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融入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方案探究

2022-06-13 00:23廖秦程兆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包装设计

廖秦 程兆祖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相关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与高校相结合,让高校肩负起保护与传承的重任,是当前最有效的途径。三河羽扇作为合肥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面临较大发展困难,传播面窄、功能小都降低了羽扇文化的社会认可度。为了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结合国务院2022年发布的关于优秀文化传承相关内容,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高职课程中。文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结合三河羽扇的特征以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点,提出融合方案,将民族文化、课程设计、文化传承三方面相融合,在解决传承、传播问题的同时,开辟一条传统文化融合职业教育的新授课模式。

关键词:三河羽扇;包装设计;课程融合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39

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商业属性比较明显的一类,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设计技巧,但是从目前看高职学生设计出的包装作品千篇一律,缺少对地方文化和产品的了解。因此,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结合设计理论和技巧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包装作品。①本次研究将合肥非遗项目三河羽扇作为目标,通过多次深入市场调研发现三河羽扇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包装过于简易,具有不便于运输、保护性差、品牌识别度不高等缺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本土非遗纳入高职课程,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专项研究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既能让地方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又能摆脱目前教材内容脱离市场的不足之处。

1 高职院校开设非遗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获得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任务,以后期能胜任专业工作为目标,培养产学研一体的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国内高职院校而言,通过构建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制度体系,能有效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三河羽扇作为合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与高职院校相结合,能有效定义为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多样文化特征及传统文化特征的整合性人文课程。

1.1 传承非遗文化是高校的使命

截至2022年,合肥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28项,市级“非遗”项目89项。②作为合肥当地的高职院校,传道授业、传承文化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国务院颁布的“非遗”保护意见中提到,应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和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所以将本土“非遗”三河羽扇与高职课程包装设计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探究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让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1.2 文化多元化是高校的前进方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责任是维持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对传统文化多提問、多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在对传统文化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创造能力。高职院校将“非遗”三河羽扇与包装课程相融合,符合丰富教学内容的要求,此项目借助高校平台,更有利于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

1.3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工作重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口传身教的活态传承,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经验、技艺和精神。③针对“包装设计之三河羽扇”课程内容的设置,需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纳入课程中,定期组织非遗传承人、高校专家结合高校教育特征,编写一套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材,进而形成具有合肥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更好地培养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优秀人才。

2 “包装设计之三河羽扇”课程开发原则

“包装设计之三河羽扇”课程是以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河羽扇为依托,充分利用高校包装设计课程的特点,将三河羽扇包装重新定位、重新设计。以本地、学校的人力和物力等优越条件为依托去开发、设计、推行课程构想,反映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作用。

2.1 传承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说道:“非遗文化的保存是一项持续的事业,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而不是一项可以立即完成的任务。只要保护对象被认定,保护工作就必须持续和持久地进行,没有时间限制,我们世代坚持保护,使这一文化遗产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中继承和延续。”“包装设计之三河羽扇”课程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为主的课程,通过课程授课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三河羽扇的文化历史、技艺特征、现状、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学生通过学习,用所学知识针对三河羽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文化特征的现代包装,让三河羽扇与高校课程相融合。

2.2 文化性

合肥三河羽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悠久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相结合下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将其纳入高校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展现其具有的文化特征。对此,本课程的主要教育观点便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学习非遗与传承非遗相结合。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要有目的地表现扇文化价值,将扇文化与中国竹文化、儒家文化相联系,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字体设计、图案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结构设计,将羽扇包装的功能、实用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④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传承性,又要表现出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而不是仅学习传统技艺。

2.3 研究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高校学习、研究区域文化的新课题,高校应具有较为显著的探索精神,并具备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与理念。“包装设计之三河羽扇”课程既是一门文化传承课程,又是一门设计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充分借鉴国内外对于扇子的先进包装方法,还能充分结合地区特征。鉴于此,我们应充分鼓励与支持在尊重民族传统的前提下对非遗产品进行创新,寻找全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因此,相关课程不仅不能让学生照本宣科,还应积极主动地在讨论中找出真理,在实践中消除争议,而这也是我们确保课程科学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态度。将课程成功建设成为一门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现代化课程,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本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的高校课程案例。⑤

3 非遗“包装设计之三河羽扇”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开发流程是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达到课程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

3.1 课程定位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包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技能,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熟悉本地非遗文化,从而对本土文化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包装设计流程和技巧,提升沟通能力,让学生毕业时能胜任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等工作。

3.2 课程总体设计

针对包装设计课程核心知识点构建“堆叠式”实训体系。将非遗三河羽扇包装作为起点,把羽扇包装设计内容拆分成多个内容,分阶段对内容进行讲解和羽扇产品设计。整个课程构建由“典型案例分析、设计技巧解析、模仿设计、本案创新设计”组成的“四阶递进”实训任务,通过循序渐渐、举一反三的实操,使同学们掌握、领会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点,切实提高同学们的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

3.3 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分为八个模块(表1),从认识三河羽扇、了解包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到三河羽扇的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确定三河羽扇包装造型、图形、字体、色彩。整个过程经过初始设计、深化设计到市场测试,让学生明白包装设计制作流程。

3.4 教学方法的选择

针对非遗项目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课程开课之前设计好教学方法,针对包装设计课程特点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工作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作品讲评法。

①小组工作法。由4~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起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②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包装作品,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获取灵感,结合三河羽扇包装展开创意想象。

③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三河羽扇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任务发布,学生围绕这个共同的任务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作品讲评法。作品讲评法由自评、互评、师评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设计团队自陈述,解析设计思路和寓意;第二部分由其他小组针对设计作品进行互评并打分;第三部分由老师进行综合评价。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设计的印象。

3.5 教学资源的选择

本课程在选择教材时围绕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的教材为全国“十三五”规划精品教材宋春燕主编的《包装设计》,教育辅导资料为王炳南编著的《包装结构设计》、朱和平主编的《世界经典包装设计》,参考的网站有千库网、花瓣网、包联网、红动中国网。除了上述书籍和网络资源外,还联系三河镇羽毛扇厂购买一批大小不同的羽扇了解样式和尺寸(图1),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制作视频录制,方便学生在学习时对三河羽扇更加具象。

3.6 考核方法与考核标准

3.6.1 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

包装设计课程属于理实结合类,因此,在具体制定考核方法与内容时,还应充分整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目标和全面质量评估目标以及课程计划、知识目标和态度目标。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探索和发展,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课程内容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对此,本课程重点关注此方面来进行针对性改革与创新,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具体的考核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過程评价。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入过程评价,对绩效的方法、步骤和工作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②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勤奋、学习态度等道德素质和积极主动、创新、合作等专业素质是主要评估因素。

③考核评价方案。考核方案由三方面构成,任课教师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校内投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进行评价。

3.6.2 课程成绩形成

成绩评定是按照阶段性考核,每一次任务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表现成绩和作品成绩,表现成绩由课堂考勤、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五部分构成,各占10%;作品成绩占50%,包括完成规划案例20%,创意设计30%。期末时将每一次考核的成绩相加求平均值即为学生的最后成绩。

4 教学实践

本次实践以三河羽扇包装便利性结构创意为主题。课前市场调研和收集优秀包装作品;课中深入分析羽扇产品,并绘制设计初稿;课后根据设计方案用软件绘制出效果图。

4.1 课前

学生活动: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到肥西县三河镇羽毛扇厂参观学习,并对羽扇样式和尺寸做影像记录。教师活动:搜集其他地方和国家优秀的羽扇包装作为上课素材。

4.2 课中

课中按照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每个小组针对本堂课学习主题分享收集来的包装,说一说包装结构特点,教师做点评。

第二环节:教师从便利性、功能性、环保性三方面分享几例世界各国优秀包装,让学生们思考并讨论三河羽扇包装作为旅游区产品如何做到以上三方面。

第三环节:每个小组选择一款羽扇,根据样式和尺寸设计一款符合三河羽扇的包装。将设计好的草稿图上传至互动平台,每组由一名学生讲解本组作品设计特点,之后由各小组互评,教师做最后点评。

第四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各小组认真修改设计方案并展示修改后的作品,由一名学生解说修改后的作品有哪些新功能,教师针对修改好的作品做点评。

第五环节:各组上传最终草稿作品,班级投票选出优秀案例。针对最优作品教师给予奖励,教师做最后的课堂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看效果图的作业。

4.3 课后

学生根据课上的设计方案用软件绘制出效果图,并上传至互动平台。教师对学生上传的草稿图和效果图课做教师评分,将设计遇到的问题录制成小视频放到本校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课后查看。

5 结语

包装设计融入非遗文化元素让其更加富有精神内涵,学生通过三河羽扇与包装设计课程的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既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又学习了包装设计知识,还一起了解到市场需求,对后期进入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另外在课改过程中,学校通过引入非遗项目,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加富有特色,包装设计课程更加富有针对性,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设计使得学生们更加拥有文化自信。

注释

①孙晶.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

②廖秦,任隽.互联网+三河羽扇文创产品设计路径与方法[J].艺术品鉴,2020(14):92-95.

③廖秦,黄成.“非遗”视域下三河羽扇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1):48-54.

④王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海报设计教学中的应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2.

⑤李潇锋.泉州地域文化元素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运用[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包装设计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立体趣味性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开发的研究与验证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