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古画的几点体会

2022-06-10 13:11山东省泰安市老年大学徐广伟
老年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范宽幽居险峰

□山东省泰安市老年大学 徐广伟

《险峰幽居图》徐广伟

退休后,我一直在老年大学学习写意山水画。近年来,自感进步较快,细究原因,除个人勤学苦练之外,更得益于亓均老师的悉心指导。亓老师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员更好地从临摹古画中学习绘画技术,通过观察自然,从直临、背临、拼合到创新,循序渐进的提高。

所谓“直临”,即照着古画直接临摹,一笔一画,依样画葫芦,尽量做到不走样,在“逼真”上下功夫。

“直临”三五遍之后,等印象深刻就开始“背临”。即抛开原作,凭着记忆重画一幅。在作画过程中难免会加入个人想法,添加新的内容,这就向“拼合”迈进了一步。

所谓“拼合”,含意有二:一是将临摹过的不同画家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构思选择可用部分拼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画面;二是较大篇幅地加入个人元素。如此,便为“创新”打开了大门。

“创新”是临古的目的,从而使自己的绘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曾把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的相近画面,与自己在泰山的写生内容拼合在一起,构成《险峰幽居图》,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几年来,在临摹古画的过程中,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只有努力学习古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的绘画素材。如古人外出多靠步行、骑驴或乘舟,行进虽然缓慢,却有充裕的时间对沿途风景仔细观赏,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尽收眼底,所以才有了王蒙的怪石嶙峋、龚贤的挂壁飞泉。我常想,杜甫之所以能写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样的诗句,与其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基于此,我在泰山写生古柏时,不再只是笼统地描绘树杈分布和树冠形态,而是仔细地观察和描绘树干的纹路、树瘤、树皮裂隙、鳞叶分布等细节。作品完成后,果然使古柏形态更加生动有韵致。

《溪山行旅图》(局部)北宋·范宽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古人隐藏、会意式的构图方式,纠正了我直白的绘画思维模式。我曾试着去表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画面意境,常把人物放在突出位置,这样一眼便能看出画的含义,但往往毫无含蓄可言。直到临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后,我才体会到古人绘画多注重“藏”。从题目来看,此作应将“行旅”放在突出位置加以表现,山林只是陪衬,但作者却把人物放在高山峻岭掩映下的不起眼的角落,稍一粗心就会看不到他的存在。为什么要这样布局呢?我认为,这不仅再现了山林和人物的比例关系,而且强调了高山茂林是为“行旅”服务的反衬思路,即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三、临摹古画,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山水画历史。北宋米芾评论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高山是“恒岱”的缩影,即东岳泰山与北岳恒山的融合,具有“国家”“天下”的隐喻。郭熙则将前朝各位画家的山川归纳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把五岳、武夷、峨眉、太行、长白等大山在空间上覆盖天下,使“国家”观念更加具体化。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山水画不仅是学习一种艺术,还能练就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本领。我们应当饱含爱国情怀,把祖国的山水美景尽情通过画面展现出来。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古人在画幅中喜欢以诗词做题跋,诗人王维更是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我一直在诗词方面努力,当画完《险峰幽居图》时,我在画侧题诗一首:“险峰涧深居高人,少有尘嚣烦心神。飞瀑流泉堪作伴,苍松翠柏可为邻。瑞草掩掩羊肠径,仙石兀兀天台群。世间谁个能似我,悠然长啸半天云。”临摹古画提高了我在诗词方面的兴趣,从而使诗画都有了长足进步。总之,临摹古画,受益大矣!

猜你喜欢
范宽幽居险峰
陶情偶寄
范宽《寒江钓雪图》
纸上幽居
鹧鸪天·写在七夕
翻越“险峰”,唯钱可过
为女儿为情人大肆敛财
得意忘形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
《雪霁里的故事》
题李凝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