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直觉的属性及其过程的影响因素

2022-06-11 06:22陈迪慜
百花 2022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陈迪慜

摘 要:音乐审美活动具有直觉性。音乐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后天形成的一种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以审美主體过往积累的智性经验为基础,其结果的产生由多种心理因素协同完成。音乐审美直觉的过程受到审美主体心理状态、历史与民族的审美倾向、文化因素以及审美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审美直觉;音乐审美直觉过程;影响因素

德国的音乐审美活动具有听觉感受性,通过听赏作品才能完成音乐审美活动,获得最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音乐语言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动机或一个乐段往往没有固定的含义,更无法描绘具体的概念和事件,从而造成了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相对的)、非概念性。虽然在巴洛克时期曾出现过“音乐修辞学”,将当时作曲家常用的、已成形的手法、音型与固定的情感、涵义相匹配,但随后人们也意识到了这种做法对作曲家想象力的限制,这种“音乐修辞学”也被摒弃。[1]

音乐审美活动的听觉感受性、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和非概念性正是音乐审美活动直觉性的来源。音乐审美活动中,仅靠分析乐谱无法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只有依靠听觉直观感受作品,才能够充分感知音乐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

目前学界对音乐审美直觉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涉及音乐审美直觉的研究以音乐教育类文章为多,大多数文章将音乐审美直觉作为音乐审美活动的初级阶段,但却并未对其重要性有更多的阐述。音乐审美直觉不仅是欣赏的初始阶段,更是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必经之途,音乐审美直觉在获取音乐含义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使用音乐美学的方法对音乐审美直觉这一认知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何为音乐审美直觉

音乐审美直觉属于直觉中的一种,要对音乐审美直觉的含义有更加准确的认识,还要从心理学中对直觉的概念界定与特征入手进行分析。

(一)直觉的心理学界定与特征

周冠生的《审美心理学》中对直觉的定义是:“无意识的跳跃式思维,在一定问题的推动下,通过察觉客体的整体性联系而发现新的本质的创新思维——直接进行迅速判断、决策、发现的整体性思维。”[2]张振华则认为,直觉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突出特征是认识的直接性和思维的跳跃性,但直觉有赖于主体长期以来的理性分析,“以智慧的长期准备为前提,以把握事物的本质为目标,是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3]

从上述两位对直觉的定义来看,直觉是主体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帮助下,快速对客体产生整体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主体能够在认识客体时快速捕捉到一些关键信息,所以往往能够快速意识到事物的本质,并且富有创造性。总的来说,直觉具备快速、整体性、跳跃性、创造性、本质认识性等特征。

(二)音乐审美直觉的含义

音乐审美直觉是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在客体信息的刺激下,快速对审美客体产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且音乐审美直觉作为直觉中的一员,具备直觉所拥有的特征。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通过审美直觉自觉在脑海中产生对审美客体的判断与理解。判断包括音乐风格、音乐偏好、音乐美感等。在对音乐进行充分感受后,经验丰富的审美主体甚至可以凭借审美直觉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审美直觉作为音乐审美活动之始,是审美主体获得音乐意义的最基础和最快捷的方式之一。[4]

二、音乐审美直觉的属性

(一)后天习得性

与直觉一样,音乐审美直觉能力并不是主体先天具备的,而是来自审美主体以往智性经验的积累,尤其是音乐知识与审美经验的积淀。若缺少以往音乐经验的积淀,无法在聆听时结合理性知识,那么审美直觉往往很大成分来自猜测。

首先,音乐知识包括乐理、和声学、音乐分析、配器学、音乐史等,这些知识是审美主体直觉形成的理性基础。其次,审美经验则指主体自身的音乐实践经验,如聆听、表演、创作等。音乐知识、审美经验的积淀越是丰厚,审美直觉的准确性就越高;反之,音乐审美经验贫乏,审美直觉的准确性就降低。大部分学者认为:“艺术家和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让他们在审美时更加透彻地了解审美对象。”[5]例如一位拥有丰厚民族音乐学知识与数年采风经验的民族音乐学专家,可以在初次聆听某一民间音乐时,通过听觉捕捉一些音乐关键信息,能够不假思索地凭借直觉快速对该民间音乐产生判断,如该音乐所属的地区、民族、年代、风格等,且有很高的准确性。而相反,非该领域内的专家通常缺少相关的知识或采风经验,没有足够的智性经验作为基础,在听到民间音乐时,直觉结果的准确性则会大大不如前者。

(二)心理因素的综合性

审美直觉是“感觉、知觉、表象、潜意识等的综合体”[6]的共同作用。在这些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审美主体的直觉快速形成审美判断,切近音乐意义。

首先,音乐审美直觉需要听感觉与听知觉。审美主体首先通过听感觉感知音乐,随后听知觉将收到的听觉信息自觉转换为“听觉格式塔”,对音乐作品产生整体性认识。其次,音乐审美直觉过程中联觉与想象也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联觉是欣赏音乐过程中常会发生的心理现象,是审美主体理解音乐的方式之一;音乐语言构建的艺术形象在想象的帮助下建立,使主体对音乐有更好的掌握。最后,审美直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情绪与情感的作用。通常认为音乐作品中那些最难以言喻的、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思想与情感。“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音乐之所以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主要是因为音乐语言能够与审美主体的情绪产生“异质同构”。“音乐音响的刺激使人产生的心理运动体验由于与情绪的高低、急缓、强弱、张弛的心理运动体验形成对应,因而发生同构联觉。”[7]审美主体的情感也因此能够与音乐中包含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音乐审美直觉过程的影响因素

审美直觉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直觉结果都不同,即在音乐审美直觉过程中,“人的心理能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以及已有知识、经历、环境影响、特性特征等等,在短时间内整体显示。由于个人的知识、经历、性格等各不相同,个人直觉判断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有较大的差异”。[8]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直觉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审美主体的心理主观因素

审美认知的主观因素包括偏好、情绪、情感、注意力、心理预期等等。[9]影响审美直觉过程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审美主体的注意力投射程度。当审美主体投射足够的注意力到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直觉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而投射注意力的多少,则主要与审美客体的复杂程度有关。当面对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时,需要审美主体全身心都参与到音乐作品欣赏中,充分调动感官去感知音乐语言的进行与变化;当面对结构、织体较为简单的作品时,则可以稍微放松一些。当审美主体并未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如当作背景音乐),此时就并未将充分的注意力投射到音乐作品中,对音乐的感受都在潜意识中进行,从而忽视掉许多音乐细节,这时音乐审美直觉结果往往并不具备准确性。

其次,审美主体的情绪状态及审美态度也影响着音乐审美的直觉过程。审美主体在以积极的心态欣赏音乐,渴望能够与审美客体产生共鸣时,往往能主动调动听觉感官与其他心理因素充分感知音乐,这时音乐审美直觉往往具有较大的准确性。反之,审美主体以消极的心态进行音乐审美活动时,消极的审美心态往往伴随着抗拒、被动的心理,难以被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所打动,审美直觉结果也会产生偏差。

(二)审美主体的历史因素制约

1.隱性因素:集体的先天“无意识”因素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在人类心灵最深处,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10]这种集体无意识包含了人类数千万年发展的生活经验与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这种“无意识”不为主体所察觉,隐藏在人类的行为与认知当中,自动产生作用,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具有先天倾向性和普遍性,“作为民族的心理定势沉淀在每个人的无意识深处,成为全民族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11]

在音乐审美活动过程中,也有这种历史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参与其中。它包含着人类千年来的审美习惯,也包含着主体生活的时代与国家影响下所形成的音乐审美意识。它作为隐性影响因素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影响着审美直觉的过程。中国人千百年来使用五声音阶,使得其成为共同的“民族记忆”,中国人听到使用五声音阶创作的音乐产品就会产生亲近之感。

2.显性因素:时代、民族的审美倾向与文化因素的制约

每一个时代的音乐审美理想都有其历史因素,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主体作为历史中的人,审美直觉有其历史局限性。当音乐作品与所处时代的审美理想或审美偏好背离时,在没有经过思考与分析的情况下,音乐审美直觉的过程与结果往往会被时代的审美倾向“裹挟”,更容易对该作品产生抗拒的审美心理,甚至生成负面的判断。

审美直觉过程还与文化因素息息相关。以中国为例,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崇尚的“礼”“和”“中庸”等思想对中国人的气质、性格、审美、志趣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中国人的气质、性格往往偏向内敛,表现为“情感的女性式的内倾情感型”。[12]中国人也一直追求“以和为美”“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上往往更加欣赏含蓄、幽怨的中和之美”。沈知白曾形容“中国音乐像打太极拳,西洋音乐像做广播操”。中国人在进行音乐审美活动时,更偏爱具有“循序渐进”“完满”、富有意趣、形神合一的音乐作品。可见文化因素对中国人的审美直觉过程起着明显的作用。

此外,民族习性也对音乐审美直觉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民族的审美倾向可以体现在民歌中,比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总是隐藏着民族与地区的审美习性。越是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音乐作品,审美主体在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审美直觉就越准确,越容易产生好的、美的审美结果,对其他的判断与理解就越是贴近作品。

总而言之,审美主体的“无意识”、所处时代和民族的审美理想,以及在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审美偏好,都使审美直觉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没有经过理性分析的情况下,这些因素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三)审美环境的增强或干扰作用

审美环境对音乐审美直觉过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将审美环境的影响分为增强作用与干扰作用两种。

对音乐审美直觉过程起到增强作用的审美环境能够帮助审美主体更快、更准确地理解音乐。“良好的声学环境可以使欣赏者更为细腻地感知到音乐作品各个层面的审美信息。”首要的是一个安静、利于欣赏的空间,审美主体能够充分与审美客体产生精神上的互动。其次,在环境当中有一些能够对审美主体理解音乐起到“暗示”的信息,如场馆的布置、作品名称、歌词提示、灯光的渲染作用、音响的强弱、观众的掌声等,这些信息的合理运用都能够对审美主体理解音乐产生一定的帮助。审美主体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除了听觉以外,视觉也在捕获着这些信息,使审美直觉结果更加完善、准确。对音乐审美直觉过程起到干扰作用的审美环境则会影响审美主体的音乐直觉结果,如嘈杂、脏乱的环境,直接对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其审美体验的质量受到冲击,音乐审美直觉过程则也会受到影响。

四、结 语

音乐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在进行音乐审美活动时的一种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主体后天积累的智性知识为基础,音乐知识和审美经验的积淀都能够提高审美直觉结果的准确性,但其过程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无法通过理性分析的方式来进行审美的音乐艺术而言,审美直觉是达到理想审美状态的重要途径。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宗权.“音乐修辞学”与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美学解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109-114.

[2] 周冠生.审美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91.

[3] 张振华.论直觉思维的逻辑机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47-50,112.

[4] 许首秋.审美直觉切近音乐形而上意义的可能性探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8:134.

[5] 王延慧.西方神经美学的审美认知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171-174.

[6] 邵桂兰,王建高.音乐审美直觉与心理图式协同关系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7(3):28-31.

[7] 周海宏.同构联觉: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转换的基本环节[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2):59-64.

[8] 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82-83.

[9] 尹立.意识、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简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2(2):62-65.

[10] 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210-211.

[11] 管建华.音乐、身体、空间文化与后现代性[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104-114,7.

[12] 王文卓.音乐审美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思路及主要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1):78-8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