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14 03:18王丽玲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

王丽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室,福建 泉州 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常见急症,病情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具有极高的死亡率[1]。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AMI首选治疗方法,效果稳定可靠,特别适合症状发生12 h以内的患者。PCI可以迅速打通血管,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解决AMI患者心肌缺血缺氧不足的问题[2]。研究表明,越早给予PCI,AMI患者预后越好[3]。尽管PCI可以使多数患者度过危险期,但PCI术后患者仍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健康,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复发[4]。为了缩短康复周期,减少疾病复发,目前不少学者采用PCI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来提高AMI患者PCI术后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将近年来外科康复领域的“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探讨其对此类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8例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5例。入选标准:(1)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或冠脉造影检查等确诊的AMI病例[5]。(2)患病时间在12 h内完成PCI术。(3)生命征平稳,Killip心功能分级I-II级。排除标准:(1)大面积心肌梗死,PCI治疗后仍存在恶性心律失常或反复心源性休克。(2)合并恶性肿瘤、严重高血压疾病等。(3)严重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4)有PCI禁忌,未行PCI术。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其中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44~64岁,平均年龄(43.6±3.2)岁,心功能为I级48例,II级27例,发病时间2~12 h,平均患病时间(4.2±0.9)h。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29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43.5±3.1)岁,心功能为I级47例,II级26例,发病时间2~10 h,平均患病时间(4.4±1.1)h。两组患者基线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和发病时间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PCI术后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康复指导和宣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患者休息、饮食、适当早期运动及服药等注意事项,介绍出院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及预防疾病复发。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1)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2名及低年资护士2名组成专业心脏快速康复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康复小组共同商议并制定AMI患者PCI术后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应系统、全面,并在实施过程中个体化应用。康复小组中,医师负责心脏康复知识的讲解,护士负责患者日常用药、饮食及康复活动的宣教与实施。(2)快速康复计划的实施。①术前宣教:PCI术前,由经治医师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心功能情况及心理状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PCI前后不同阶段心理和生理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患者,告知PCI相关知识,术后配合注意事项等。②术中麻醉及镇痛:操作前充分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适当遮挡患者的视线,减少心理应激创伤。术后给予自控式镇痛泵。③手术当日将患者送入CCU病房,密切监护生命征,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应制动下肢12 h,协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适当活动其他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安排专科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被动按摩上下肢,夜间指导患者家属陪护,指导患者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术后第二日即开始指导患者自主活动上下肢关节,包括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重要关节活动,3~5 min/次。术后3~4日协助患者起床活动,保证2~5 min/次自主站立。待患者可以维持站立后,进行坐立训练。术后5~6日开始搀扶患者在走廊、病区内活动,并给予阅读训练。术后7日进一步增加活动量,让患者早日开始自主活动,逐步增加患者活动量、步行距离。④术后进食: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并逐步增加到普通饮食,嘱咐患者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戒烟禁酒。⑤出院指导:将出院康复训练计划编制成册子,出院后交给患者家属,嘱咐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康复训练。⑥康复小组负责定期电话回访,指导患者用药,监督康复训练是否按时进行。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术后1月完成随访,复查指标及问卷调查内容如下。(1)血浆B型-钠尿肽(BNP):术后1个月完成采血并复查血浆BNP水平。(2) 6 min步行距离(6 MWD):记录患者6 min内平路步行距离,了解患者心脏功能及康复情况。(3)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本问卷由美国学者Spertus等开发,量表包含了19个条目,涉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满意程度、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最高得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浆BNP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BNP水平为(69.6±6.6)mg/L,而对照组为(73.8±7.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9,P<0.05)。

2.2 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 MWD为(323.5±23.1)m,而对照组为(302.6±24.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1,P<0.05)。

2.3 两组患者SAQ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组活动受限程度(69.3±8.7)分、心绞痛稳定程度(35.9±7.2)分、治疗满意程度(67.3±8.1)分,而对照组分别为(66.4±8.1)分、(33.3±5.6)分、(64.4±8.4)分,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和疾病认知程度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Q生活质量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SAQ生活质量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75)对照组(n=73)t值P值活动受限程度69.3±8.7 66.4±8.1 2.097 0.019心绞痛稳定程度35.9±7.2 33.3±5.6 2.448 0.008心绞痛发生情况68.2±8.1 66±8.8 1.583 0.058治疗满意程度67.3±8.1 64.4±8.4 2.138 0.017疾病认知程度73.5±8.7 72.2±8.1 0.940 0.17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脉性心脏病的重症类型,属于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发病后往往病情进展迅速[7]。若患者发病后不能及时疏通堵塞的冠脉,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供应,患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心脏骤停等,约有30~40%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8]。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快速恢复受损心肌的血流供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7]。PCI术是目前临床上恢复堵塞冠脉血流供应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降低50~70%死亡风险[9]。然而PCI是一种有创性手术,术后可能合并血管损伤、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情况。为了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通常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10],而长期卧床休息,又可能增加了褥疮、血栓的发生风险。因此,如何实现PCI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学研究重点。

快速康复护理是近年来外科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是指基于循证护理学理念,对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优化处理,其目的是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各种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1]。快速康复护理在外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PCI虽然是一种操作,但通常有心内科医师操作。目前快速康复护理在心内科应用较少。本研究将外科领域的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PCI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达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从BNP角度评价了快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目前研究认为,血浆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心功能呈负相关[12],BNP越高,则预后越差,再住院率越高,是一个反映心功能的间接实验室指标[13]。因此,采用这一间接指标评价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更优。6 min步行距离也是一个常用的心功能评价指标,但其测量往往受实际条件限制,如场地、测量条件等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术后行走能力明显提升,康复效果更优。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SAQ量表是美国学者Spertus等制定的冠心病特异性机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自测量表,在评价冠心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推荐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工具。在本文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活动受限程度得分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更优,这与6 min步行距离的评价结果一致。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程度优于对照组,提示早康复患者,心绞痛复发几率小于对照组。最后,SAQ通过第四个维度评价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满意程度,在本研究的数据中,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满意度,应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