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处理方法研究

2022-06-09 00:09
四川水泥 2022年5期
关键词:盐渍盐分土体

王 海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奎屯 833200)

0 引言

盐渍土主要由气、水盐溶液、难溶结晶盐、易溶结晶盐、土颗粒等多种不同物质组成,与常规土之间也有着明显差异。在温度变化影响下,若水完全浸入盐渍土,那么土中的易溶结晶盐就会溶解为液体,且气体孔隙也会逐渐被填充,使得盐渍土从固、液、气三相体过渡转变为固、液二相体,并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土体结构破坏、土体变形等方面的问题。此外,若外在环境条件发生明显改变,盐渍土的两相体又会转变为三相体,使得土体体积发生明显变化。作为盐渍土公路,在这种相体转变中必然存在严重病害。本文就新疆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的处理方法进行论述。

1 新疆地区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

1.1 溶陷问题

盐渍主要分为钾盐、钠盐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不仅有着较高的易溶盐含量,在干燥环境下,还能体现出良好的强度性能,但在含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盐分将会大规模溶解,并在土壤自重与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明显的土体溶陷现象,这种现象在氯盐盐渍土地区中,表现得更明显,如图1 所示。

图1 溶陷现象

对氯盐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对温湿度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并且在温度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持续性吸水溶解的情况,使得路基溶陷失稳。若某地区地下水含量偏高,则会在毛细水上升的影响下,使得盐分大量迁移到路基层,从而对公路路面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后续运营阶段,在行车荷载等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道路出现严重的损害问题。

而硫酸盐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则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溶解度也会随之不断减小,避免了结晶水大面积溶解的情况发生,溶陷概率也会随之不断降低。对湿陷性问题进行处理时,同样需要重视土体易溶盐含量、毛细水迁移等方面的控制工作。

1.2 翻浆问题

在盐渍土地区中,极容易发生危害性较高的翻浆病害,若水和粉质土质量无法得到基本保障,那么含盐量与冰点,对盐渍土的影响较大,甚至引发严重的翻浆病害。

以新疆地区中的氯盐渍土为例,若氯盐含量过低,土壤冰点就会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从而延长水分聚流持续时间,使土壤冻胀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且这种翻浆病害集中体现在春融温度升高时。若氯盐含量较高,受土壤冰点降低的影响较弱。

硫酸盐渍土的特点在于,土壤冰点受盐分影响较小,很少出现冰点大范围变动的情况,但在高强密水性能的影响下,路基就会出现冻胀翻浆的情况。因此,在硫酸盐渍土翻浆病害防治过程中,应控制含盐量和土基水分传递,使得盐含量得以有效控制的同时,避免土体水分流动[1]。

1.3 盐胀问题

硫酸盐渍会引起盐胀和松胀等情况,若土壤中的硫酸盐含量超过2%,其膨胀量就会不断增长,使得路基膨胀到一定的高度,影响行车安全。但将环境恢复到干燥状态,可以看到明显的结晶水析出现象,使得土体体积下降,并保持良好的松胀特性。

新疆地区盐渍土的膨胀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在夏季高温时节,盐分溶解度不断增加,使得盐析出的结晶相对较小;而秋冬季节,温度递减,盐分溶解度明显下降,并在吸水结晶过程中出现体积膨胀的情况。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下降,使得盐溶解度不断减小,导致过饱和溶液中的盐分不断析出而结晶,使得夜间的土壤状态相比于日间,产生明显的膨胀变化。日间温度回升后,其溶解度将会不断升高,而硫酸盐晶体在快速溶解的同时,还会出现土壤体积不断减小的情况。当硫酸盐反复结晶或溶解时,土体就会生成相应的空隙结构,从而导致土体出现失稳。

1.4 盐分迁移问题

盐分迁移,主要与土体水分的毛细作用和盐分溶解度变化有关。昼夜温差变化,导致盐分晶体体积长期反复变化,土体空隙也会随之增大,使得土体结构出现松软的情况,进而破坏路基土的完整性。若盐分主要聚集于边坡表面,那么降雨环境下的表层盐分就会受到冲刷作用的影响,从疏松土体流动渗透到深层路基,对整个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新疆地区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的处理

2.1 提升路基高度

整体提高路基建造高度,有助于大面积减少其中的水分和盐分,使得路床上部不受盐渍作用的影响,避免盐胀现象的发生。若水分排出情况不理想,或者路基处于相对潮湿的地段,可以通过提高路基高度的方式来解决以上问题,如图2 所示。

图2 提升路基高度

由于某些盐渍土区域充斥着较多的地下水,因此需要提高路基高度,并将最低限度设为地下水的最高位置、毛细水上涨位置以及临界冻结位置,从源头上规避盐渍化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优先清理上部植物、杂土等,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做好分层填埋工作,保证填埋物质为非盐渍土,且有着良好的透水性能。

此外,提高路基高度处理方法,适用于弱中且性质为非硫酸根盐渍土的公路,以及水分排出效果不佳或水分超标的地段[3]。

2.2 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适用于溶陷性强、路基盐分含量超出特定标准、路床水分含量过高,但压实度却未达到既定标准、路基高度受限于低填浅挖的公路,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溶陷性,如图3 所示。

图3 盐渍土路基换填

换填法可以清除基础下部一定范围的盐渍土。若盐渍土深度相对较浅,可以在挖出盐渍土后,铺设其他性质的土或风积砂等,并做好填埋压实处理,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与填充物试验结果,确定填埋厚度。值得注意的是,挖出的盐渍土,要避免放在路基两边的坡脚处,并将其运输到距离线路30m 之外的位置,避免再次发生盐渍化的情况。

2.3 浸水预溶法

浸水预溶法是对路基提前进行浸水处理。由于易溶盐遇水溶解后,就会渗透到较深的土层中,使得原有土颗粒之间的架构遭到破坏,并受到土体重量的影响被压实。若盐渍土的主要成分为砾石、砂以及渗漏性能优良的非饱和黏性土,其土体架构就会缺乏紧密性,使得缝隙架构变大、变多,一旦遇水,胶结土颗粒中的盐分就会溶解,而土体中,小于孔隙的土颗粒就会下渗,由此导致土层塌陷。若盐渍土的主要成分为砂土,那么砂颗粒半径将会在自然状态下达到50μm 以上,但这些砂颗粒大多由较小的颗粒组成,而由盐胶结构组成的集粒浸水后,会使盐分溶于水,导致盐胶结构组成的集粒重新变成直径较小的土粒,甚至填满孔隙,出现土体塌陷的情况。这种浸水预溶法,使路基土盐胶架构发生明显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基盐分含量,从根本上预防盐渍土塌陷等病害问题的发生。

经试验研究表明,浸水预溶法可以将溶陷量消除60%~70%左右,同时改变地基塌陷级别,且经济投入少、处理便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厚度大、渗漏性能良好的粉土、砂砾石土、黏性盐渍土,而不适用于渗漏性能差的黏性土,这种方法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因此应选择取水方便的场地[4]。

2.4 强夯法

喀什地区大面积存在土体结构松散、孔隙大及架空结构特点的非饱和盐渍土,由于这类土具有空隙大、密度小、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小的特点,为消除其盐胀、溶陷病害及液化,针对这类非饱和盐渍土地基,采用强夯加固方法,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强夯法具有施工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廉、土层适用性强的优势,将其与浸水预溶法混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水渗透后的强夯效果。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结晶盐含量少、非饱和低塑性盐渍土,在改善地基土体架构的同时,可以避免塌陷程度加剧。强夯法可以整体提高路基土的干密度、调节孔隙比例、达到压实标准,保障路基土的完整性与均匀性,使得差异溶陷量或剩余溶陷量保持在原有位置。以X745 线新源—巩乃斯公路改建后的二级工程为例,该项目位于阿吾拉勒山脚下,左靠巩乃斯河,地质构造极容易受到喜马拉雅山脉运动的影响,出现强烈的沉降反应。该公路工程沿线降雨充沛,地表水主要为积雪融水,整体处于大陆性气候的温和干燥区。经过盐渍化的低液限黏性土、粉土填筑构成的路基,通过强夯法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路基土的强度和均匀性,使得改建道路达到标准。

3 结束语

新疆盐渍土分布广泛,其对公路路基的危害性较大。因此,必须做好新疆地区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处理工作。按照既定的公路等级,明确路基要求、工程特性以及盐渍土含盐类别和含盐量对公路造成的影响,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施工工期、筑路材料来源等因素,科学选择公路路基处理方法及盐渍土病害的处理技术,在新疆地区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处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较佳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盐渍盐分土体
盐渍土二次相变温度变化规律
盐渍池深度对渍菜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宁夏中部压砂区表层土壤离子分布及盐分类型预测
地铁砂质地层深基坑土压力研究
软黏土中静压桩打桩过程对土体强度和刚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脱硫石膏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盐分淡化区形成过程中离子运移特征
无机土壤固化剂路基改良效果及应用研究
海水这么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