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贵州头饰

2022-06-12 19:24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头饰苗族发型

孙晋楠

去年,一个关于苗族的视频在哔哩哔哩网站上获得了两百万的点击,一下传遍了全国。这是一个姑娘耗时60天,用易拉罐仿制出一套苗族头饰的视频,人们纷纷评价“太美了”“这么精美,还只是易拉罐,真的苗族头饰该多漂亮,耗费多少时间?”也有人科普苗族有数个支系,每个支系的头饰都不一样,视频中呈现的只是其中之一。一时间,苗族头饰又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说到头饰,特别是贵州一带的头饰,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苗族。重视头饰艺术在苗族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传说时期,苗族祖先就追求夸张的头饰风格,并以其独特形态成为彰显于时代的个人标识。据《山海经·大南荒经》记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触人,人不能向”。蚩尤头上的角冠饰是迄今所见到关于苗族头饰的最早记录,显示力量和渲染威猛是其头饰设计的主要意图。现今的苗族头饰大多也有巨大的角或者饰品发鬓。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苗族都是头顶巨大华美的银冠配上全身精美的刺绣和银饰,行走时如同一只只翩然的凤鸟,吸引着他人的目光。然而,苗族支系众多,并不是每一支苗族都头戴银冠,高鬟宽髻,还有的或盘辫短发、或锦帕素巾、或角梳伸展、或凤簪斜插……多姿多彩的头饰也显现出苗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些或简或繁的头饰,既承载了苗族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苗族万变不离其宗的审美之道。

唐宋頭饰遗风的再现

为了探访苗族头饰之美,我来到贵州省美术馆,采访了刘意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刘意就多次深入贵州的苗寨进行采风研究,并根据多年的采风经历,陆续绘画了一系列的苗族人像绘画——《百苗白描》。刘意说,他想尽量将每个支系的头饰都画下来,直到今天这项创作仍在继续,由此可见苗族支系之繁多。

作为迁徙和农耕民族,苗族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东西。刘意在多年采风的过程中发现,苗族的一些头饰里甚至还遗留有汉朝的影子。实际上,贵州省博物馆的老馆长李黔滨就曾撰文指出,一些曾经在历史上盛行的头饰,还有一些原为其他民族标识性的头饰,尽管已在原生民族中绝迹,却出人意料保留在苗族头饰中。比如凯里舟溪苗族妇女头饰极有个性,是将头发在额前压成弯月形,悬伸约3 厘米薄层,宛如帽檐,头顶绾髻再戴上银饰,与低平发面形成两层。由于这种发型不易梳理,梳好之后,还要抹上茶油帮助定型。舟溪苗族妇女头饰曾引起前来考察的日本学者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它与日本妇女的传统发式极为相似。而事实上,这种发型在中国古代早已存在。李黔滨的研究表明,凯里舟溪式的苗族发饰与西安草场坡出土的隋代妇女陶俑极为相似,很可能是同源。陶俑其披发于额,仅仅露出眉目,据说当时妇女梳这种发髻时,还要抹上一层蛋清,使之油光发亮,连梳理的方法也类似,与史籍的记载也很吻合。还有雷山桃江苗族妇女亦有结髻时在头顶挽出发环的风俗,这些发环中空,略微高于髻,当地因形称其为“粽子髻”。

这两地的发型颇有盛唐之风,让人联想起古代画家笔下的唐代仕女以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

最为大众所熟悉的苗族头饰是银角银冠,戴银冠的苗族支系大部分生活在清水江流域。每逢喜庆之日,姑娘们着盛装,戴银冠,全身上下几乎挂满银饰,极尽奢华雍容,不同支系所戴的银花冠造型不一,或牛角或凤冠,各有千秋。戴花冠的风气始于唐,流行于宋,是一种从宫廷逐渐向民间流传的装饰,一度成为当时妇女的礼冠。北宋的妇女花冠,用漆纱及金银珠翠制成,冠上插数把长梳,簪以鲜花或假花。北宋流行的花冠不久后便淡出了历史,但这一头饰却在清水江流域得到苗族女性的青睐。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还衍生出不同的造型。

头饰是对族群的识别

提到对苗族头饰的研究,刘意说,从画家的角度来看,苗族的头饰其实颇为时尚,艺术性很强。苗族虽然是个古老的民族,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包罗万象,不断吸收其他外来的文化融入本民族的服饰中,服务于自己的审美。他注意到,苗族的服饰中有一些被称为“妈妈纹”的图案,比如蝴蝶妈妈,鸟龙纹等,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所用材质发生了变化,也许其上又增加了其他外来的图案,但此类纹样的主体经久不变,这使得苗族虽然支系繁多又吸收了诸多文化却又保持着高度的自我风格。

对美的执着追求大概是刻在了苗族人的骨子里。大部分苗族的盛装头饰梳妆起来极其耗时,有的发鬓甚至在很熟练状态下依然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梳妆好,即使是相对来说已经方便很多的头冠也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盘发。可即使如此,姑娘们依然愿意花费大量的功夫去梳妆,然后去参加节日的庆典,去跳花寻乐。

盛装参加这些聚会游乐活动本身也是比美斗艳的过程。刘意多年走村串寨,他发现苗族对美的执着超出想象,为了能美美地赶上庆典,姑娘们要么清早就起来梳头,要么就前一天晚上梳好后小心地护着头发睡一晚。枕着这些繁重的发鬓往往一晚上都不能翻身,第二天还要往头上戴各种银饰,真可谓是美丽的负担了,但她们依然乐此不疲。苗族很多老人头发已然花白稀少,但依旧坚持每天把头发梳整齐并盘好。对她们来说这就是“门面”,如果没有盘好头发就见人那绝对是不得体的。

如此繁重复杂的头饰,一方面是追求美,另一方面是为了区别支系,作为身份和族群的识别和认同。“苗族的审美也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刘意说,在他的印象里,20世纪80至90年代,即使是在省城贵阳,到了苗族节日,也能见到许多苗族群众涌上街头进行跳花等一系列活动。

那时候,从头饰就可以最简单最直接辨认出是来自哪个地方的苗族支系。如今,随着环境的开放,交通的便利,苗族群众的头饰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首先是材质上,一些轻便的饰品开始频繁地被使用。比如在毕节、晴隆一带,衣服头冠上的装饰就采用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塑料珠饰或者亚力克珠再穿联起来做成苗族的纹样,或者给苗绣加上流苏,但是发冠的式样造型依旧是传统式样。其次,对于外出交流频繁的人,比如要外出打工的女性则对传统发饰不再偏爱,她们已选择现代发型,偶尔回家过节参加集体活动时也很少再去花大量时间梳传统发型。刘意觉得,材质的改变没有问题,因为核心传统的文化符号不变,也就意味着这种基于族群认同的审美核心没有变。而且,苗族的头饰服饰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都说苗族的衣装就是一部历史,那么记录当今的历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外来的审美和生活节奏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已经抛弃了古老的头饰,这让刘意很惋惜。“现在的发型设计师应该去向苗族学习一下。”他笑着说,“其实苗族的头饰很时尚,你一看到就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很美。”的确,苗族的头饰是时尚而美丽的,每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艳惊四座。在旅游比较发达的区域比如黔东南地区,其传统的衣装头饰就保留得很好。因为他们有需求,并且从游客的反馈中得到了正面的评价。那么在那些渐渐抛弃了传统头饰的地区,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让更多人看到古老又惊艳的苗族头饰,就像那位用易拉罐仿制苗族头饰姑娘的视频一样,让苗族的年轻人为之自豪,而再次爱上苗族头饰的美。(责任编辑/杨倩)E5085AEB-3F26-496B-A606-66DA58201A74

猜你喜欢
头饰苗族发型
补妆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头饰类恐龙
苗族老照片
好别致的发型
漂亮的“银饰”
“帽子展”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