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急诊输液室的护理防控管理策略

2022-06-08 01:08黄晨许敬华梁晓虹杨之涛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输液核酸我院

梁 婧,黄晨,蒋 琰,许敬华,梁晓虹,杨之涛,景 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a.急诊科;b.医务一处,上海 200025)

2022 年3 月,上海陆续出现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疫情蔓延。截止5 月4 日,上海已累计报告59 605 例本土新冠阳性感染者,死亡497 例。为快速遏制疫情蔓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确保急诊急救生命通道的通畅和高效运转,我院急诊科输液室即刻响应,成立应急防控护理小组,按照医院的防控要求,结合急诊补液室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护理防控策略,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相关经验报道如下。

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院急诊输液室除承担全院门急诊开具的静脉治疗、输血治疗外,同时还承担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援助。我院急诊输液室共设有输液位120 张,护理人员29 名,平均年龄40 岁,其中主管护师1 名,护师28 名,日输液量在350~380 人次。

二、疫情下科室面临的问题

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急诊输液室面临以下问题。①输液室存在布局限制,无应对传染性疾病的“三区两通道”设置;②输液室流动性大,人员混杂,对新冠感染筛查带来困难;③输液患者停留时间长,可能造成院内感染风险;④全域静态管理导致部分患者及家属滞留输液室内,生活问题急需解决。

护理防控的管理策略

一、布局调整

为应对疫情期间医患交叉感染风险,笔者团队对输液室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合理布局。①在输液室内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每区独立、单向通道,配有必要的手卫生设备及紫外线消毒装置。②在输液室后区紧急增建医务人员一脱区、二脱区通道,配置脱防护服流程图,减少中间环节,如杜绝工作人员脱防护服后穿着个人服装穿越或返回污染区;工作人员脱防护服不规范等问题。输液室布局改造“三区划分”明确,每区独立存在,区与区之间由隔板分开,单向通道,三区物理隔断有效,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要求。

二、通道管理

实行门禁管理与专人管理,严格控制进入输液室的人数,采取非必要不陪护;高龄危重症患者“一人一陪护”等措施,以减少无关人员进入输液室。进入输液室的所有人员均需进行随身码查验、核酸检测、体温检查、流行病学史调查和呼吸道症状筛查。患者依据电子叫号系统依次排序进入,急诊输液室窗口设置1 米安全标识,与接药护士交接时,均需保持至少1 米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三、设置应急隔离区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文件机制文件要求[1]设置应急隔离区,用于安置区域内待筛查或疑似新冠的急诊患者,满足就地隔离和治疗需求。急诊输液室内设置相对独立区域,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隔离区。如疑似阳性患者或隔离期内的患者,在完成发热急诊新冠肺炎初筛后,仍然需要输液治疗的,在急诊输液室应急隔离区内完成输液治疗,在输液治疗期间,输液室24 h 安排专职护士接受专人全程闭环管理。

四、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感控)措施

1.建立安全管理小组:为保障疫情期间护理安全,切实落实感控措施,输液室即刻成立由病区护士长任组长的护理感控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对区域内所有重点环节和关键环节进行过程管理。由院感兼职护士任副组长,负责督察每日日间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穿、脱规范。20 名护士分成5 组,24 小时接力工作,每组指派1 名护士担任感控队长,负责每日夜间医务人员及后勤保洁防护用品使用规范督察。实施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全员感控意识,确保疫情期间医疗护理安全。

2.输液室防控措施:根据我院感控科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结合实际情况,本输液区域内患者及家属均需佩戴口罩及一次性面屏,间隔1 个座位进行输液;工作人员按三级防护做好个人防护;输液区域内加装5 台空气消毒机,保持输液区域内空气循环净化。由专职消杀人员每4 h 喷洒2 000 mg/L 有效氯消毒液,落实全区域物表及空气消毒,重点部位如门把手,开关、水龙头、治疗室台面等,每2 h 使用2 000 mg/L 有效氯擦拭消毒,并落实记录。

应急隔离区内确诊患者物品以及环境、物表的终末消毒,采用过氧化氢银喷雾或2 000 mg/L 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全区域喷洒。配制治疗室内保持开窗通风,每日进行2 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严禁在输液区域内进食,同时根据医院感控要求,制定医务人员防护服穿脱流程,进行可能产生飞沫及气溶胶的操作防护流程。

3.职业暴露处置:在发生疑似职业暴露的情况下,将相关工作人员就地隔离,由病区护士长立即上报;院预防保健科即刻开展流行病学史调查,包括界定密接、次密接范围。对于疑似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在1 h 内转运至隔离点开展7+2 就地隔离。隔离期间,被隔离者应主动监测体温及症状,每日核酸检测;人员核酸检测无异常,无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隔离期满后可返岗工作。

五、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输液室工作人员实施全员闭环管理,严密监测并及时追踪高危人群。护理人员统一安排隔离酒店住宿,医院至隔离酒店两点一线,班车接送,每日上岗前在WeLink 软件上打卡,上报体温,并每日进行核酸检测。返岗员工需完成3 d 隔离酒店住宿,且连续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返岗工作。后勤保洁、安保人员及病区护士长均在急诊大楼内驻点闭环。工作人员均按要求登记驻点具体位置,不得擅自更改;在隔离酒店在实行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串门、不聚集;急诊大楼内闭环人员在单独空间驻点。闭环管理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间交叉感染,对高风险人群的早筛查、早发现,在疫情期间减少医疗护理人员“非战斗减员”中起到重要作用。

2.患者及家属的管理:疫情期间,对在院患者及家属的管理至关重要。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加强核酸筛查和检测,疫情期间减少探视,由专人陪护。进入输液室患者及家属需出示48 h 内核酸阴性结果,随身码为绿码。连续输液的患者及陪护家属第2 天起,每日2 次测量体温和查码,每日进行核酸检测。急诊输液室设立专职护士,进行家属陪护管理,包括登记信息、监测体温、核查随申码、进行核酸采样并追踪核酸结果,整体流程流畅、快速、高效。2020 年3 月1 日至2022 年4 月30 日,我院输液室共计完成3 256 余人次的核酸采样工作,筛查出疑似新冠患者6 例,确诊4 例。②落实个人防护举措,对所有进入输液室的输液患者及家属每日发放并佩戴N95 防护口罩及一次性防护面屏;同时倡导就诊患者不在输液室内进食,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手卫生管理;在输液室公共区域,如输液室出入口,接药窗口、注射窗口等人流密集点,增加无接触感应快速手消毒装置。

六、人力资源管理

1.调整岗位设置:为最大限度保障医疗护理有序进行,我院输液室在疫情初期即完成27 名护理人员的召回,并将原来的固定制排班调整为“12 h+8 h”接力制排班,每4 h 轮换休息,护理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为32 h。疫情期间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重点时段增加机动班,除完成输液治疗外,由专人负责滞留的患者及家属生活物资需求征集及物资发放。每班安排4~7 名护士,包括接药护士1 名,冲配护士1 名,院感兼职护士1 名,注射巡回护士2~3 名,仓储护士1 名,合理安排防疫工作强度。保证每班人力构架合理,确保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安全,避免一线人员超负荷工作。

2.加强人员培训:在疫情初期,即组织工作人员完成职业防护培训。根据我院院感科制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要求(第八版)”,对全员进行防护用品正确穿脱及手卫生培训及考核;对于重点人员,如工勤、保洁、安保人员,派专人协助监督。在一脱区、二脱区配置流程图,严禁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离开污染区。在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如经口腔吸痰、鼻咽拭子采样等操作时,提级防护,由二级防护提级至三级防护,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

七、物资管理

在医院资产处统筹协调下,做好各类急救物品及药品、消毒设备、供氧供气及负压装置、防护物资的调配等。同时,通过人力管理、环节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设置专职仓储护士,护士长或仓储护士根据院感科制定的医务人员防护标准,负责防疫物资发放签收及储备物资的整理和申领工作。所有防护物资按计划分配使用,施行“一日一报”制度,由医院资产处统筹协调。每日实施物资盘点制度,做好登记,根据实际情况向院物资管理小组提交申领,确保物资有序申领使用。

八、护理流程再造

1.输液室急救通道再造:输液室患者病情复杂,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建立“急诊急救→输液室→抢救室”联动机制。急诊或救护车送达的患者中,分诊级别为Ⅰ或Ⅱ级,符合新冠筛查标准的患者,通过指定路线送至抢救室负压室隔离;患者分诊存在潜在生命危险,但短时间内处理能够改善症状,或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仅有慢性或非常轻微症状,级别为Ⅲ或Ⅳ,在普通就诊后可离院,或进入输液室完成后续治疗。

强化护士安全意识,提高护士应急技能,在疫情防控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2]。输液室内应配置有基本抢救设备及抢救仪器,当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需紧密合作,就地抢救;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由专人护送至抢救室,予以高级生命支持,1 h 内补记抢救医嘱及记录(见图1)。

图1 急诊急救→输液室→抢救室联动流程

2.转运流程再造:由于输液室人员复杂,对于核酸异常人员应建立“输液室-发热急诊-定点医院”转诊机制(见图2)。在每日对输液室内滞留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核酸检测后,对于结果异常的患者或陪护家属进行鼻拭子、咽拭子双筛查复检。二次复检异常患者,立即将该患者及家属置于缓冲区,就地隔离,穿戴防护用品,并由专职人员闭环护送至发热急诊。转送后,应对输液室进行全区域消杀,重点部位应进行二次消杀。在消杀完毕后即刻,应完成区域内物表采样。

图2 输液室疑似阳性感染者转运流程

九、护理人文关怀

1.护理人员心理疏导:随着疫情的发展,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节奏,高职业暴露风险以及长时间离家,均会对护士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3]。采用专职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开导小组组成的心理护理热线,能有效地针对个体或群体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同时,应发挥科室核心作用,对有需求的护士家庭提供如配药送药服务、针对性提供生活物资帮助,解决一线护士的后顾之忧。

2.生活协助:区域静态管理使部分患者及家属被迫滞留医院,生活上的不便以及对可能感染的忧虑容易导致其产生负面情绪[4],患者及家属发生焦虑、抑郁的比例在50%以上[5]。输液室护理人员除了通过向其发放防护用品以及定时开展消杀,来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的焦虑之外,还在膳食科的支持下,为因封控滞留的患者和家属提供三餐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尽可能满足滞留人员的生理、心理需求[6]。

总结

据数据统计,2022 年3 月1 日至2022 年4 月30 日期间,我院急诊输液室共计完成静脉输液治疗约13 000 余人次,完成核酸采样3 256 人次,筛查出疑似新冠患者6 例,确诊4 例。在此期间,我院急诊输液室从建筑布局改建、通道管理、院感措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管理、护理工作流程再造、物资保障、护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制定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护理防控管理策略,保障了急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严格执行急诊输液室的护理防控管理策略,在此次疫情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猜你喜欢
输液核酸我院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全员核酸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