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独栋办公楼内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聚集性疫情分析

2022-06-08 01:08郑睿智高卫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楼宇核酸阳性

庄 蕾,郑睿智,高卫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a.医务一处;b.麻醉科;c.内分泌研究所,上海 200025)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已在全球大流行,给个人、社区、城市和国家都带来极大的困扰和负担[1-3],尤其是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具有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的特点,极易在密切接触者(密接)中引起续发病例[4-5]。我院于2022 年3 月19 日接到附近办公楼的求助,随即派遣了相关人员组成一支抗疫小组,协助处理该栋楼宇的疫情防控事宜。本研究就该独栋办公楼内的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流行病学调查(流调)

该栋楼宇从地下一层到11 层,总高12 层,当时共计有458 名人员在各楼层活动,其中包括工作人员、保洁、安保等。1 名保洁人员A 于3 月19 日在常规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经复检后确认为新冠阳性,Ct 值(ORF 基因/N 基因)为19/21。对该病例进行周密的流行病学调查(流调)后发现,其在3 月15 日至17 日均正常上下班,3 月18 日起住在该楼的地下1 层休息区,主要工作区域位于1 楼,在至少3 个办公室均有活动轨迹,其休息区域位于地下1 层,与该栋楼宇的保洁人员60 人共处同一个休息区。

重点区域暴发疫情与传播者的核酸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 值)水平密切相关。将新冠感染者的密接隔离人员中经后续检测中确认为核酸阳性者,定义为密接转阳人员,将这部分人员占该感染者密接人员的百分比定义为密接转阳率本研究观察Ct 值与传播力的关系。

二、防控措施

自该栋楼宇出现新冠疫情传播后,我院抗疫小组采取了以下措施。①3 月19 日,将病例A 转往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并根据流调结果对其密接进行单间隔离。②该楼宇自3 月20 日开始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暂停人员进出,并进一步实行了楼层管理,严格限制不同楼层之间人员的走动,并限制同楼层工作人员的不必要走动。③自3 月20 日开始,每天由专职核酸检测人员,到每个楼层对该楼层所有人员进行单人单管采样的核酸检测,每天监测核酸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④考虑到保洁人员此前的聚集可能是导致疫情传播的高危因素,3 月21 日对所有地下室休息区域的保洁人员进行了单间隔离。⑤每天安排专人对楼宇中的公共区域(包括电梯、走廊、公用卫生间等)进行定时消杀,并对流调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活动的轨迹场所进行消杀。

三、统计学分析

基于每日核酸检测并报告的阳性病例数及本楼栋的易感者人数,计算病毒的实时传播指数(reproduction number,Rt) 值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了解随着防控措施的开展和时间变化的Rt 值变化[6]。采用R 软件‘R0’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一、疫情演变情况

在该楼宇新冠阳性病例的密接中,一楼办公室相关人员陆续出现核酸检测异常,3 月20、21、24 日分别有2、3、1 例经核酸检测,确认为新冠阳性。地下一层的保洁人员中,于3 月21 日、3 月24 日经核酸检测分别确认了5 例及1 例新冠阳性病例。3 月20 日,经核酸检测确认了1 例新冠阳性病例(7 楼工作人员),其之前未出现在病例A 的流调名单中,而在随后的监控调查中发现,其在3 月19 日2 次与病例A 共同乘坐过电梯,虽均佩戴口罩,但因同处一个狭小空间,被追判为病例A 的密接。

而在与A 无明显交集但共用同一休息区域的保洁员中,先后出现了14 例新冠阳性病例。有安保人员曾于3 月17 日至18 日至该栋大楼的地下室休息,安保队伍中人员在3 月23 日、24 日、25 日分别出现了3、1、1 例新冠阳性病例。此外,该栋大楼的3、6、8、9 楼分别出现了1、2、3、3 例新冠阳性病例,均为散发。

本次疫情从3 月19 日延续到3 月28 日清零,共计10 d,该楼宇458 名人员中累计出现42 例新冠阳性病例,感染率为9.17%。从感染流行曲线来看,在3 月21 日对重点人群进行大规模的单间隔离措施后,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逆转了之前的上升态势(见图1)。感染人员主要集中在1 层和地下1 层2 个区域,均为首发病例A 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本次疫情中,先后隔离密接人员194 人,其中一层相关人员16 人;地下一层保洁人员60 人,安保78 人;各楼层工作人员40 人。密接出现核酸检测异常的时间,基本发生在隔离期的前3 d,最晚的2 例发生在隔离期第5 天。

图1 新冠感染流行曲线

二、病毒株检测情况

对该楼宇中的感染人员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感染的新冠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属于奥密克戎BA.2.2 分支。

三、实时Rt 变化

分析该栋楼宇收集到的数据,发现新冠的实时Rt 值随时间变化发生动态变化(见图2),从3 月20 日的10.8,迅速下降为2.2,第3 天即低于1。

图2 该栋楼宇的病毒Rt 值

四、新冠病毒Ct 值水平与传播力

根据本栋楼宇的统计结果,Ct 值在30 以上的患者,处于疾病早期,相对来说病毒的传播力不强,密接转阳率约为6.0%;Ct 值在20~30 之间的患者,病毒的传播力较强,密接转阳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5.6%;Ct 值在20 以下的患者,密接转阳率高达62.5%(见图3)。与Ct 值>30 的病例及其对应的密接进行比较,病例Ct 值在20~30 感染者的密接新冠感染风险显著上升 (OR=5.37,95%CI:1.88~15.33),病例Ct 值<20 感染者的密接的新冠感染风险则进一步上升(OR=25.95,95%CI:9.11~73.94)。

图3 新冠病毒核酸Ct 值与患者密接转阳率间的关系

五、患者的疫苗接种情况与转归

该栋楼宇的42 例新冠感染病例中,有14 例接受过3 针疫苗接种,9 例接受过2 针疫苗接种,均为灭活疫苗(北京生物或科兴),另11 例因过敏、心脏病等原因从未接受过疫苗接种,有8 例失访。这些感染者后续的临床症状基本以轻症或无症状为主,无一例转为重症。新冠感染者自入院治疗,至核酸检测2 次达Ct 值35 以上,住院所需时间为12~28 d 不等,大多数感染者在14~16 d 可出院(见图4)。另2 例长期未转阴的病例,1 例合并支气管扩张,另1 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图4 感染人员住院天数

讨 论

一、对于现行防疫管控政策的思考

分析本案例可以发现,一栋楼宇的管控措施和楼层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在疫情发生早期开展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对感染人员的及时转运、对密接人员的及时隔离、限制人员流动、按时消杀等,在短期内可使该楼宇内的Rt 值快速下降,充分体现出楼宇封控、楼层管理、及时消杀的积极防疫作用。这些举措对于阻断新冠疫情的传播,快速降低病毒的实时传播指数(Rt),保护社区中的风险人群有着重要意义[7]。

根据目前防疫政策,密接人员的隔离时间为5+5 d。根据本栋楼宇隔离人员发病情况统计,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潜伏期为1~5 d,密接转阳全部发生在第1 个5 d 的隔离期内,主要集中在前3 d。因此,目前的流调时间往前推3~4 d 是比较合适的,既可以纳入重点密接者,又不会过分浪费隔离酒店等社会资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密接者的第一及第二个隔离期是否可考虑再予以适当缩短,不仅可以释放隔离酒店等相关社会资源,也可为复工复产的人力资源紧缺提供人员,但这些防疫政策的更新仍需进一步收集更大范围的数据予以支持[8]。

有报道提示,Ct 值越高病毒载量越低,Ct 值越低病毒载量越大[9-10]。从该楼宇中获得的数据表明,Ct 值确需得到疫情防控人员的特别关注。鉴于Ct值较低的感染者传播力较强,如能在新冠阳性病例的核酸报告中提供Ct 值,对于Ct 值较低的这部分人群应优先予以转运治疗,并对其密接人员优先隔离处理,这些精细化的举措极有可能在阻断疾病高危传播链中发挥巨大作用,从而有效避免病毒在社区中引起疫情的爆发。

对于新冠传播的始末,尽管流调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不能排除被调查者的记忆偏倚等误差,且同一区域同一时间发生的病例,很难区分病毒的传代。对于病毒的发展,尚需通过对病毒序列进行基因检测等尝试,协助分析传播过程中新冠变异的特征,从而加深对其了解,进而更好地防控。

猜你喜欢
楼宇核酸阳性
早期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与思考
胃复春胶囊辅助治疗初治幽门螺杆菌阳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顶层架构设计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上海市静安区党组织实现全覆盖
楼宇党建“鄞领计划”发布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