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经果糖二磷酸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的疗效评价

2022-06-14 03:18郑红亮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磷酸钠布拉酵母菌

郑红亮

新乡新华医院儿科,河南 新乡 453000

轮状病毒肠炎(RVE)为临床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婴幼儿时期,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且多变,多是因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炎性反应等因素所致,RVE发病率较高,约占婴幼儿腹泻的30%~50%[1-3]。RVE患儿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若未及时获得治疗,易引发酸中毒、代谢紊乱,危及患儿生命安全[4-7]。临床针对RVE患儿多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其属心肌代谢酶活性剂,可通过调节机体葡萄糖代谢和能量代谢酶系活性而产生药理作用,虽能一定程度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对部分患儿免疫功能调节效果欠佳[8],故仍需联合其他药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样本医院106例RVE患儿,旨在从免疫功能等方面探究果糖二磷酸钠+布拉氏酵母菌散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新乡新华医院收治的106例RVE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各53例。其中联合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年龄(2.01±0.28)岁,病程5~72 h,平均病程(37.95±8.77) h。体 质 量6~20 kg,平 均 体 质 量(13.04±1.77)kg。常规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7个月~4岁,平均年龄(2.07±0.22)岁,病程5~72 h,平均病程(35.64±8.92) h。体质量7~21 kg,平均体质量(13.41±1.69)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排除

(1)纳入标准:经轮状病毒(RV)血清抗体检测、粪便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为RVE。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寄生虫感染。迁延性腹泻。胃肠道外科手术史。免疫系统病症。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合并肝、肾、心、肺功能障碍。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补液、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抗病毒等常规治疗。

1.3.1 常规组 接受果糖二磷酸钠(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76)治疗,口服,年龄6个月~1岁,5mL/次,2次/d。年龄>1岁,5mL/次,3次/d。

1.3.2 联合组 接受果糖二磷酸钠+布拉氏酵母菌散(BIOCODEX,国药准字S20150051)治疗,果糖二磷酸钠用法用量同常规组。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年龄6个月~1岁,0.125 g/次,2次/d;年龄1~4岁,0.25 g/次,2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3 d。

1.4 疗效评估标准

两组患儿均于治疗3 d后实施疗效评估。显效: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有效: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未及上述标准。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总有效率。(2)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3)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 d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2、IL-8水平。(4)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以CytoFLEX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情况

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情况 例(%)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

联合组发热、呕吐、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s) 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s) d

组别联合组(n=53)常规组(n=53)t值P值呕吐1.34±0.38 2.36±0.45 12.608<0.001发热1.39±0.58 2.44±0.63 8.927<0.001腹泻2.44±0.95 4.21±1.01 9.818<0.001大便性状恢复正常1.58±0.86 2.97±1.17 6.969<0.00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情况

治疗3 d联合组血清IL-12、IL-8水平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情况(±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情况(±s)

组别联合组(n=53)常规组(n=53)t值P值IL-8(ng/L)治疗前120.14±11.28 117.27±10.12 1.379 0.171治疗3 d 57.93±6.43 69.52±8.06 8.184<0.001 IL-12(μg/L)治疗前41.37±5.10 40.04±5.24 1.324 0.188治疗3 d 22.84±3.12 35.35±4.07 17.759<0.001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

治疗3 d联合组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s)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s)

组别联合组(n=53)常规组(n=53)t值P值CD4+(%)治疗前31.54±2.57 31.06±2.41 0.992 0.324治疗3 d 45.57±2.32 40.03±1.27 15.249<0.001 CD4+/CD8+治疗前1.20±0.34 1.31±0.37 1.594 0.114治疗3 d 1.71±0.38 1.49±0.22 3.648<0.001

3 讨论

RV为引发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菌,患儿感染RV后,小肠上皮细胞会出现空泡变性、坏死,致使肠黏膜细胞脱落,肠黏膜功能及结构受损,肠内渗透压升高,进而诱发腹泻,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9-12]。

果糖二磷酸钠为临床针对RVE患儿常用治疗药物,D-果糖-1,6-二磷酸果糖为其主要成分,能对糖代谢过程及能量代谢过程中酶活性产生调节效果,从而提升葡萄糖利用率,加强细胞能量代谢,此外,还可通过阻止氧自由基释放,抑制心肌兴奋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电位,保护心肌细胞,从而促进病情恢复[13-15]。本研究数据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发热、呕吐、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较常规组短,由此可见,RVE患儿经果糖二磷酸钠+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分析其原因为,布拉氏酵母菌散为真菌类微生态制剂,能对机体致病毒素产生破坏作用,阻断病原菌毒素受体结合位点,对病原体生长产生抑制效果,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和完整性,防止病原体移位,还可释放亚精胺及精胺,促使双糖酶活性增强,进而加速黏膜再生修复与水钠重吸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及大便含水量,抑制肠道致病微生物繁殖。故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T淋巴细胞亚群能经由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参与人体免疫功能,CD4+属辅助性T细胞,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CD8+属抑制性T细胞,可阻止B细胞活化和T细胞增殖,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应答,CD4+/CD8+值正常时,可产生相互制约效果,维持人体免疫动态平衡,当其比值降低,则提示人体免疫功能受损,抗病毒能力减弱[16]。血清IL-12、IL-8均属促炎因子,前者可促使免疫反应并诱使细胞因子产生,使受损内皮细胞黏附因子和炎症细胞结合,进而产生炎症反应,后者可加速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加剧机体组织损伤[17]。本研究数据中,治疗3 d联合组血清IL-12、IL-8水平较常规组低,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高,这提示,RVE患儿经果糖二磷酸钠+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分析其原因为,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干扰NF-κB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进而起到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作用,还可提高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水平,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

综上所述,RVE患儿经果糖二磷酸钠+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磷酸钠布拉酵母菌
长孢洛德酵母菌致腹腔感染1例
战斗机、导弹头和布拉嗝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全国1 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
六偏磷酸钠对制备超细生石膏粉体的助磨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吉米问答秀
安安琪琪的故事16不拉肚就靠“布拉杜”
晋祠金人台铁人保护修复研究
湖北药企召回近6.8万盒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