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心灵,育佑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德育思考

2022-06-12 07:28张敏
民族文汇 2022年25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策略

张敏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国系统教育对于学生道德素质和价值体系的培养与引导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催生了一系列具体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层面的变革。因此,小学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基础之外,也必须要就学生的道德培养投以充分的关注和资源。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切入科目,就“德润心灵,育佑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德育思考”一题撰写此文并提出若干策略性意见,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认知和自我管控意识,也没有建立系统性的是非判断体系,同时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常常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尝试欲,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需要教师对其思想、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约束。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专门以基本的社会普世价值理念、道德体系、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作为教学内容的德育科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而快速地形成良好的精神道德认知,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巨大的优化作用。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并不全面,课堂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缺失,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由此可知,怎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并发挥出课程的德育功效,已然成为摆在全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积极形成科学、务实的课堂德育理念

正确的方向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而正确的理论指导则是一切形式的教学能够取得成果的基本前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正视这门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重要地位,切实将德育作为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组成,树立起“一切为了提高学生道德水准”的目标认知。小学生虽然还没有真正经历过身心的快速发育,但是由于先天因素、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作用,不同的小学生在道德基础、认知习惯和价值排序以及性格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且这种差异对其各种后天行为的影响也是大有不同的。基于对这一事实的承认与尊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开展德育过程时坚持“对症下药”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结合每个学生的道德状况、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来设计、开展具有个性化内容与方式的德育引导,一方面防止因标准过低、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浅显而无法产生有效地引导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很好地避免因教学强度过大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乃至恐惧心理,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的优质化、个性化和效果化提升。

例如有一些学生的心理比较成熟或者家庭教育开展得比较到位,在自律方面表现得比同龄人要好,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正确价值观念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成熟的是非判断体系,不必对学生的行为做过多干涉,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发的形式实现良好道德体系的塑造;而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自律意识相对较差,很容易在学习和日常交流中表现出种种问题行为,那么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不仅要告诉学生正确的行事准则,还要对学生具体的执行情况做一番常态化的监督、纠正,并通过对话的形式积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根源上解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其慢慢实现思想态度方面的转变。

二、充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开发

中华民族是讲求礼仪和道德的民族,无数先民经过充分的社会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的道德准则与价值体系,并且也涌现出了诸多在道德方面颇具榜样作用的杰出人物,这些无疑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德育引导时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通过介绍、讲解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人物及其光辉事迹来表现出良好道德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高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道德水准的高低这一客观道理。在开展这一模式的教学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要将形式局限在口头宣讲层面,而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设备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多样化开展,让学生在获得正确的道德引导的同时,也能以更符合自身趣味取向的形式深入了解某些道德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与同学间的互动、合作来逐步理解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让德育工作既产生量的扩充也实现质的优化。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传统节日来带领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源以及与之相关的著名人物,并深入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如在介绍中秋节时,教师可以引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词,讲述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经历,并借机讲解苏轼之所以戴罪流放正是因为其刚直不阿的性格,讓学生在品味佳句、了解节日知识的同时领悟这位先哲的高尚人格。或者,教师可以借我党成立100周年之机会,向学生们深入介绍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涌现出的诸多革命烈士,述说他们投身革命之后不畏困苦、矢志不渝的伟大精神,并将这一精神与人们在清明节时自发为烈士们扫墓的行为相联系,让学生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唯有伟大的精神才能不朽,也唯有伟大的精神才能让人永远铭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者,本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着他人生的质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德育是教育的根基,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德育引导,那么教育改革终将化作一团泡影。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念,并注重和社会多方面的高效联动,充分考虑并结合学生的趣味取向、生活经历和当代社会的主流需求,同时深入发掘并高效利用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为将学生们培养成符合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季娴.德润心灵 育佑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德育思考[J].吉林教育,2021(13):20-21.

[2] 涂全民.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出版者不详],2021:409-412.

[3] 李毓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知识文库,2020(21):58-59.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策略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