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2022-06-09 03:59徐瑛索晓非李艳飞
海风 2022年6期
关键词:篇文章专利思政

徐瑛 索晓非 李艳飞

教学设计是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其中隐含课程性质、课程内涵、教学理念、学生学习背景、教学目标等重要内容。本文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及全人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指导,以《大学体验英语》提高目标第三单元Patents and Innovations主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与更多同仁分享与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经验与方法。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性质与内涵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把《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和核心通识课[1]。将大学英语看作一门核心通识课程,不仅涉及课程名称的改变,重要的是还涉及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和课程内涵的改变[2]。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将继续以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习得和应用为基础,同时充分利用英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让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同时知晓天下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高尚情操,具有奋斗精神[3]。简言之,大学英语教学应是知识技能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维融合。基于以上认识,在第三单元“Patents and Innovations”里牢记教学性质、目的和意义,利用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质,尊重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种学习知识、见识得到拓展、语言技能得到提升、思想态度、价值观念更加积极的教学模式。

二、以Patents and Innovations为例的教学设计

(一)《大学体验英语》提高目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专利和创新”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性质、目的、意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语言水平和学习环境,从知识、技能、思政教育、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跨语言背景下的专业知识拓展等层面对该单元主题设定了以下9个教学目标。

(1)掌握更多与专利和创新有关的英语词汇、短语、新信息及新知识。

(2)了解美国专利管理机构及基本制度。

(3)充分理解为什么创新源于“故事”这一论题。

(4)基本能够用英语描述或讨论有关专利、版权、学术剽窃、商标和创新的话题。

(5)初步掌握论述文中结尾部分的“升华”技巧。

(6)初步掌握阅读中“推断”技巧。

(7)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和智慧,自觉恪守学术道德。

(8)学习A篇文章后,对美国专利制度及其他制度有更理性的看法。

(9)树立对中国专利技术转化的信心。

根据教学对象英语水平不高,学习动机比较弱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采取以教材为中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些素材作为教学内容。比如,这一单元引入部分,加入了微信朋友圈转发未经允许的文字、图片诉讼案件,抖音专利侵犯案件,华为与香奈儿最近的商标之争等作为引入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引入,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有关专利的信息和知识。

就教学方法而言,传统的、新颖的外语教学方法甚多,但只有方法与对象和内容“匹配”时才有效,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基于三种理念,即“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及全人教育”。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新闻分享、讲授、任务教学、讲故事、演绎法、同伴学习、自我评估等。如在导入“专利和创新”这一主题过程中,利用“新闻分享”法介绍了一起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未经允许使用的图片被起诉的新闻,拓展到最近的世界新闻(华为和香奈儿的商标争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在深入学习A篇文章时,采取“任务教学”让学生收集和阅读更多有关于美国专利制度的报道,并借用作者之词,让学生理性看待美国专利制度,及其他制度。当然,预设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更加有序,看上去更有章法,但积极利用学生在课堂上迸发的智慧也会让课堂活动更加自然和充满活力,因此,课堂上教学方法的临时调整也常会发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分别设计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具体教学活动。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大二汉族本科生,语言水平偏低(其中百分之七十都未达到CET4水平),自学能力、自学策略比较缺乏,因此课前适量的、难度适中、有吸引力的预习任务是必要的。本单元共安排8个教学学时,第1、2学时为单元主题引入,该部分预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美专利主管单位的官网英文版浏览。

(2)阅读中、美、日、英、德及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国家2020年度专利数据的较权威的英文报道。

(3)查阅专利定义、类别以及专利设立的目的。

通过这一阶段的预习,学生能掌握与专利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其英语表达,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专利数据情况,同时学生会产生一些潜意识的对比,如单纯的数据对比,专利申请领域对比、转化率等对比。基于教师对学生预习的预见,课堂上教师先与学生讨论构建专利的定义、专利的类别、专利设立的动机、专利的主管部门等基础知识及英语表达。接着通过小组分享预习中读到的不同国家2020年的专利数据,教师在这环节中更多是扮演“无知”者角色,逐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英语中有一句名言“A sharing mind is respected”,在教学中一直引导学生分享知识),如遇到学生对相关知识分歧太大,教师引导学生回到知识的出处(无形中培养学生尊重第一手权威资料),并且教师帮助推敲原文解决分歧,获得准确的知识。通过对不同国家专利相关信息的了解,多数学生会对我国的专利转化率问题提出疑问,这时教师不要刻意回避,理性告诉学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也依然是个问题,正好这一单元A篇文章是有力的论据。A篇文章是一位美国人在《经济学人》上发表题为“Set Innovation Free-Time to Fix Patents”的评论员文章,论及了美国专利存在的严重问题,包括专利转化率,这样自然过渡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对发展、制度建设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通过1-2课时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构建起有关专利、发明、侵权等英语语言知识,另一方面更加懂得尊重别人的知识和智慧,拓展了全球化视野下的专利信息,同时让学生更多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理性对待发展中的矛盾問题,增强发展中的大学生责任意识等,达到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目的。

由于A篇文章信息量大,里面很多词汇、句式、句意值得深入学习、揣摸,同时写作风格也值得借鉴,因此安排3、4、5、6学时来完成教学。这部分的课前预习包括三个任务。

(1)阅读教师分享《经济学人》杂志介绍及一片最新的文章,尔后在班级QQ学习群分享阅读所获。

(2)鼓励学生去“必应”搜索“What Do People Think About America”主题的内容,方便课堂上教师引入A篇文章主题。

(3)复习总结1、2节课所获。通过预习,学生对这一知名的经济学领域杂志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他们会发现《经济学人》里面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上都会有一定难度。

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分享的信息,以此作为教学的引入,开启A篇文章的深入学习。在A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以问题为驱动,先细节后整体的教学模式,即首先解决较难且重要的单个词、词组、句型层面的内容,后探究句中语义、语用,最后讨论写作特点和风格。语言层面的教学因学情差异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下面主要从语义和谋篇上举例阐述这一阶段的教学行为。

以文章第12段为例,第二句话“Studies have found that 40-90% of patents are never exploited or licensed out by their owners.”[3]意思是:研究发现美国40-90%的专利一直没有被所有人转化利用或许可出让。作者用数据证实了美国专利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可以通过这句话来证实中国人经常听到的,“美国制度十分健全”实属过于美化,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制度问题。该段落的第1句话、第4句和第5句话“One aim should be to rout the trolls and blockers .Patents should also be easier to challenge without the expense of full-blown court case.The burden of proof for overturning a patent in court should be lowered.”这三句话意思是专利改革需要革除专利领域的“巨人”和阻碍者,需要通过去掉成熟的、繁杂的专利诉讼费用来减少专利诉讼挑战,同时也应该减少推翻某项专利的举证压力。作者通过这三句话来说明美国专利体制问题牵涉的机构和人员不单是专利主管部门和从事专利管理的人,还牵涉到前文说的“巨人”(律师)和法院,侧面也反映美国体制比较繁杂,与其主流的价值观念“简单之美”不符。教师借用文章语言中所传递的信息,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美国专利体制的现状,同时也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每一种政体和制度。

在写作方式上,作者继续保持一针见血、简洁、有理有据的论述风格。第一句话直指问题解决的办法,第二句话通过数据来证实问题所在,第三句话“Patents should come with a blunt‘use it or lose it’rule,so that they expire if the invention is not brought to market”简洁说明专利管理原则,要么开发利用进入市场,要么摒弃,第四句话、第五句话直接说明需要减少专利诉讼压力和挑战。在这一讲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既是思想的交流,也是性格、人格展现的媒介。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写作中,尊重读者,展现鲜活的自己才能和读者进行更有效的沟通,避免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做作”。

在这一单元中,A篇文章的教学是重点和核心,剩下的第7-8学时以B篇文章“Innovation Emerges from Stories We Tell”为素材,训练阅读技巧之——做推论(make inference ),同时通过“创新源于故事”主题,鼓励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阅读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英文简史及学生自己所在专业最新的发明成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及编织自己的“故事”,为个人发展社会发展打基础。

三、教学设计后记

整个第三单元的教学方案及具體内容设计以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根本,立足于本校校情、学情,充分利用团队教师各自教学长处,设计出有策略、有意义、有目标、有章法,但也灵活的教学行为,为英语语言教育中的知识技能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服务。

参考文献:

[1]向明友.顺应新形势,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设置评注[J].外语界,2020(4):28-34.

[2]蔡基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21(1):27-31,4.

[3]孔庆炎,李霄翔,贾国栋.大学体验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之大学英语课程“知识、能力、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探索与实践及《英语基础写作》示范团队建设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瑛(198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篇文章专利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