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

2022-06-09 13:34朱嘉
新疆农垦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市兵团文化产业

○ 朱嘉

(石河子大学人事处,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引言

当今时代知识作用逐渐凸显,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影响日益加剧,文化和经济的融合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紧密。各国都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背后是国家文化产业的繁荣。与传统行业相比,文化产业科技含量较高、注重创新、能耗低、产出高,可以大幅度增加就业,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在与经济相互融合过程中,文化产业赋予经济以文化价值,以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提高经济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商品的市场开拓和占有能力,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21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都明确指出了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并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在当前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作为构成其重要环节的文化产业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之一的文化消费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3万亿元到2020 年达到4.49 万亿元,4 年间增长了45.7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3%。其中,2020 年文化服务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89 万亿元、1.17 万亿元和0.44 万亿元,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分别为64.2%、26.1%、9.7%。中国文化产业在不断发张壮大的同时对经济的贡献也在逐步提升。

作为新疆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的兵团文化,集红色、军旅、绿洲、中原、边疆、民族和现代文化众多文化元素于一体,集中体现了文化大融合。2014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应该利用众多优秀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我国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近年来,随着兵团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也日益强烈。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兵团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6.6%,其中文化产业产值首超14亿元。2020年兵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1.5%,兵团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兵团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要将兵团打造为先进文化示范区,必须将兵团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中更好地实现兵团作为“稳定器、大熔炉和示范区”的功能。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总目标背景下,发挥好兵团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兵团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前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如何,如何测度和衡量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对于兵团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STEINERT[1]认为个人文化需求的增加是推动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原因,尤其是人们对跨国文化的需求。为此RUSSELL[2]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做了对比,认为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必须与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参与主体必须具有广泛性,从而达到促进文化市场的目的。NEUWIRTH[3]、TABELLINI[4]等均以欧盟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认为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政治和民主组织有重要影响,且利用欧洲国家的数据对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验证。国内学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方面。邹广文[5]、李阳[6]均认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应在积极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同时凭借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但是周光毅[7]发现各地区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虽有扶持,但整体效果不佳,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文化创意产业寻找有效发展道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陆祖鹤[8]则认为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措施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我国居民文化意识的提高和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等有利因素会促进都市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内一部分学者也转向了农村文化发展方向,周云逸[9]和邹晓辉等[10]认为我国农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对其积极发掘和整合,并充分尊重农民文化需求偏好。张伟[11]更是建议将农村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关联,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将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全方位发展。

关于兵团文化产业,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在兵团对文化经济价值和功能认识的欠缺[12]是兵团文化产业发展迟缓的重要因素,也有学者将其归咎于兵团自身特殊体制和地理环境[13]、创新能力不足[14]等多方面原因。具体来看,韦凤琴[15]在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做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兵团在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的过程中虽然表现出发展迅速的特点,但是文化产业产值小[16]、缺资金缺人才、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17]普遍存在。一些学者也对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罗玉华[18]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认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地理、资源、民族和历史优势,但是也存在规模小、缺资金缺人才、结构单一、法规建设滞后、体制僵化等劣势[19]。在解决方案上,周丽[20]认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文化政策“失语”的现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来解决;何伦志[21]则表示应树立优秀文化品牌战略和重点文化产业带动战略,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对文化产业的评价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竞争力、效率和发展指数测度三个方面:竞争力层面,康小明和向勇[22]、罗玉华[18]等分别利用“钻石模型”、SWOT 分析法等对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做出研究,并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促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利驱动力。效率层面,潘玉香[23]、孙智君和张高琼[24]等采用DEA方法分别对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地区文化产业效率进行了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持。指数测度层面,蔡礼彬和王琼[25]、赵利[26]等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而张新友[27]、陈长煜[28]、刘宇和周建新[29]则分别采用德尔菲法专家问卷打分和层次分析法(AHP)、系统耦合协调度理论、综合分析理论对文化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从产业实力、关联、资源、创新四个维度综合衡量了特定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回顾发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而聚焦于微观主体的研究较少。关于兵团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系统分析研究不多,学者专门针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做出定量分析、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与评价的也不多见,提出的政策建议也较缺乏针对性,基于此,本文拟采用熵权TOPSIS法,并构建指标体系,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兵团及各师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特征及差异形成客观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三、指标构建与方法选取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构建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既要体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更要着眼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发展前景,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以便于准确界定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产业的有序发展是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基础教育更是兵团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坚实动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兵团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广电基础设施的有效覆盖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必要手段,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强大的消费能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美好前景。因此,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具体地涵盖产业发展、基础教育、经济发展、广电覆盖、消费能力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参照王秀伟[30]、江晓晗[31]等人研究,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和数据可得性等原则设置如下14 个二级指标,以精准分析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详见表1。

表1 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方法选择

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水平的确定,不仅需要构建起科学合理、易于获得的指标体系,还要对这些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确定。一般而言,主观赋权法依靠人的主观评价对不同指标赋予权重,例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客观赋权法在原有指标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赋权,如聚类分析法、熵值法等。学界普遍认为,主观赋权法容易受主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扭曲指标权重的分配,使综合指标无法如实充分地得到反映。因此,本文在结合数据特征和综合考虑各种赋权方法的前提下,为避免主观赋权法的弊端,选取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TOPSIS法来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期望能够得到具有客观性和可信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熵权TOPSIS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由于所选指标的层次存在差异,各指标的量纲与数量级别区别明显。只有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才能保证其可比性和相关性,从而确保最终评价指数的准确性。因此,应依据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所有指标可依据具体属性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

其中,i表示师市,j表示测度的原始指标;Yij和Xij分别表示原始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max(Yij)和min(Yij)分别表示Yij的两个极值。

第二步,计算信息熵Hj:

第三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Wj:

第四步,构建指标加权矩阵A:

第五步,依据所得的加权矩阵A对最优方案S+j及最劣方案S-j进行确定:

第六步,确定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向量分别到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d+i及d-i:

第七步,计算不同测度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的相对接近度Ci:

其中,相对接近度Ci取值介于0-1 之间:该值越大表明该方案与理想方案的距离越近,即该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水平越好;反之,则表明该方案与理想方案的距离越远,即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水平越差。

(三)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2020 年兵团14 师市为研究样本,对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兵团统计年鉴》,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相应的补充处理。

四、实证分析

(一)综合评价结果

经测算可得出2011—2020年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受篇幅所限,本文仅提供部分年份的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份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

整体而言,兵团总体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均值从2012 年的0.329 增长至2020 年的0.351,增长势头良好,如图1所示。

图1 兵团总体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变动情况

由表2 可知,样本期内,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2012—2020 年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以第八师石河子市为例,八师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由2012 年的0.759 增长至2020 年的0.863,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师市,位居兵团首位。在样本期间内,各师市综合排名存在动态变动,但总体变动幅度不大:2012 年,第八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一师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水平居于兵团前列,第十一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十师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到2020年,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水平前四位分别为第八师、第一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四师则居于靠后位置,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追赶行列。第一师阿拉尔市表现亮眼,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由2012年的0.42增长至2020年的0.501,由兵团第四位升至兵团第二位,仅次于第八师石河子市。主要原因在于,“十三五”期间,第一师阿拉尔市以文旅深度融合为主线,不断加速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投入资金新建塔河零公里地标碑、塔河渡、木栈道等旅游景点;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红色故事游、塔河风情游、胡杨风光游、沙漠自驾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第一师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师市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依旧较为明显,2020 年第八师石河子市的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0.863)是第十四师昆玉市(0.129)的6.69 倍,说明不同师市文化产业发展差距巨大,但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兵团文化产业规划2014—2020》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实施,相较于2012年而言,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具有明显的缩小趋势,具体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变动情况

进一步,以2020 年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标准进行深层次分析。

2020 年,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的平均值(M)和标准差(SD)分别为0.351 和0.189,表明2020 年兵团文化产业总体发展速度较低,且不同师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根据所获数据平均值(M)与标准差(SD)之间的内在关系,14个不同师市可分为I 级(指数≥M+0.5SD)、II 级(M-0.5SD≤指数≤M+0.5SD)和III 级(指数≤M-0.5SD),如表3所示。

表3 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分梯队排布表

等级为I 级的各师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大于0.447,包括第八师、第一师、第六师共3 个师市,其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分别是0.863、0.501和0.448,数量占到兵团师市总量的21.4%,这部分师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较高,能够兼顾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等级为II 级的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处在0.257~0.446 之间,包括第七师、第十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二师共5个师市,这部分师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分别是0.424、0.42、0.366、0.351、0.342,数量占到兵团师市总量的35.7%,这部分师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好,但距离I级中的各师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提升和追赶的空间。

等级为Ⅲ级的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低于0.257,包括第五师、第十三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四师6个师市,其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相对较低,数量更是占到兵团师市总量的42.9%,这些师市未能兼顾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水平相对落后,发展前景广阔。

(二)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从五个维度考虑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具体包括产业发展、基础教育、经济发展、广电覆盖、消费能力,随后选取适当的数据进行实证。通过试运算发现,选择多元线性模型效果最为理想,因此,本文构建如下模型实证分析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其中,y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noe代表文化产业就业人数;GDP代表全年生产总值;pic代表文化产业产值占比;rs代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aos代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i代表招商引资总额;poc代表高中毕业生人数;noh代表高中平均每名教师负担学生数。

利用上述模型和OLS 最小二乘法对兵团及南北疆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就兵团层面,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全年生产总值、文化产业产值占比、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招商引资总额与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显著正相关,高中平均每名教师负担学生数与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加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助于促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在地区层面上,北疆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同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全年生产总值、文化产业产值占比、招商引资总额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其中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最大。这说明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能够促进北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南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全年生产总值、文化产业产值占比、招商引资总额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招商引资规模影响相比北疆更为显著,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全兵团与北疆兵团,南疆兵团的高中平均每名教师负担学生数对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就业状况的改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和覆盖更为广泛的基础教育有助于促进南疆文化产业发展。

表4 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分区域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研究可见,兵团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仍相对较低,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总体呈现“北疆>南疆”的空间格局;2011—2020 年,兵团各师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但各师市综合排名的总体变动幅度相对较小,第八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一师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水平长期居于兵团前列,第十一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十师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同师市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依旧较为明显,但相较于往年而言,各师市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具有明显缩小趋势。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兵团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众所周知,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联系紧密。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旅游业为文化传播提供途径,而兵团独特的文化资源则是兵团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兵团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的结合,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文化,定能在促进兵团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兵团经济的腾飞。通过积极打造兵团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将更多的兵团红色文化通过发掘和整合,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二者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使其在具备游览观光教育意义的同时更加体现出经济价值。同时,要结合兵团各师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所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将自然风光旅游和红色旅游相结合,在提升兵团文化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增加兵团旅游种类多样性,使得兵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能够更好发挥合力。

2.充分发挥城镇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关系密切,新型城镇化“新”之所在就是强调民生第一、文化第二、发展第三,注重文化传承,着重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要在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之上,利用兵团文化资源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推出更多居民喜闻乐见的具有兵团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培育更加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同时兵团各师市应充分挖掘各自丰富的军垦文化资源,以形成整体兵团特色屯垦文化风貌。通过打造各城市(镇)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兴市(镇)、强市(镇),以城市(镇)旅游为依托,以文化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产品为效益,将各种各方资源整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文创产品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继而产生连带效应和辐射效应。

3.多渠道筹措产业发展资金。一方面,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体系。鼓励和引导国有资本以投资基金、文化投资集团等形式进入兵团文化产业;支持民营资本以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投融资、并购租赁等形式进入兵团文化产业,逐步建立涵盖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文化投资体系,激发兵团文化产业活力。另一方面,应建立相应的融资机制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与兵团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各类个性化金融产品。

4.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加快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激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资本为主导的激励体系。同时,积极吸引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定期编制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引进需求目录,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艺术从业者和富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各级政府应落实主体责任,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吸引文化产业从业者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师市兵团文化产业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七师胡杨河市召开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
湖北省总工会考察团在五师双河市调研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师市总工会召开“师市和谐小康家庭”表彰大会
师市劳模有了休养待遇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