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行示范

2022-06-09 01:31严宜明廖肇银汪行舟毛磊焱
江西教育A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务处评估教学

严宜明 廖肇银 汪行舟 毛磊焱

“小黄负责司铃,小毛负责回收试卷,小张负责发放监考证,小钟负责老师签承诺书……”2021年12月17日19:35,冬天的夜晚,寒气袭人,但严宜明的办公室里仍然灯火通明。第二天就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了,为了确保考试过程“零差错”,一向严谨的严宜明又反复在大脑里演练组考流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把听力播放、试卷发放等重要且容易“出乱子”的环节,细细地记在笔记本上。

现任赣南医学院教务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的严宜明,自198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赣南医学院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是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模范教师,2021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一人双肩扛信任]

2018年,赣南医学院接受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审核评估。这年初,严宜明“临危受命”,从基础医学院院长岗位调整到教务处处长、审核评估办公室主任岗位,这既是组织对他的重用,更是组织对他的信任。

组织的重托不能辜负,审核评估更要抓好。怎样迎评估、如何促发展?严宜明很快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全新的“战场”。

严宜明开始周密筹划,人员调配、走访调研、召开例会、制定计划、规划线路……一个月后,一份翔实的迎接评估方案酝酿出来了。然而此时,严宜明却查出患有肾结石。怎么办?如果这个时候做手术,将耽误大事。“坚决不行!”严宜明硬是顶着“石头”“蛮干”,工作没有落下一分一毫,痛得实在难受时就稍稍休息一下。有一次,他痛得满头大汗,仍然不肯去医院。“我们看了真是心疼。”教务处一名同事想起当时的情景时后怕地回忆道,“怎么劝他去医院都无济于事,严处长抓审核评估工作简直就是和时间赛跑,与病痛对抗!”硬是拖了两个多月,痛得在家彻夜无眠,他才被家人“强行”送去动手术,术后还未痊愈又重返工作岗位。“拼命三郎”绰号从此传开。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全身”大检查,关系到本科教学工作能否得到教育部的认可,更是关系到学校本科专业能否继续开办的“命运”问题。“作为学校教务的‘守门人’,如果没有压力,那是不称职的。”谈到当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严宜明的那种紧迫与紧张感仍未退去。

工作布置,评估预演,充实资料,补齐短板,合格验收……一个个程序、一道道关卡,无不体现“领头羊”的方向性、执行力、高标准、严要求。在严宜明看来,得不艰难,失必容易,必须紧紧抓住评估契机,对标对表,检查修正,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评估成果运用打下扎实基础。

“拼命三郎”拼的是智慧、时间和一颗爱师爱生的心。朝九晚五,在严宜明这里变成了朝七晚七,甚至因为赶进度抓质量,通宵达旦在办公室加班,对严宜明来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其实,我打心里不提倡加班加点,但是教务处对学校而言,好比人体的大脑神经中枢,中枢每天运转好了,才能全身无障碍供血。”严宜明一边对着电脑,一边翻阅工作日志本“签字画押”,将当天的工作任务一一“销号”。

曾有人开玩笑说:“老严,你要顾大局,别抓‘小鱼’。”然而,嚴宜明不这样认为:“只想弹曲而不去练谱,那是不现实的。做小事与顾大局不矛盾,尤其是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堪当大任是基本要求,带头多做小事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可以起到头雁效应。”

近年来,在严宜明的推动下,赣南医学院“国字号”荣誉越来越多: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荣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获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教学团队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称号……

[多帮多带尽职责]

2019年,严宜明被评为二级教授,那年,他正好54岁。他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也没有“歇一歇、缓一缓”的自满,研究钻研的脚步从未停下,在珍惜这个来之不易荣誉的同时,下决心做好“传帮带”工作。

芽囊原虫研究是严宜明的强项,是他研究了近30年的科研项目。他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赣南地区芽囊原虫株存在的基因亚型数及各亚型的分布频率。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发现了4株新基因型虫株。这是他千辛万苦收获的果实,原本他可以将此据为己有,但他并没有独享,而是和盘托出,将数据、方法、路径悉数传授给“同门兄弟”。他主动与几名同事合作完成《3种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芽囊原虫的效果观察》等20余篇学术论文,并在专业期刊公开发表,其中在A类核心期刊发表2篇、SCI收录3篇。他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2项,先后获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一起从事芽囊原虫研究的同事廖华感到非常庆幸:“我做科研,都是严老师手把手教,他把很多‘秘诀’都传给了我们,这些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师傅留一手’‘独门藏肚子’的潜意识,可严老师却不一样,这让我们非常敬佩。他的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学院谢富华博士也有同感:“有些人巴不得捂紧一点,毕竟这是自己几十年的心血。可严教授不一样,想着法子来帮助我们,还特别鼓励、引导有兴趣的老师来共同研究,所以加入这个研究团队的人越来越多。”

调到教务处后,严宜明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务管理与服务方面,潜心研究专业的时间大大减少。但严宜明并没有将悟出的门道和掌握的秘诀浪费,而是加强“传帮带”,带领教务处的年轻人进行教学及管理研究。同时,严宜明主动承担硕士生导师的任务,精心培养研究生,将科学研究精神和方法传授给弟子。

2019年,他带的一名研究生对严宜明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非常不理解,认为他太死板、太较真,简直是个“老古董”,想蒙混过关、走捷径毕业。严宜明发现后,没有指责和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苦口婆心地指导帮助他:“潜心研学,看似波澜不惊地日复一日,但有一天你会看到坚持的意义。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后来,这名弟子在严宜明春风化雨般的感化下,走上了正道,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考取了博士,此后一直念念不忘严老师的恩德。

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严宜明认为,作为一名教授,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一身的“本领”传授给同事及“晚辈”。

[立德树人作表率]

“教学无小事,真心换真情。”这句话早在34年前就已在严宜明心中生根发芽,因为他是从基层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深知这句话的真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教学和管理中,严宜明不但注重履行职责,而且将高尚的师德和情感投入其中,充分尊重、爱护、帮助学生。

2015年,严宜明在担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期间,听到有名女生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情况十分危急。他第一时间赶到该生宿舍,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一边与医院协调最佳的治疗方案,一边组织师生献血以解决血源不足问题,因抢救及时,最终挽救了该生的生命。此事迅速传遍校园,严宜明受到全校师生赞誉。

2019年开学之初,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反映,成绩查询要经过“申请、班主任签字、学院签字、教务处同意”等繁多程序,希望减少环节。严宜明当即承诺“接受意见,一周内整改好”。“我原以为严老师只是表个态而已,没想到很快就变成现实,现在只需输入学号和姓名就可查询了。”一名学生激动地说,这是他第一次与既是老师又是领导的严宜明打交道。

2021年,在黨史学习教育期间,实现“数据多走路、学生少跑腿”成为严宜明任教务处“掌门人”后的最大心愿。严宜明深入课堂一线,听取学生意见,得知学生反映最多的“难事”是教室申请困难后,他充分调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学校OA系统开辟快捷通道,学生只需提交申请,几分钟就能匹配到相应的教室,无须经过烦琐程序。严宜明认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学校就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举行,该大赛被誉为“医学生的奥林匹克”,竞争之激烈、难度之高,毋庸置疑。严宜明认为,这恰恰是一次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绝佳机会,也是展示学校的绝好平台。作为赛事负责部门的主要领导,严宜明又彻夜难眠:召集座谈会,总结往届成功经验,通过校内比赛遴选优秀学生,精心挑选责任心强、专业素质佳的教师对其进行脱岗专职培训,大到各科室工作,小到选手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一个也不放过、一项也不落下。严宜明还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参赛学生的生活起居,让学生选手倍感温暖。最终,12名学生获得这届技能大赛的银奖、铜奖,这是学院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猜你喜欢
教务处评估教学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好处费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更正启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