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探究

2022-06-10 01:11沈于琛
职业时空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校企合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会计、税务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必须重视专业课程与现状间的断层,通过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专业课程,有效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满意度。针对高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探究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及“教学做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

收稿日期:2022-02-0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X、证书制度下农业类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路径研究(2021SJA1490)”;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批教育教学类课题:“农业科技创新背景下的农业类高职会计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CE2004)”;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项目:“农业类高职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路径研究”(SNGZ-QNZX-2020-04)

作者简介:沈于琛(1989- ),女,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会计教育。

一、课程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兴起,部分传统会计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国家税务改革的推进,也促使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记账,而要求传统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转变,需及时跟进掌握最新财务制度、税收法律法规。高职会计教学要顺应时代需求,调整会计课程设计,培养能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现阶段高职会计课程设计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会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财会轻税务。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学生的会计理论方面的核算和账务处理能力,但学生很难在理论知识中了解对于整个业务流程的实际操作方法,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尽管学校设有会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程,但仍以会计操作为主,与社会实践要求相差甚远。同时,现有的会计教材侧重于传统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电商销售处理等新出现的财税问题未能充分展开讲解,使理论与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生对于财和税缺乏整体概念,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瓶颈。

(二)教学设计缺乏实际性

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通常将财务会计、税法等课程分开设立、单独进行,在分别掌握会计与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之后,缺乏将之融会贯通的课程设计,人为地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工作内容分开,导致学生缺乏基本技能的锻炼,当遇到實际操作中“一项业务同时涉及会计、税务”时容易出错[1]。

(三)考核方法缺乏创新性

会计课程侧重理论部分评价,缺少对实践部分的评价,使学生易于忽视该重要环节,无法通过考核评价给予合理的反馈。同时,会计教学考核缺少行之有效的全面评价方式方法或软件工具,没有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进行全面测评,对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缺失,使教师无法得到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反馈,较难发现学生实践操作中的问题,使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给学生造成了学无所用,甚至产生到实际工作中仍要从头学起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打通会计、税务两门课,基于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实施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基于“校企合作”作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以期寻找解决高职会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二、开展基于“校企合作”财税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开展“校企合作”财税一体化教学,旨在为会计及相关专业创建一门顺应时代变化的应用型课程,探讨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顺应财税体制改革,解决会计学生就业问题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需加快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适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造就与政府会计改革要求相适应的会计人才队伍。高校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财税一体化课程,将打通会计领域的相关学科,培养出能顺应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2]。应该认识到会计政策和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整,应利用财税一体化课程教学,引领学生探索会计前沿领域,培养学生在不断更新的专业领域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接受挑战,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就业满意度。

(二)完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

财税一体化将会计和税务两门课程合二为一,可以有效解决知识的“断裂”问题和“学以致用”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对同一具体业务,在讲解会计处理的同时,也系统讲解税务处理。这在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更节约学时,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体系的完善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税一体化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兼容”会计与税务知识,并且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的兼容促进了教师知识的兼容,这对培养会计专业复合型教师队伍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满足社会实践需求

随着国家财税改革的推进,市场上出现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处理财税一体化问题的财务软件,如Aisino U3软件,帮助企业实现认证、开票、申报的财税协同操作。这类软件的逐渐普及也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技能,尽快适应这类软件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会计专业的理论课与相对应的实训课大多侧重于考察本课目的知识技能要点,学生缺少跨课目知识技能的综合训练,容易陷入“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盲区,对企业业务犹如“盲人摸象”,难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而现有的实训软件虽然尽力做到仿真,但是仍侧重于会计操作,并未真正将财与税的操作融合在一起,按真实业务场景展现。建设“校企合作”财税一体化课程,并按照市场需求更新实训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够进行财税一体的业务操作锻炼,来满足社会实践需求,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应用性人才,正是该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3]。

三、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财税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校企合作”指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式教育,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导向,通过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作为重要的培养标准之一,为企业培养有针对性的人才[4]。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当地中小企业,结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订单式”培养模式受到一定限制,而“校企一体,互通共赢”的紧密型合作模式更为合适。学校可与各类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邀请行业协会如当地的会计师协会、民间会计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账公司、各类商贸企业参与其中,不仅让学校成為其实习基地,更可以请企业中的会计师走进课堂,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降低企业招聘培训成本及风险,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实现校企双赢。

基于“校企合作”的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做”三个模块:一是基于课堂学习理论知识,采用贴近实际、知识面广、财税一体化的会计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二是在会计实训室,学校借助仿真教学软件提供全方位模拟仿真训练;三是走进企业,在实践中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业务。

(一)理论环节

1. 加速教学理念更新,邀请业内资深会计专家、会计师到校讲座,宣传财税一体化改革进程和实践做法,并邀请其参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将市场需求融入课程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

2.编制财税一体化教材,财税一体化教学资源,如理论知识教材、实训教材、习题集、教学课件等,应将会计核算部分与税务操作部分充分融合,并结合微课、泛雅超星平台等多媒体方式授课,展示完整的会计、税务处理流程,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实际纳税职业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较新的财税一体化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结合实践情况、结合网络资源,自制课件上传分享,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3.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财税一体化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各类培训及社会实践机会到企业或会计事务所进行实践[5]。学校也可以邀请税务会计以及事务所的会计师来校交流,增强教师对财税操作流程方面的理解,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4.前导课程学习,为了打好会计基本功、提升学习效果,建议学生先学习基础会计、税法等前导课程,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后再进入财税一体化的学习,到达融汇贯通的学习效果。

(二)实训环节

1.完善实训设施,建立财税一体化仿真实训室,还原真实环境和场景,如宏观上给学生营造逼真的工作氛围、工作场景,微观上上班打卡、取号办业务、审核签字盖章等细节,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体悟实际操作流程,也通过场景模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有意识地转变为准职业人,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完善实训设施的方案:一是在本校现有的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室上进行拓展,如在已有制造公司、商贸公司、工商、税务、会计事务所的基础上,结合实训教材,设计案例分析,突出财税业务,让学生身临其境来操作解决问题;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内实践财税一体化的企业,如航天信息有限公司,建立财税一体化模拟实验室,聘请专业人士设计与实际财税一体化软件高度一致的实训教学软件,并请财税一体化软件操作培训员走进课堂,结合实训教材,直接为学生们做软件操作培训,进一步缩短学生适应实际工作业务的时间。

2.实行轮岗模拟。设计财税一体化的实训课程时,应注意给学生留有轮岗的机会,使每位学生体会整个业务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职责与业务要领,如学生可以充当出纳、会计主管、税务局开票人、税务稽查员等角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如何团队合作。如条件允许,也可以增加模拟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增加实训的难度与趣味性,让学生体会更多行业的工作,拓宽择业面。

3.学习实际案例。通过设计实际案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税种实际案例设计或税务筹划,并且通过小组讨论、课题陈述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与感想,教师及时点评,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4.参加财税一体化赛事,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关于财税一体化的赛事,如“航信杯”全国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学校、企业也可以将此类赛事作为人才选拔,优胜的学生可推荐到合作的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新人入职培训成本,同时使专业对口率更高,提高学校输送人才的质量。

(三)实习环节

1.实习环节的必要性。因实践环节的缺失,学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暴露问题,不能及时纠正,当进入工作岗位后,从学生到职场的角色调整不适应,因而有必要加入实习环节。整个课程设计包含了在理论学习、实训操作和实习环节,将课程二分之一学时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训,考虑到已经安排的前导课程,可以将理论学习时间适当缩短,将另一半学时安排实习。实习环节的可操作性成为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2.正确认识校企合作失灵问题。校企合作在实际执行时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不确定、合作培养学生质量不确定、合作院校合作行为不确定等原因,都使得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或与理想合作效果有差距[6]。而校企合作失灵也是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的一大难点。

3.设计实习方案。首先,高校可通过当地会计师协会或财政部门了解市场需求,主动对地方企业考察调研,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次,教师可与企业协商、视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短期的顶岗实习,或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见习。企业可派专人指导,安排适当的工作交由学生操作,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或让学生观察会计人员的操作过程和操作规范,讲解各项经济业务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们加深对会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将实习目标分为具体可落实的任务,将其制作为考核表,请实习单位主管打分,并将实习单位的评价纳入考核范围,从考核方式上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考虑到校企合作失灵的原因,学校应该与企业充分商议实习方案,确定可持续的实习模式,制定合理的实习考核办法,一方面如实反应学生的实习情况,一方面通过考核选拔可留用学生。

总   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财务和税务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学校作为人才的供应方,按需培养会计人才,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财税一体化课程设计应运而生。财税一体化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各自为营的状态,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有机会提前适应岗位环境,也有利于解决现存的“不缺财会人员,但缺财税相通的复合型人才”的状况,有利于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葛长银.面向实践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 [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会计学院院长论坛.2014.

[2]  张春丽.新形势下财税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J].2017(14):231-233.

[3]  李彩霞,杨梦筱.基于“校企合作”的财税一体化模拟实训设计[J].财会研究,2017(30):38-40.

[4]  吴英. 校企合作下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13(06):101-102.

[5]  欧阳伟筹.税务会计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探讨[J].经贸实践,2016(14):219.

[6]  顾金峰,程培堽.校企合作失灵:原因和矫正措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3(03):59-63 .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校企合作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