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融协同路径研究

2022-06-10 01:11黎智慧张偲婧罗婕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国有资本

黎智慧 张偲婧 罗婕

摘要:产融协同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视角着手,总结了产融协同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降低交易成本和发挥协同效应,提出了内部型、参控股型、金融控股型及上市平台型四种产融协同发展路径,并从产融协同要立足实体产业、树立风险底线思维、产融资本合理配比及加强产融人才培养等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融协同;国有资本;互利共赢

一、引言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不同行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融合程度越发深入,双方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相互渗透,实现了资金、资源、技术、信息的重新整合。

我国企业最早实施产融协同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经历了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产融协同型企业。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华润集团、复星集团等。作为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中央企业,自2009年来,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银行就以银行业务为支点,在内部成立了专司产融协同的行业金融部,依托华润的客户资源、市场份额、财务资源,为华润旗下的零售、水泥、房产等业务板块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支持或信贷服务,通过产融协同,强有力地实现了互利共赢、协同共进。

二、产融协同的动因

产融协同是多数企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一定程度上成为较为成功的跨国企业发展模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约80%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融协同,如通用电气、沃尔玛、UPS等。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推动着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呢?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实体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可持续的生产要素供给,譬如资金、资源、资本的有效注入。一般而言,企业要做大做强可采取的途径主要包括利润转增资本、股东追加投资及对外吸附增量资金,而每种途径所发挥的效用都存在上限,难以做到长期可持续。产融协同的优势在于实体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有效提升研发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网络,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在较短时间内,产融协同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实体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大量资金的融通、循环和管理。因此,企业管理者会高度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及时获取性。需要设计一项更为经济、有效、简洁的契约安排。根据科思的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和市场是劳动分工和资源配置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两种不同组织形式。无论企业选择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取决于这两种形式所产生的交易费用高低。若企业通过产融协同,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置于同一主体内部,不仅可以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也保障了企业对资金的实时控制。

(三)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

实体企业在长期经营中,会不断积累众多客户资源、管理经验及市场声誉。在涉足金融领域时,这些宝贵的资源都可以及时移植、共享,推动金融业务有效扩张;反过来,金融业务也可以为实体业务提供大量低成本资金、专业化金融人才支持,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最终达到“1+1>2”的共赢效果。例如,美国通用电气(GE)的产融协同起始于1905年,最初是为了提供零星的商业信贷。后来,伴随着GE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专门成立了独立运作的金融资本公司(GECC)。GE在通过为GECC拓展客户网络群的同时,GECC也为GE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成功开创了GE“内部服务+外部发展”的一体化综合运营模式。

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融协同路径研究

(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由来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新一轮由“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国资国企改革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充当重要改革抓手,上承国资委授权放权,下对参控股企业分类实施战略管控、财务管控、运营管控,更好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央和地方已相继新设、改组组建了超过150余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其中,中央企业层面中就有21家,包括华润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诚通等;地方国有企业包括北京控股、四川发展、重庆渝富等。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精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旨在以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根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可知,其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平台,天生就具有“产业+金融”属性。从现实实践来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参控股企业涉及行业宽泛,数量众多。例如,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定位于打造金融控股、产业投资引领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总资产超过万亿,旗下直接出资企业达46家,囊括了金融、新兴产业、现代服务等领域。

(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融协同路径

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产融协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即“由产到融”,如沃尔玛、UPS等;另一种是金融资本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有选择性地涉足产业领域迅速做大做强,即“由融到产”,如JP摩根、英国慧富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由此决定了我国产融协同的发展路径集中表现为产业资本涉足金融领域。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融协同路径大致可以划分成四类。

1. 内部型产融协同

内部型产融协同是指企业成立财务公司为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筹集及融资结算。财务公司可以归集部分成员单位的富余资金,然后通过统一调配,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成员单位,助力其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6)第8号】规定,企业设立财务公司需满足相应条件,如母公司必须拥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无不当关联交易、内部风险管控。据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财务公司法人机构共计256家,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譬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五矿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在面对各直管企业资金头寸紧张、银行间市场资金短缺等困难情形,通过及时了解成员单位资金收付计划,第一时间作出为成员单位发放自营贷款,并累计为成员单位提供4.5亿元法人透支业务额度,保障集团下属成员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

2. 参控股型产融协同

参控股型产融协同是指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参控股银行、证券、融资租赁、担保、小贷等金融机构,实现业务、信息、资金等要素协同发展。参控股型产融协同最大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依托参控股金融机构,涉足与自身产业相关的金融领域,最大程度发挥经营上的协同效应。目前,不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都相继参与控股了众多企业,并实现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良性互动。

例如,2020年,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紧跟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自主创新研发了“融和e链”产品,通过发挥其在电力产业链中的资源优势、资信优势、拍照优势、场景优势、数据优势及科技优势,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解决了抵押、担保资源匮乏,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3. 金融控股型产融协同

金融控股型产融协同是指企业旗下子公司之间严格分业管理,金融资产占整体绝对主体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型企业,往往拥有金融全牌照,业务模式多样,通过整合资源、客户、技术和服务渠道,打造环环相扣的资源协同生态圈。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4号),从金融与实体业务隔离、资金来源真实性等角度加强对金融控股型企业的监管,为金融控股型企业依法合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例如,广州越秀集团旗下拥有越秀金控,越秀地产、越秀租赁、小微金融、越秀产业基金等。从2012年开始,越秀地产以“开发+运营+金融”的商业模式将旗下的优质地产项目,如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白马大厦、财富广场等注入越秀房产基金。借助这种方式,越秀地产不仅迅速回笼了大量资金,有效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还达到了在全国积极拿地、迅速扩张的战略目标。

4. 上市平台型产融协同

上市平台型产融协同是指企业为提高资产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选择优质金融资源进行整合、打包上市,然后孵化、培养相关实体产业,再注入上市平台,加快资产证券化。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板块的上市可以规范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效率,真正激发运营活力。然而,在当前金融强监管背景下,金融集团的上市之路也不是那么平坦。尤其在党的十九大后,中央一再强调要严格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了金融板块的上市,比如五矿资本、中油资本、越秀金控等。2017年5月,在中央企业专业化重组的大背景下,ST金瑞通过发行股份收购五矿资本的全部金融资产,成功实现重组上市。借力资本市场,五矿资本核心业务覆盖了信托、金融租赁、证券、期货等金融领域,成为了“金融控股+产业直投”的上市平台。

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融协同的相关建议

根据上文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融协同的路径进行分析可得,每一个企业在实施产融协同时,都是根据行业特点、企业战略、发展阶段、价值导向等因素,并结合外部环境来确定或进行动态调整。产融协同如何更好助力企业的经营发展,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落实。

第一,要坚持以产业为本、金融为用原则。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国内外著名产融企业的实践探索证明,没有实体产业的支撑,金融活动就是无根之萍。当年“德隆系”垮塌的根本原因就是以高杠杆、高抵押的方式盲目获取流动资金,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因此,金融要回归本源,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资本的孵化器、助推器和放大器作用,持续挖掘、培育和赋能实体产业,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产业经济的水平。

第二,树立产业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防止发生金融风险是金融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虽然,产融协同是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手段,但必须认识到其中潜在的巨大风险。例如,近期海航集团破产重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元化的野蛮扩张所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因此,企业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风险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防火墙”制度,努力提高处置意外突发事件的风险和能力。

第三,合理配置产业和金融资本。在当前实体产业利润率偏低的背景下,产业资本存在“脱实向虚”的趋势。不少企业为获取高收益,在对金融风险认知不足的前提下压缩实体产业,转而涉足金融领域,也存在不少潜在的金融风险。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企业的业务要围绕国家政策及自身战略定位来开展,并对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行合理配比,避免盲目涉足企业不熟悉、无积淀的领域。如果单一依靠做大金融板块业务以获取高额的财务回报,不但不会带来更强的资源整合与竞争力,反而可能会分散企业的优势资源,难以使产融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

第四,加强产融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人才的可持续供给,企业发展犹如无源之水。作为一项具有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产融协同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一流水平的“产业+金融”人才队伍支撑。因此,企业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采取从市场中挖掘、选拔、引进高端人才与内部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整套契约化管理、精益化考核、差异化分配的用人制度,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匹配更有力的培养体系,把专业人才放到关键岗位、合适岗位和艰苦岗位上蹲苗历练,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广大年轻人才,让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骨干,不断筑牢企业产融发展之基。

参考文献:

[1]白万纲.超级产融结合[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

[2]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 1937, 4(16):386-405.

[3]宋昕忆,张忠华.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防范[J].航空财会,2021,3(01):37-40.

[4]杨涛.新形势下产融结合创新与发展[J].中国金融,2020(12):50-52.

[5]譚小芳,郭蕾,胡媛媛.国有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10):133-142.

[6]张胜达,刘纯彬.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传导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02):66-68.

[7]郝瑾.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路径及模式分析[J].企业管理,2016(09):111-113.

(作者单位: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国有资本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督体系研究
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 促进国有资本优化
美国、法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实践及其启示
EVA考核与国有资本调整的制度冲突
我国国有资本背景下担保机构资金链问题的研究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对策及探究
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问题、机制
基于资本正外部性的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