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群文舞蹈的普及和发展策略研究

2022-06-12 18:51刘雅坤孙姗姗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刘雅坤 孙姗姗

【摘要】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社会供给力量的显著变化,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减轻“文化滞差”现象成了群文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

【关键词】群文舞蹈;舞蹈普及;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6-099-03

【本文著录格式】刘雅坤,孙姗姗.保定市群文舞蹈的普及和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6):99-10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燕赵群文舞蹈生态环境研究”(项目编号:17BE095)的阶段成果。

群文舞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群众文化,普及全民艺术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是奠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研究群文舞蹈的普及及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保定市群众艺术馆近年来着力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在群文舞蹈的普及、舞蹈进校园、舞蹈亲百姓、公益课堂等方面做出了较有影响力的活动。

一、群众舞蹈文化的普及

(一)“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

舞蹈是人類文明史中最为原始的语言,“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将所在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劳动等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年轻一代人的眼前。

1.传统巫与舞,民众世代传

“自古以来,‘身授’是舞蹈艺术得以传承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接受舞蹈‘身授’的人,那么舞蹈艺术就可能走向消亡,无法继续传承和发展。”[1]传承人是“非遗”舞蹈“活”的展现,是“非遗”保护最为核心的力量。传承的形式大致可分为,(1)家族传承:通过族内传承、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的严格标准进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非遗”舞蹈的“纯正性”与“正宗性”,但长此以往家族传承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有效的发展,拥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2)师徒传承:以明确师徒关系为标准,打破了“严格”的族规,虽突破了家族传承的局限性,但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越传越差劲”的消极局面,不利于项目的健康发展。(3)社会传承:以少数人带动多数人为形式,以集体学习为主,将项目的传播程度最大化,使所在地区的人民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掌握其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对当地历史、文化、精神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让人民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更加强烈的归属感。

2.挖掘与保护,发展和创新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的保定府更是留存着多个项目,如徐水舞狮、博野花鼓落子、清苑绣球龙灯、易县摆字龙灯、满城寸跷、徐水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承担“非遗”项目的保护与申报,支持与培养相关人才,并在每年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积极举办相关的活动,为“非遗”项目的普及搭建平台。各类文化保护单位与舞蹈研究者、从业者共同努力,“在保护传统舞蹈的过程中,需要一定具备舞蹈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将这些濒临消失的舞蹈建立文字、影像资料等进行归类保存”[2],使非遗保护工作留痕,为后续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夯实基础。还可通过举办专项培训班等方式将非遗舞蹈“大众化”。

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迁,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学习和掌握舞蹈风格与特色的同时,开创“非遗”项目适应现代发展的生动局面也是一项不断演变的课题。“发展”和“创新”非遗是主旋律,通过与舞蹈科学技术、现代科技、时事内容等的结合,不仅能丰富表演内容与样式,还能为群众带来愈发强烈的视听冲击,促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群众的内心,使非遗古今融合,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精神永葆。

(二)舞蹈艺术,请进校园

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力军,更是舞蹈走进群众的中流砥柱,通过送课进校园、送演出进校园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一环。

1.送课进校园。以文化单位为首的艺术教师们积极参与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公益课的方式为学生带来专业的艺术辅导,从启蒙课开始让学生逐渐对舞蹈有一定的了解,能正确认识舞蹈这一艺术项目。它为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站在舞台上精彩的瞬间,还有通过切身学习明白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不是每个跳舞的孩子都要成长为舞蹈家,但是通过舞蹈进校园的活动,能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打磨,使他们在未来遇到其他挑战时能积极勇敢地面对。

2.送演出进校园,多以当地演出团体为主要力量,如艺术团、演艺公司等。在节日里走进校园开展相关的活动,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完整的舞蹈作品产生自己的感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为他们在内心埋下一颗舞蹈的种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音乐教育”的概念,“十三舞钥,大人儿舞,二十夏舞”就是教育的实践”。[3]长期开展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不仅充分说明了艺术的独特魅力征服了广大的学生,表达真善美的艺术扎根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而且反映出了学生们对艺术活动的期待与期盼。将艺术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有利于丰盈学生的内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人民情谊,人民共舞

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文化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表现。

1.为人民编舞

增强舞蹈的传播程度与影响力离不开对时事的把握,新时代对编创者、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保定不断涌现出正能量的事迹,如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团队、油条哥等,均为原创舞蹈的编创提供了优秀的题材,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了多部本土的优秀作品。在不断的展演过程中,通过舞蹈的形式叙述故事内容,使群众的内心产生共鸣,将事迹口口相传。真正做到了看舞蹈知故事,传精神用舞蹈。

2.为人民而舞

舞蹈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更要走回人民中去,要使舞蹈走出高规格的剧院,走到群众的身边。城市的广场、乡村的空地都是舞蹈演出的好地方。通过开展系列的群文活动,例如,“辞旧迎新新年活动”“五彩元宵”“清明祭先烈”“劳动最光荣”“青出于蓝胜于蓝”“母爱似河 涓涓流长”“粽爱端午”“父爱如山 深沉热烈”“建党百年”“强国有我”“浓浓尊师意,款款爱生情”“喜迎中秋 情满月圆”“中华儿女普天同庆”等,让群众不论是身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是艺术从业者还是普通爱好者,出门就可以看到来自专业团队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演出,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承上启下,雅俗共赏

群文舞蹈与专业舞蹈都是服务群众的舞蹈,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目的,对于编创者、授课者都具有专业性的要求。不同的是专业的舞蹈对于演员的要求较高,而群文舞蹈就是群众自己跳给自己的舞蹈,不仅可形成具有观赏性的节目,还是业余爱好者能参与其中的重要类别。舞蹈走进群众生活,有利于提高群众的舞蹈素质,满足群众对舞蹈文化的需求。

群众舞蹈文化的普及与传播依赖于强大的社会力量,人人都是好教师,人人都是参与者。我们常说师者教三会十,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舞蹈授课者的专业素质,文化单位要定期举办相关的舞蹈培训活动,以专题学习为主,如民族舞专项培训、地方民间舞蹈专项培训、舞蹈编创培训等,邀请专家教师进行传授,使得参与学习者获得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知识。这样学习者回到所在地方才能更好地传播舞蹈的内容,从省、市、区(县)到乡镇形成良性循环,让群众能享受在舞蹈之中跳出的美好生活。

(五)公益课堂的开展

当地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不仅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教师资源还为群众提供了免费的练习场所。不断推出系列课程,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基础的群众的需求。通过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舞蹈更加“接地气”了,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艺术培训体系。从授课到演出,真正做到了让舞蹈走向群众,让群众的舞蹈走上舞台。通过完整的活动开展,能让舞蹈与群众生活自然融合,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群众舞蹈文化的意义及发展

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繁荣的重要表现之一,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它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是对日常生活中艺术精华的提炼与传承,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达着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状态,如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舞蹈,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一)群众舞蹈有序、良好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邻里感情和社区和谐管理。当温饱不再是问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就有了明显的增加。在饭后的闲余时间,走出封闭式的高楼庭院,参加社区、广场文化活动,老年人律动操的队伍、青年人流行舞蹈的队伍,还有少儿的稚嫩身影,一支支具有特色的队伍在广场上随着音乐舞动,是城市品质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打破了居民之间不相识、不相熟、不往来的窘迫现实。群众舞蹈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人们通过参加集体活动配合舞蹈产生默契,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消除人们之间的隔膜,帮助人们消除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而引起的不良情绪。通过群文舞蹈还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4]群众舞蹈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搭建起了他们之间情感的桥梁。

2.有利于群众强身健体,国强民健。舞蹈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不仅能给群众带来审美精神上的满足,还能使群众的身体得到锻炼。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正常开展。通过简单的舞蹈练习,可以促进人们肢体间的协调、协作,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动作训练强壮骨骼、肌肉,对于青年人来说有利于身体塑形,对于老年人来说肌肉群的强大有利于保护日益疏松的骨质。坚持舞蹈锻炼,还可以调整身体的状态,使人们保持身心愉悦,实现精神的升华。通过感受舞蹈魅力,人们更愿意建设美好的社区家园。

3.有利于燃起愛国情,促进各民族大团结。舞蹈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表现,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民族舞蹈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大型活动中,各民族欢聚一堂,以舞会友,在观赏彼此演绎的过程中相互了解当地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人们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舞蹈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舞蹈源远流长,它本身就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普及群文舞蹈,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关键一步,因此如何让群文舞蹈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是群文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件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二)如何更好地发展群众舞蹈文化

1.政府协调资源,提供适宜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是城镇化顺利推进的保障,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想要有效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的投入是关键。”[5]服务型政府首先就要想百姓之所想,及百姓之所急,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群文舞蹈普及主要涉及两方面的资源,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普及群文舞蹈首先就要为群众提供适宜的活动场地:合理的大小,可供一定人数同时活动,满足群文舞蹈的集体性的要求;合适的位置,尽量以交通方便的地段为主,特别要方便孩子和老人的出行,较偏僻的地方会带来非常多的不便,难免会影响到群众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软实力的构建。为参与群众对舞蹈活动的百姓安排好专业的辅导教师,让每一次的训练都能达到相对应的效果,坚持下去,使量变引起质变,让人们逐渐看到舞蹈带来的改变,为群文舞蹈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社区组织群众,编排合适的舞蹈。群文舞蹈要选择贴近群众生活,能广泛被群众所接受与认可的题材,用群众的肢体讲群众的故事,“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群众舞蹈,既有利于加强群众舞蹈参与者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通过观看群众舞蹈表演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文化传播”。[6]群文舞蹈要符合群众的舞蹈素养,根据群众的现有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编排、创作,既能保护作品的观赏性、完整性,又能最大程度上扬长避短,放大群众的舞蹈优点,避免其舞蹈短板的过度展示。群文舞蹈的背景音乐要选择脍炙人口的音乐,真正做到音乐辅助舞蹈,使群众更好地体会其中的中心情感引发其更强烈的共鸣。多方面共同配合打磨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增强群众的成就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增强群文舞蹈的广泛性。

3.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相关机制。群众舞蹈是群众自发形成的一种集体性活动,多以社区、街道、乡镇为基础点,如满天繁星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此时应当组建相关的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机制,配齐管理手段。有效减少因音乐声音影响周边人员的生活等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为群文舞蹈未来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做好保障。

4.加强宣传力度,打破传统认知。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形成全民舞蹈、全民运动的良好社会风气,先从使群众不断接受熏陶,改变固有的观念开始。作为舞蹈的欣赏者、爱好者,虽然他们没有练就童子功,但是依然可以随心起舞,逐步对舞蹈形成正确的认知,它给予的不仅是一段段舞蹈动作,还是对健康的身体、愉悦的心情。激发群众参与群文舞蹈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能促进舞蹈的普及。

5.强化骨干队伍,做好先行表率。培养群文舞蹈的骨干,使得每支队伍的所在辖区都能有优秀的教师和充足的教学资源。可以对爱好者们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专业指导,充分利用好线上与线下相互协作的方式,达到辅导的预期效果。

6.搭建展示平台,促进队伍交流。打造城市的展演比赛等品牌,产生连锁效应,形成良性循环,积极引导群众对舞蹈的持续性学习,通过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加强各个队伍之间,爱好者与爱好者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分享经验,增强自信心,碰撞出舞蹈的火花,让群众的舞蹈作品一样可以走向舞台站上奖台。

三、结语

群文舞蹈的普及与发展是一项长久的、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新时代社会对群文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基层舞蹈的工作中,我们不能从纯专业的角度来看待它,在其普及与发展的大路上要充分尊重它的特殊性,任何时候都要清楚地知道人民群众是一切的根基,只有發挥群文舞蹈的本质作用,才能真正使群文舞蹈接地气、被接受,得到广泛的普及,不断攀升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崔进.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8):125-126.

[2]周志鸿.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0(11):95-98.

[3]杨梓涵. 中小学普及舞蹈教育实践可行性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4]张霞.浅谈群文舞蹈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22):15.

[5]滕菲.基于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开展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19(29):241.

[6]易丁香.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策略[J].大众文艺,2021(9):7-8.

作者简介:刘雅坤,女,本科学士,助理馆员,保定市群众艺术馆舞蹈辅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群文舞蹈研究;孙姗姗,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