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组织核酸检测,不能滥用强制手段

2022-06-11 00:47吴楚茵
南都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训诫赋码核酸

吴楚茵

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多地对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者发布处罚通告,包括但不限于赋黄码、行政拘留、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在媒体上公开曝光等。还有地方鼓励居民举报未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并分别给予举报者奖金奖励。

最近,未按时测核酸被处罚仿佛出现了“城传城”现象。轻则赋码,例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做核酸的,辽宁大连会被赋黄码,江苏无锡甚至会被赋红码,而在陕西西安未参与核酸筛查将被赋灰码;重则被纳入征信,安徽天长会计入个人诚信档案,无锡不仅赋红码也会纳入征信系统。最“厉害”的是吉林四平和天津,吉林四平规定,两次以上不测核酸,不仅要纳入失信名单,还要拘留10天;天津未按时验核酸的人,也会被记入信用记录,而且还要被训诫、拘留。

如果把他们的行为隐去,也许会让人以为他们做了什么违法之事,才落得如此“下场”。实际上,未按时测核酸并没有违法,因此而纳入征信或随意赋码,也无法可依,对他们进行训诫甚至拘留,更是违法行为。

健康码是为了科学防疫而推出的专业产品。为了提升防疫效率和效果,公众部分让渡了个人权益,但如果跳出科学边界,随意赋码,就是在消解健康码的专业性,也会消耗公众对防疫工作的配合意愿。6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次明确健康码的使用管理、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各项规定,要求各地根据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对相关人员进行精准赋码,不得“一刀切”“码上加码”,不得擅自扩大应用范围。

而代表着个人信用、可能会限制个人自由和消费上限的征信系统,则更具严肃性与权威性。近年来,滥用征信系统的情况屡屡发生,缴纳水电费、是否让座甚至本应自愿的献血和与信用度毫无关系的跳槽频率都曾被各地纳入过征信。现在,是否按时测核酸也要被纳入征信了,而且上述处罚中有一半都包含纳入征信。这种对征信系统明目张胆的滥用,将极大地损害信用体系的严肃性,也是在透支自身的公信力。

至于对未测核酸的人进行训诫、拘留,不仅是权力任性,更涉嫌违法。6月9日,国家卫健委已针对部分地区对不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群众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进行回应。明确指出,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同时,呼吁疫情发生地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

无论是随意赋码、滥用征信,还是更严重的训诫、罚款和拘留,都属于被明令禁止的过度防疫行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并反复强调,各地要严格遵守“九不准”,坚决防止簡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过度防疫做法,前段时间还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结果,反复重申的不得过度防疫,上个月已经纠正了的错误做法,这个月还有城市恨不能把健康码滥赋出个彩虹色,把不沾边的行为都往征信系统里装。这种明显违背科学防疫原则,已经被明令禁止和点名纠正过的行为,应当立即停止,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否则,对防疫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的伤害难以预估。

猜你喜欢
训诫赋码核酸
基于实物“ID”的变电站整站赋码管控系统及方法研究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行政行为的处罚性判断*
——对训诫法律属性的探讨
核酸检测
李文亮等来道歉如何规范“训诫”
南阳宛城:二次训诫促涉罪未成年人反思悔过
英语视频新闻语料库的构建
迎接食品安全新法麒锐与您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