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2-06-14 02:21刘华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对策

刘华春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原因;护理对策;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9.5.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092-04

维持性血液透析为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亦为延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案。有统计发现,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在20%~30%。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指透析后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mmHg左右或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SBP)下降90mmHg左右,该并发症多为血容量降低、透析液温度过高、浓度过低、营养不良、透析中进餐等原因引起,不仅会影响血透进度,亦可导致血透不充分,为避免其影响整体预后效果需及早进行干预,降低临床死亡率[1]。频繁发作的低血压不仅会增加机体痛苦,亦可导致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因此需结合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干预,继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就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并为临床预防低血压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24例;年龄18~85(49.35±20.42)岁,透析月龄6~61(86.61±24.56)个月,超滤量为1978.50~3102.40(2560.42±530.34)mL,原发疾病类型有52例为慢性肾炎,28例为糖尿病肾病,6例为高血压肾病,4例为其他疾病患者。

诊断标准:(1)参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2]中相关规定进行诊断;(2)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3)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胸闷气短、腰腿酸痛等症状。

纳入标准:(1)每周规律透析3次,每次4h者;(2)自愿进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无认知及听力障碍者;(4)规律透析≥6个月且病情稳定者;(5)上肢监测发现透析过程中血压异常者;(6)无血液系统疾病者[3]。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丢失者;(2)存在反复腹泻、呕吐、出血者;(3)精神及心理疾病者;(4)大手术、外伤者;(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6)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7)透析中过敏反应者;(8)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9)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透析方法:透析选择聚砜膜透析器,膜面积为1.5m2,设置透析液温度在36.5℃,选择碳酸氢盐透析液,其中透析液钠浓度138~140mmol/L、钙浓度为1.5mmol/L、血流量为200~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每周透析2~3次。

由医院权威专家、医师及专业护理团队就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结合既往相同病例的临床资料就诱发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而后要求护理人员遵循护理对策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定期结合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1.3观察指标

(1)结合实际情况记录90例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低血压发生率。

(2)记录两组护理前及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高血钾、低血钾以及其他等。

(3)分析护理前及护理后生活质量。参考生活质量测评量表,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总的健康、活力、心理、疼痛、躯体等维度评价,每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4]。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低血压发生原因汇总

90例患者中出现低血压10例,占比11.11%(10/90),其中左室舒张功能缺陷3例(30.00%,3/10)、血容量不足2例(20.00%,2/10)、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1例(10.00%,4/10)、降压药物使用不当4例(40.00%,4/10)。

2.2护理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对比

护理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10例发生低血压情况,发生率11.11%;护理后有2例发生低血压情况,发生率2.22%。经对比,护理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概率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3,P=0.0168)。

2.3护理前后并发症率对比

护理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高血钾以及低血钾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89%(8/90),低于护理前的22.22%(2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经对比,护理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的健康、疼痛及躯体等)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为常见并发症,不仅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可提高临床死亡率,特别是透析中低血压频发者,为改变这一现状临床需加大研究力度,通过丰富研究资料为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继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确保其生活质量[5-7]。

研究发现,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出现10例低血压,其中左室舒张功能缺陷占比30.00%、血容量不足占比20.00%、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占比10.00%、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占比40.00%,分析原因如下。(1)左室舒张功能缺陷。研究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舒张期充盈差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8倍[8];水钠潴留、高血压、贫血等因素会导致血液透析中70%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大等情况,继而对心室充盈程度产生限制,导致左心室舒张容积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增加低血压发生率[9]。(2)血容量不足。两次透析间隔过长或饮食控制不理想、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的5%以上,在有限的透析时间内会增加超滤率,当前高于血浆再充盈率时便会发生低血压;其次在血液透析过长中,体内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被排出体外,在进行低钠透析时血浆渗透压会迅速降低,并与血管外液形成渗透压梯度,导致水分向组织或细胞内移动,致使血压升高[10]。(3)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有50%患者会发生自主神经紊乱[11],究其原因是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反常降低,导致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当患者对血压变化敏感度下降时,超滤速度过快会增加低血压发生率[12-13]。(4)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低血压需采用相应的降压药物,以期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虽然使用的降压药物可调节体内血压水平,但若使用剂量不合理会增加低血压发生率[14]。

结合此次研究成果及上述文献资料,制定了以下几点干预对策。(1)健康教育。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需采用通俗易懂语言为其讲解透析中常见不良反应,并指导其掌握血液透析过程中注意事项、透析目的、方法及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消除其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适感;同时适当予以患者鼓励和安慰,尤其是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更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其建立有效沟通,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以积极的状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2)生命体征监测。在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心率、神志、血压变化,同时增加巡视次數,确保每15~30min巡视1次,以尽早发现低血压症状并进行处理。(3)干体重的评估。干体重是指患者经血液透析后自觉舒适,不存在浮肿、心力衰竭等症状且自觉血压达到理想水平[15];透析前需详细了解患者近期进食情况,并查看四肢是否存在水肿情况,在透析过程中合理计算脱水量,以有效避免脱水过量诱发的低血压。(4)限制水钠摄入。在透析过程中控制每小时超滤量小于体重的1.0%,若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透析次数;其次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化超滤方案[16-17]。(5)针对性选择透析方案。针对高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患者需在透析前给予血浆、白蛋白等进行预防,在透析中需逐渐增加血流量,并密切观察其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停止。(6)饮食干预。饮食是影响血压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家属加强监督,确保其在生活中养成正确的饮食方案,提倡少食多餐,尽可能做到营养均衡摄食,适当增加新鲜果蔬的食用,从饮食方面纠正贫血症状[18]。(7)低温透析+药物降压。在透析过程中可选低温透析方法,究其原因是该方案可强化其心血管稳定程度,避免其波动较大增加低血压率;同时遵循医嘱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依照透析前后时间调整服药时间,避免短期、频繁服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研究发现,透析液温度每增加1.1℃,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会增加3倍左右[19],因此在透析过程后需将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5℃~36℃,主要是低温透析可对血管壁上肾上腺素α受体进行刺激,在释放儿茶酚胺的同时使外周血管收缩,既可增加血管阻力,亦可降低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20-2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低血压发生率(2.22%)低于护理前(11.11%);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护理前(22.22%),且生活质量高于护理前,由此证实,结合诱发低血压原因展开针对性护理服务不仅可规避透析中潜在风险因素,亦可提高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可应用在临床,在后期需结合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护理针对性,从而满足患者临床需求。

不足之处:基于本文研究设计方案较为简单,纳入样本数量较少,仅对其低血压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未明确各个患者具体致病原因,鉴于此,后期可优化研究设计样本,通过大批量研究为临床控制低血压发生率提供更高参考,其次在护理干预中需结合患者实际认知、学历展开针对性管理,确保在护理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后期治疗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及并发症率得到控制,且经系统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由此证实在全面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低血压发生原因前提下展开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亦可确保透析质量,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对策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有害必须治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