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剂量对Ⅳ度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2022-06-14 03:18周政荣刘珊珊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骨髓组间癌症

周政荣,刘珊珊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西药科,河南 周口 466700

受到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生活习惯改变、环境污染加重等多种因素影响,近些年癌症发病率在快速上升,其已经严重威胁全球居民生命健康[1]。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化疗药物特异性不足,其在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也会破坏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骨髓抑制是癌症化疗患者一种极为常见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不仅影响化疗患者的规范化治疗,还可增大患者感染风险,因此积极治疗对出现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是十分必要的[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是目前临床用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但目前临床关于其治疗多集中于临床疗效[3],本研究以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部分Ⅳ度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剂量rhG-CSF治疗前后骨髓抑制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化疗治疗的84例癌症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A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8.11±4.72)岁;肿瘤类型:肺癌15例,卵巢癌7例,肝癌8例,结直肠癌8例,其他4例。B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8.25±4.89)岁;肿瘤类型:肺癌14例,卵巢癌6例,肝癌8例,结直肠癌9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2)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3)Karnofsky评分(KPS)≥60分。(4)预估生存期>3个月。(5)近期未服用过其他免疫调节药物。(6)至少完成一个化疗周期。(7)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同时存在两个部位及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或存在骨转移。(2)妊娠期、哺乳期女性。(3)其他因素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4)精神障碍。(5)入组前1周内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6)化疗前存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异常。(7)过敏性体质。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rhG-CSF(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23003)治疗,A组采用低剂量,2.0~3.5μg/kg,1次/d,皮下注射。B组采用高剂量,3.5~5.0μg/kg,1次/d,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以白细胞计数(WBC)>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为停药标准。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d后的WBC、ANC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d后CD3+、CD4+水平。(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比较两组WBC、ANC恢复正常时间。(5)统计两组继发感染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ANC水平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 d后WBC、ANC水平均显著上升,且B组治疗4 d后WBC、ANC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ANC水平情况(±s) ×109/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ANC水平情况(±s) ×109/L

a表示治疗前后组间比较,P<0.05。

组别A组(n=42)B组(n=42)t值P值WBC治疗前0.65±0.14 0.62±0.12 1.054 0.295治疗4d后6.48±0.75a 7.45±0.81a 5.695 0 ANC治疗前0.22±0.11 0.24±0.08 0.953 0.343治疗4 d后4.68±0.52a 5.54±0.61a 6.953 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水平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 d后CD3+、CD4+水平均显著上升,且B组治疗4 d后CD3+、CD4+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水平情况(±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水平情况(±s) %

组别A组(n=42)B组(n=42)t值P值CD3+治疗前43.67±4.68 43.49±4.55 0.179 0.859治疗4 d后62.91±6.45 69.84±7.19 4.65 0 CD4+治疗前26.83±2.78 27.05±2.91 0.354 0.724治疗4 d后34.62±3.62 40.84±4.48 6.999 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TNF-α水平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 d后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治疗4 d后IFN-γ、TNF-α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TNF-α水平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TNF-α水平情况(±s)

组别A组(n=42)B组(n=42)t值P值IFN-γ(μg/L)治疗前13.61±2.06 13.74±2.14 0.284 0.777治疗4 d后9.18±1.44 7.02±1.08 7.777 0 TNF-α(ng/L)治疗前24.37±3.18 24.29±2.97 0.119 0.905治疗4 d后16.44±2.04 12.32±1.68 10.103 0

2.4 两组患者WBC、ANC恢复正常时间情况

B组WBC、ANC恢复正常时间均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WBC、ANC恢复正常时间情况(±s) d

表4 两组患者WBC、ANC恢复正常时间情况(±s) d

组别A组(n=42)B组(n=42)t值P值WBC恢复正常时间6.68±1.24 5.89±0.87 3.380 0.001 ANC恢复正常时间6.43±1.17 5.52±0.81 4.144 0

2.5 两组患者继发感染发生率情况

B组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38%(1/42),略低于A组的9.52%(4/4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4,P=0.167)。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1例患者出现乏力,B组1例患者出现乏力,1例患者出现肌肉酸痛,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7)。

3 讨论

化疗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为重要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引发的毒副作用会严重限制其临床应用。骨髓抑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其发生主要原因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快速分裂特点,而化疗药物针对快速分裂细胞具有较高的杀灭作用,故其极易抑制骨髓细胞正常分裂作用,从而导致WBC、ANC水平下降,进而破坏机体免疫功能,导致继发感染发生[4-5]。

如何快速恢复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是保证化疗治疗继续的关键之一,而随着rhG-CSF临床应用的普及,癌症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防治取得了极大进步,但关于该药物用量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此次研究对比了2.0~3.5μg/kg、3.5~5.0μg/kg两种剂量rhG-CSF对存在Ⅳ度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hG-CSF对缓解癌症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疗效显著,且药物剂量越大,患者免疫功能恢复越快,这与熊涛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rhG-CSF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继发感染发生,但其疗效有效,这可能与此次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以及样本院注重无菌管理有关。而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在3.5~5.0 μg/kg剂量下,rhG-CSF的应用仍较为安全,相较于2.0~3.5μg/kg的剂量不会显著增加用药风险。

综上所述,高剂量(3.5~5.0μg/kg)rhG-CSF能快速改善Ⅳ度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继发感染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骨髓组间癌症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癌症“偏爱”那些人?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