,因此选取其作为另一个衡量民心相通的指标。其次,将“五通发展”衡量指标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衡量“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指标变量。最后,对“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标再取平均值,得到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评价标准。当年高于平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计算求得为46.025)的国家,本文认为其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更大,Int 取值为1,否则为0。“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数见表3(由于篇幅所限,仅列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内沿线各国一体化指数)。

表3 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数

3. 控制变量。选取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及健康人力资本水平等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FDI表示外国直接投资,用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占当年GDP比重表示;HR表示人力资本水平,用各国中学毛入学率表示;INS 表示产业结构,用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表示;HHR 表示健康人力资本,用健康总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重表示。表4为主要变量特征。

表4 主要变量特征

(二)模型设定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因素众多,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提升可能并非全部来自“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的效应,可能是沿线各国内外部环境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结果。总体上,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因为自身所处区域差异而形成的研发效率“分组效应”;二是沿线各国的研发效率随着时间惯性而引起的“时间效应”;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一带一路”倡议效应影响而形成的“倡议处理效应”。近似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倡议处理效应”,因此本文运用广义的双重差分方法(黄炜等,2022)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影响。具体模型设定如式(1)所示:

其中,i 和t 分别代表国家和年份;RD为研发效率;Int为组间虚拟变量,表示沿线各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五通发展”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指标虚拟变量,若该国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大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平均水平,则赋值为1(实验组),否则为0(对照组);T为时间虚拟变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2013 年)之后的年份赋值为1,否则为0;Contral表示一组与沿线国家研发效率提升相关可能影响研发效率的控制变量;λ和η分别表示年份和国家固定效应;ε代表随机扰动项。模型的核心变量为Int×T,其系数Z表示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相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情况。如果Z为正且在一定统计水平下显著,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推动了研发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Z为负且统计显著,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不利于沿线各国研发创新。此外,如果Z在统计上不显著,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带来的各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其研发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三)基准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表5 为“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一体化与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回归结果。实证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Int×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整体上“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一体化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发挥了预期的促进效应。具体而言,在模型2 中,交互项Int×T的系数为0.005,说明“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一体化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平均提升0.5%,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产出和收益,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系统,进而提升“一带一路”整体的研发效率。在控制变量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具有正向显著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研发效率存在对外资的依赖现象,沿线各国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研发阶段还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仍依赖于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对“一带一路”国家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目前尚缺乏从事研发生产的高质量人员。

表5 基准模型估计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借鉴Dyreng et al.(2016)的方法进行平行趋势假设检验。具体而言,以“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前4 年中各年份虚拟变量D(i=2009,2010,2011,2012)与实验组虚拟变量(Int赋值为1)的交互项替换模型1 中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即平行趋势假设检验,得到表4 模型3(未加入控制变量)和模型4(加入控制变量)所示的估计结果。结果发现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前各年份交互项的估计系数均不显著,即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各年份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不能拒绝为零的原假设,验证了平行趋势假设。从时间动态效应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年份交互项的估计系数呈正向发展趋势,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具有长期效应。

(五)区域异质性估计结果与分析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发效率,现有划分的五大区域间的差异是否显著?为此,本文将全样本进一步分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高收入水平OECD 国家(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南亚地区五个研究子样本,分别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五大区域国家研发效率影响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如表6 所示。首先,“一带一路”沿线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以及高收入水平OECD 国家(地区)三个区域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与研发效率交互项系数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与“一带一路”倡议尚未提出之前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显著提升沿线这三个区域内各国的研发效率。其次,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虽然三个区域交互项的系数接近,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的显著性优于高收入水平OECD国家(地区),这说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的提升作用来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的提升作用更大。最后,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南亚地区核心变量的交互项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即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没有显著提升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的研发效率。

表6 “一带一路”沿线五大区域异质性估计结果

“一带一路”沿线五大区域在倡议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情况下,并非都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研发效率。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影响,加之五大区域内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同,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市场一体化状况与各国研发效率差距较大。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不同区域内国家研发作用难度不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高收入水平OECD国家(地区)在各国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沟通密切、经济往来频繁、文化交流接近等因素作用下,区域市场一体化能够在增加其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外溢效应,使得地区间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提升沿线各国研发效率。而中东和北非地区、南亚地区由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区域内各国市场分割比较严重,利用区域市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能力较差,使其对于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综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作用与区域异质性有关。

四、进一步分析

(一)面板门槛模型

前文通过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为一种线性估计下的结果,无法准确判断“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影响的变化过程。然而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影响各国研发效率的具体机制如何以及根据该机制中国如何优化“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如何调整本国研发战略,都是本部分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进一步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各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与各国研发效率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的门槛效应。参考邹文杰(2015),选取研发强度作为门槛变量,建立单一门槛模型,如式(2)所示:

其中,i 表示国家,t 表示年度,RD为国家研发效率,RDS为门槛变量研发强度(研发资本存量占GDP的比重),η为待估算的门槛值,I(·)为指标函数,Int为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数,Contral为影响研发效率的控制变量集,包括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及健康人力资本水平。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分别在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假设下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门槛效应进行分析。表7 列出了研发强度门槛显著性检验的F 值和相应的P 值,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双重门槛检验并不显著。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与沿线国家研发效率之间存在着单一门槛效应,最终确定的门槛值为1.145,95%置信区间为[1.111,1.175]。在此基础上,对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8。

表7 门槛检验

从表8的回归结果看,“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间内差异显著。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存在基于研发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这是因为:其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各国实现“五通发展”,沿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的他国研发资本投入、研发技术转移促进了本国研发效率的提升。其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重要发展方向。倡议提出后,中国主办了“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高级研修班等多项促进沿线各国人才交流的项目,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发展机遇。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使其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工业比重相对其他产业较高。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国贸易往来加快的同时,研发效率落后国家也承接了研发效率领先国家的技术转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模仿”等方式提升了本国研发效率。

表8 门槛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

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递增的,而是存在“门槛”。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发强度低于门槛值1.145时,“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影响系数为0.001,对各国研发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第二阶段,当研发强度超过门槛值1.145时,“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影响系数变为0.039,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产生了1%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正向影响,且系数值更大,影响程度更大。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效应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单一门槛特征,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和沿线各国研发效率之间呈现“阶梯”上升的关系。当研发强度处于较低水平时,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高对沿线各国的研发效率改善作用并不明显。但随着研发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其提升作用显著增强。“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可以提升研发效率,其中存在门槛值的原因可能是初期“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初始的研发资源条件较差,一些研发效率落后国家自身的研发投入水平不高、研发强度较低,导致其不具备吸收学习研发效率领先国家研发技术的赶超条件,不具备研发效率落后国家赶超研发效率领先国家的后发优势的客观支持条件,因此即使是获得他国额外的资金支持,其研发活动能够产生的正外部溢出效应也并不显著。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各国往来密切,初始研发资源条件的优势作用逐渐减小,一些研发效率落后国家自身研发投入的增加,使其具备后发优势。从而使“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可以通过区域间技术转移、人才交流和信息流动等途径促进沿线各国研发创新,最终使得“一带一路”整体研发效率得到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构建DEA 模型测度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然后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效率的影响,最后采用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活动带来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总体而言,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稳中有升。“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区域研发效率的区域异质性明显。第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高收入水平OECD 国家(地区)三个区域受区域市场一体化效应影响较大。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南亚地区,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效率影响不明显。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国家研发效率的非线性单一门槛机制,研发强度对国家研发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间内差异显著。

本文的启示性建议在于:一是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促进研发创新。对于“一带一路”整体而言,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如:东盟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等。发挥RCEP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畅通上的作用,降低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削减各国之间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发挥六大经济走廊、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对于中国而言,应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园区(如:上海合作组织)的优势,促进本国研发效率的提升。二是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五大区域”各自研发优势,“取长补短”,合理利用研发资源。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高收入水平OECD 国家(地区)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更加紧密合作,促进研发效率提升。中东和北非地区、南亚地区应加强区域内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在贸易、政策、资金、基础设施、文化等方面增加合作以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而促进区域内各国研发效率的提升。三是要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研发强度,注重引资效率的提升。沿线各国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研发效率提升策略,要在合理配置研发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研发强度。沿线各国应引导和鼓励研发要素向研发强度较小的国家流动,使加大研发强度成为其提升研发效率的主要途径。对于研发强度较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注重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研发资源的利用程度以提升国家研发水平。

猜你喜欢
门槛倡议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石头
踩门槛 为什么不吉利?与风水又有什么关系?
门槛杂说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