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无为市鱼灯的艺术魅力

2022-06-09 04:57于景舟
海风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鱼儿民俗

于景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旅融合,近日无为市在西九华风景区举办了第七届“濡水情”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安徽省文化旅游厅非遗处、安徽省文化馆、芜湖市文化旅游局、无为市政府等负责人及周边群众3000多人观看了展演,如图1所示。无为市“濡水情”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已连续开展了七届,皆以鱼灯、龙灯、车上轿等民间民俗项目为内容,年味十足,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第七届“濡水情”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紧紧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抓手,在前六届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模式,从众多无为本土民俗文化中提炼出八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通过安徽省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直播,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活动累计点击播放量达数十万人次。

本次活动,最耀眼的节目便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八里鱼灯和候咀鱼灯展演,如图2所示。无为市鱼灯(灯舞)是流传于无为市的汉族民俗舞蹈。鱼灯又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遗名录》。

无为市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资源丰厚,人杰地灵,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汉族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了下来。1000多年来,“鱼”曾经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题。旧时,长江经常发洪水,无为旱涝灾害很频繁,粮食颗粒无收,有首古老的民谣说道:

好一个无为州,

十年九不收;

若要收一年,

锅巴盖墙头。

为了生存,勤劳的无为人利用长江水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既种田又捕鱼来维持生计。为了庆贺渔粮丰收,祈求捕鱼平安,由户中男丁舞动鱼灯向鱼龙祈福祷告,逐渐流传下来,每年正月都要玩“鱼灯”庆祝。“鱼”与“年年有余”“富足有余”的“余”字谐音,故“鱼”便在人们心目中成了幸福美满的象征。粮食和鱼养活了祖祖辈辈的无为人。

二、鱼灯的民俗内涵

无为鱼灯,在民间,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很受群众的欢迎。开始,人们用玩“鱼灯”做“神灵”来驱恶、赶魔,祈求平安。“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由此而来。在无为素有“烧香打醮,抵不上红灯一绕”的美誉。玩“鱼灯”正常在正月,“玩灯”的第一天叫“开灯”,最后一天叫“收灯”(有的叫葬灯)。“玩灯”期间,每家每户要摆“供桌”迎灯。后来,人们用这种方式庆祝丰收,辛勤的劳动人民在农闲时节,收拾好农具,看着满满的粮仓,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心情。他们通过传统鱼灯民俗的娱乐形式庆祝春节,庆祝丰收,营造喜庆、祥和、快乐的节日氛围,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企盼来年风调雨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三、鱼灯的分布

无为境内多条河流贯穿其中,生活在各河流水域的人们皆会舞鱼灯。近年来,我们加强非遗普查,特别对无为鱼灯的分布情况进行搜集、了解,深入挖掘无为鱼灯文化内涵;通过非遗进校园、“濡水情”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加强无为鱼灯的宣传和传播,扩大社会影响;以老带新,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着重培养传承人,推动无为鱼灯传承与发展。经过田野调查,一些鱼儿逐渐浮出水面,并活跃起来,如裕溪河水系黄雒鱼灯、天花鱼灯;花渡河水系八里鱼灯、汪邵鱼灯、二埠大和鱼灯;永安河水系侯咀鱼灯、陶家嘴鱼灯、南门丁鱼灯等。由于时间、空间原因,各家鱼灯在传承中有所创新和改变,每家鱼灯在扎灯、舞灯、习俗等方面各有千秋,但总体文化内涵和项目愿景是一致的。鱼灯一般有8盏,分别是头红(鲤鱼)、二绿(鲲子)、三黄(鳇鱼)、四黑(乌鱼)、五金(金鱼)、六鲢(鲢鱼)、七鲫(鲫鱼)、八鳜(鳜鱼),象征着“春夏秋冬,年年吉祥”(如黄雒鱼灯、八里鱼灯等)。有的还加上“独占鳌头”和“麒麟送子”两盏彩灯(如侯咀鱼灯、南门丁鱼灯等)。据清朝嘉庆《无为州志》记载:“州中元夕放灯,由来已久。灯前必设大牌,绘一兽形,虎面麒足,雄势狞狰,振以金鼓,俗名‘虎头牌’,实乃龙神可辟水怪。”每逢“玩鱼灯”,家家户户皆扎一个小灯笼,贴上户主姓氏,作为迎灯。八里鱼灯表演动作“小翻水”如图3所示。

四、鱼灯的舞蹈艺术

无为鱼灯融合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彰显艺术魅力。“玩灯”时,大汉们随着音乐节拍,舞动腹内插有蜡烛的鱼灯,模仿长江鱼儿平时的活动,依次玩出“八鱼戏水”“金钩挂月”“大翻身”“金龙抱柱”等蕴含20余个故事的20余组动作,并摆出象征“天下太平、人平水平、三山六水”等多个造型。艺术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给了人们灵感和启发,推动艺术创作生产。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把鱼儿戏水、翻腾耍闹、追逐嬉戏的动作用舞蹈艺术的形式,编出“金龙抱柱”“鱼耀龙门”“鱼儿翻水”“鱼儿比刺”等20多组动作(花型),把鱼儿潜水、浮游等安逸自在、自由欢快的场景表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充分展示其视觉效果。无为鱼灯多数有20余组舞蹈动作,每组动作以8个灯围成一个圆开头。村民们半蹲着马步,手举着鱼灯,或踏步,或前行,在音乐节奏的变化中进入下一组动作表演,整套动作相互连贯,一气呵成。锣鼓、大庆(类似唢呐)、夸夸(类似钹)等乐器的组合,声音洪亮,气势磅礴,在鱼灯表演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节拍控制舞蹈动作的节奏,乐器声音缓,鱼儿游得慢,乐器声音急,鱼儿游得快。铿锵有力的音乐和彼此起伏的舞蹈两种艺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舞蹈的对称性,展现鱼灯艺术的传统美感。对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因素,无为鱼灯的对称性贯穿于整套舞蹈动作中。如“金龙抱柱”“鱼儿比刺”“大翻水”“鱼跃龙门”等花型,鱼儿皆分成两组,或在各自区域内或相互交叉;或平举或高举;或正转或反转;或相互对立或背向而行,数目相等,动作一样,同起同落,栩栩如生。天花鱼灯在摆字如图4所示。

玩灯民俗社会效益明显,彰显和谐的力量。无为鱼灯民俗活动多在春节期间,劳累一年的村民们在此时,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鱼灯民俗展演夹杂着隆隆的鞭炮声,年味和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特别浓厚,公共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无为鱼灯民俗,凝聚着广大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该项目的传播与传承,不但勾起人们美好的记忆,增进了民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了解和认识,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鱼灯融合多种艺术,文化内涵深厚,它可观赏性强,其展演活动对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提高了民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新活力。无为鱼灯由家族或地域聚集群体自发组织开展的民俗项目,参与群众多,据了解,舞动无为鱼灯的村民少在100余人,多则200多人。舞动要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要求民众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含有维护地方稳定,提升乡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六、结语

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勤劳的无为人启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生活中鱼儿戏水等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并逐步艺术化,看后令人心旷神怡。艺术化的鱼灯表演不但表达其喜悦心情,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充分体现人们的情感、智慧、思维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等精神世界。无为鱼灯作为民间自发组织的项目,参与群众多遍布区域广,社会影响力大,其表演动作优美,艺术魅力凸显。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鱼儿民俗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鱼儿乐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