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2022-06-14 04:38刘金凤
环境 2022年4期
关键词:爱鸟猛禽红树林

刘金凤

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保护候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全球九大候鸟迁飞区有四条途径中国,其中鸟类数量最多、受威胁最大的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而雷州半岛正位于迁飞路径。为了给迁飞途中的候鸟保驾护航,湛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走到了一起,于2015年成立湛江市爱鸟协会。

湛江市爱鸟协会(以下简称“鸟会”)是湛江市首家环保类NGO,日常围绕鸟类调查与监测、反盗猎巡护、生态环保教育宣传这三大业务展开工作。在鸟会“爱鸟儿、爱自然、爱环境”这面生态大旗的召唤之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和机构参与进来,汇聚成越来越强的社会力量,共筑绿色生态的中国梦。

开展鸟类调查监测,为科学保护提供数据

雷州半岛是目前发现的广东省最重要的猛禽迁徙点之一。每年的迁飞季节,猛禽是最早抵达雷州半岛的候鸟“方阵”,它们有锋利的趾与嘴,是以捕食其它动物为生的鸟类,大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这些“天空之王”的种群数量多少,直接反映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好坏。在中国,所有的猛禽都是国家二级甚至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而且保护力度越来越大。

每年10月份是观测猛禽的最佳时机。2019年开始,鸟会开始对迁徙猛禽开展科学监测,监测员们在雷州市纪家镇的猛禽观测点,借助相机、望远镜等设备,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记录猛禽数量、种类、迁徙等行为,为环境保护、山林开发、鸟类保护保育提供科学的数据,同时也为猛禽过境保驾护航。

2019年,鸟会猛禽监测期14天,记录到猛禽9种、2279只(次);2020年的猛禽监测期25天,记录到猛禽25种、4684只(次),其中,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肩雕;2021年的猛禽监测活动从10月1日至30日,为期30天,在纪家镇的猛禽监测共监测到猛禽26种、3193只,种类包括白腹鹞、鹊鹞、红隼、红脚隼、游隼、燕隼、凤头蜂鹰、灰脸鵟鹰、日本松雀鹰等,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白腹海雕、乌雕、白肩雕,此外,还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

参加监测的志愿者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数人一组,由经验丰富的监测员带队,数日一轮换。监测地点在乡间野地,监测人员不仅要忍受虫蚊叮咬,还要经受日晒雨淋,吃干粮泡面,条件十分艰苦,但总有人乐此不彼,从北京、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来到湛江,为猛禽监测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猛禽迁徙过后,候鸟大军如约而至,勺嘴鹬和黑脸琵鹭的全球同步调查开始了。勺嘴鹬和黑脸琵鹭都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旗舰物种,也是湛江的“明星候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个头小,全球数量约为7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而雷州半岛是目前发现全国最重要的勺嘴鹬越冬地。

在调查和保育勺嘴鹬方面,鸟会从2014年开始参与全球勺嘴鹬越冬地同步调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近几年的调查情况来看,勺嘴鹬每年在湛江的越冬数量在20几只到20几只之间,2016年的种群数量最大,监测记录最高数量为43只。2019年全国勺嘴鹬保育联盟成立,鸟会成为联盟成员之一。据连续几年全球、全国勺嘴鹬越冬地同步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湛江越冬的勺嘴鹬种群皆为国内最大种群。鸟会每个月开展户外巡查及反盗猎巡行动,减少人为盗猎对勺嘴鹬的威胁,同时开展大量的宣教工作,向公众民宣传这一珍稀濒危鸟类,通过“勺嘴鹬迁徙”主题网络课程、走进学校的宣教活动、图片展、公众的导赏活动。增加公众对勺嘴鹬这一珍稀鸟类的了解。

除了以上调查和监测工作之外,鸟会还开展各种监测活动,为湛江本地提供自然资源数据,这些数据最终汇入全国水鸟调查监测的大数据库,为科学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依据。近几年,鸟会的监测步伐越走越远,监测范围越来越广、监测力度越来越大,对于研究湛江本地的自然资源数据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开展反盗猎巡护,筑起保护鸟类生命线

过去,湛江本地群众对爱鸟的意识不强,捕鸟吃鸟的民间陋习成风。针对布设鸟网、兽夹进行盗猎的现象,鸟会定期到户外,进行反盗猎巡护。反盗猎巡护工作的开展有规范的流程:在伤害事件发生时,先调查取证,再向林业局或森林公安机关举报,并跟踪处理。为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宣传教育的力度,鸟会还倡导群众举报,并对一些事件进行媒体曝光,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比如,2021年1月,鸟会接到公众的举报,称某湿地附近有一片鱼塘挂有鸟网。鸟会在了解情况后,与当地派出所同志一起前往现场,清除了鱼塘边非法布下的3张60米长大网。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鸟会协助执法部门累计拆除鸟网482张、14448米,清理兽夹28个,救助鸟类56只。反盗猎行动的开展,影响和带动了一批热心环保的巡护志愿者参与,助推本地形成了民间与政府良性互动、互补的反盗猎机制,为本地的野生动物创造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近几年,随着湛江市林业部门、森林公安机关以及鸟会等加大保护环境和保护候鸟的宣传,越来越多的群众已经知道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伤害鸟类甚至可能会触犯刑法。随着群众对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许多群众遇到受伤的鸟类,也会打电话向鸟会求助。 2021年,雷州市那毛村村民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日本松雀鹰受伤,在鸟会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日本松雀鹰进行救助,最终让其重返自然。

为了联合社会力量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鸟会还探索与检察机关联合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协作机制,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切实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合力,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據该机制,双方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巡查和线索移送机制、办案协作机制、宣传联动机制等,在联动中凝聚双方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共识和合力。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雷州半岛1556公里海岸线间断性分布,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9200公顷,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33%、广东省的79%,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湿地是水鸟重要栖息地,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中转地,湛江红树林水鸟种类有300多种,包括勺嘴鹬、东方白鹳、中华风头燕鸥、遗鸥、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全球珍稀水禽。

当前,湛江正在打造“红树林之城”。为了让公众更好地认识红树林,鸟会将保护鸟类与保护红树林结合起来,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高校、中小学校,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如定期组织红树林亲子研学活动,带领家长和孩子到红树林保护区探秘,通过观鸟、寻找底栖生物,了解红树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结合一些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2022年3月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鸟会开展了主题为“爱鸟护鸟,绿美广东”的湛江爱鸟周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环保意识深入孩子们的心灵,鸟会的校园宣教活动对象涵盖幼儿园到中小学校,活动范围覆盖市區到乡镇。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中小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免费宣教活动,如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等主题讲座、鸟类图片展、生态小游戏等,通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生态知识。

此外,观鸟导赏活动是一项针对公众定期开展的免费宣教服务,该活动是由专业的导赏团队带领公众到公园、郊外观察野生鸟类,除了科普鸟类知识,沿途也会给参与导赏活动的公众讲解有关其他动植物的知识。观鸟导赏活动给公众打开了一窗了解自然的窗户,们他可以一边与自然对话,一边领略自然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认知湛江本土鸟类,了解湛江环保法规等相关知识。

爱鸟护鸟是鸟会壮大保护自然力量的切入点。除此之外,鸟会也为湛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添砖加瓦,如开展清理互花米草活动、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海豚日宣传活动、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活动等。单是在2021年一年的时间里,鸟会就多次前往湛江培才学校等6所学校、西湾社区等4个社区和观海长廊等9个自然体验活动地进行生态教育,线下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活动信息覆盖超过100万人次,将生态文明思想、绿色生活理念传播得更加广泛。

猜你喜欢
爱鸟猛禽红树林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3000多只受伤猛禽重返蓝天
我们都爱鸟
爱鸟人数据调查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不可貌相的小小雀鹰
不可貌相的小小雀鹰
走过红树林
爱鸟的人
4000只猛禽的就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