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2-06-12 11:43
乡村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苗绣民俗文化遗产

陈晓莉(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

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是突出乡村特色。“乡土味”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留住田园风光、呈现乡村面貌、彰显乡村风情,充分挖掘乡村特点,充分保留乡村特色,充分展示乡村魅力,让游客饱享泥土的芳香、清水的甘甜,重温乡村淳朴的“味道”。二是突出农业特色。农业是乡村的“王道”产业,乡村旅游应通过展示农耕器具、分辨田野作物、增长农业见识等向游客展示农业、农村的奥秘,呈现农村、农业、农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给旅游者多元冲击和感悟。三是突出个性特色。乡村旅游必须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才能在“百花齐放”的乡村旅游市场上站稳脚跟。

杨建武(浙江省文物局局长)

建设乡村博物馆不仅要让偏居乡村的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得到精神上的滋养,而且要通过乡土文化展陈、文创产品展售、手工体验、风物特产供应、拓展教育、课程会议服务等方式,反哺乡村建设,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变化,助力乡村振兴。

刘忠斌(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

以非遗为中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是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利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可以圍绕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民俗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并促进扩大传统手工艺传承范围和生产规模,按照现代企业的形式进行运作,培育地方特色商品制造业。将传统民俗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展现传统农业生产习俗、餐饮消费习俗、节时、节事、礼仪、祭祀等乡俗文化,融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相关活动。

石丽平(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大力推动“苗绣+”产业发展,要构建苗绣+苗药、苗绣+服饰、苗绣+家居用品等“苗绣+N”业态,纵深挖掘传统文化,横向发展苗绣产业。

杨昌芹(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竹编工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要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设计、研学、体验培训、品牌运营、宣传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链,把非遗品牌化、产业化,用品牌引领市场,以达到用市场养活文化的目的。因为在基层,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人民日报》2月7日发表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很大。这首先是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庞大、种类丰富、缤纷多彩;其次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存在,如何保护较难把握,而且没有前人经验可资借鉴。面对这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应该如何提高质量和效率?关键是既要在系统保护和修复涵养上下功夫,也要加快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振兴乡村文化 支撑乡村振兴

中新网2月22日发表文章:要深入挖掘和整合乡村中带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创新传承方式,让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等有形文化留得住,让民间艺术、民俗活动、戏曲文艺、优秀思想观念等活态文化传下去,保护好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使乡土文化薪火相传,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

民俗润泽乡间 激活振兴力量

《光明日报》3月24日发表文章: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振兴可发掘、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动性要素。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弘扬呈现五个新特点:1.民俗节日:数量种类众多,承载丰富文化内涵;2.传承现状:常态化融入生活,文化与产业共促;3.创新路径:民俗节日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4.瓶颈制约:文化治理、创新转化有待提升;5.发展方向:创新民俗节日传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网跨千年,村中有“数”

新华社3月26日讯:“用‘数养猪,新型种养助农富”“传‘数到村,缩小公共服务差距”“依‘数管村,推进治理精细化”,目前,贵州正在升级完善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系统,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分析通用系统。贵州省委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和技术处处长令狐丽丽说,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正在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行动,以大数据助推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大数据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CD079D0D-BA75-4BE1-A69E-368CA3B19AB7

猜你喜欢
苗绣民俗文化遗产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入寨出山 留住苗绣
Task 3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Tough Nut to Crack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