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2022-06-14 03:18乔红伟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出院评分

乔红伟

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与气道和肺脏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增强相关,若无有效干预可进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其致死率高于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但COPD是可预防和治疗的,在稳定期进行有效管理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2]。COPD易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肺功能减退、日常活动受限,患者易出现自责、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增加其经济压力,且于康复不利[3]。出于患者经济因素和医院资源负担,家庭是患者急性期后最重要的康复场所,予以延续护理对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十分必要。研究证实,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运动耐力,加速康复进程,提升生活质量[4]。然而,仅靠医护人员随访监督其出院后行为远远不够,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的主观能动性为强化其健康行为之根本[5]。赋能理论应用于护理中可认为是“护患共同参与”,护士协助患者改变其不健康行为,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当其用于延续护理时,则可落实信息传递、时间与空间的延续等核心思想[6]。基于此,本研究将赋能理论应用于COPD患者的延续护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男5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35±9.76)岁,平均病程(4.16±1.12)年,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8例,初中高中44例,大专及以上18例,COPD严重程度为中度20例,重度39例,极重度31例,居住状况为独居81例,与家人同居9例。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0.88±10.13)岁,平均病程(4.20±1.15)年,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6例,初中高中47例,大专及以上17例,COPD严重程度为中度19例,重度42例,极重度29例,居住状况为独居77例,与家人同居13例。纳入标准:(1)临床表征符合COPD相关诊断标准。(2)病情处于稳定期,可基本自理生活。(3)具有语言或文字沟通能力。(4)治疗配合度高。(5)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运动功能障碍。(2)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3)有肺切除、肺移植、肺减容等手术史。(4)合并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包括出院前指导、发放COPD健康宣教手册、健康宣教(合理用药指导、健康饮食指导、肺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急性发作诱因及应急处理办法、家庭氧疗方法等),患者出院后每周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一次随访,15~20 min/次,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患者疑惑,嘱定期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建立出院记录表,每次延续干预时依赋能教育步骤进行。(1)确定问题:向患者提问,了解患者现存问题,如确定患者现存问题是呼吸问题。(2)情感表达:以亲切柔和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创造舒适氛围,加深护患交流深度,鼓励患者进行自我陈述,并记录其对现存问题的看法与意见,开放式提问导致呼吸问题的原因,如患者主动说出呼吸困难时因自身未重视预防感冒、未遵医嘱进行氧疗等。(3)目标设立:定期与患者交流,帮助其自行对疾病管理经验进行总结,鼓励患者主动建立自认为具备可行性的改善呼吸问题的目标计划,如遵医嘱使用吸入剂、坚持氧疗等。(4)制定计划:以患者为中心,护士作引导,共同制定康复计划以解决问题。如设计氧疗记录表,每天记录吸氧时间,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10 min/次,每天10次,自行记录每日是否达标等。(5)评价效果: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交流,评价自己的目标及计划是否达到或在坚持执行,引导患者自主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两组患者均自出院后连续干预3个月,于第3个月回院复诊,接受相关测评。

1.3 观察指标

(1)病情控制与心理健康:于干预前后使用CODP评估测试(CAT)、12项一般健康问卷(CHQ-12)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CAT共8条目,包括咳嗽、痰液、胸闷及乏力等8种事件,依症状从无~严重分别记1~5分,总分为8~40分,评分越高表明疾病越严重;CHQ-12共12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依答案1~4项分别为0~3分,总分0~36分,评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以CHQ-12≥13分为阳性患者存在心理障碍,CHQ-12<13分为阴性患者无心理障碍。(2)自我护理能力:于干预前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共43条目,分为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共4维度,依答案非常不像我非常像我分别记0~4分,总分0~172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3)生存质量:于干预前后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SGRQ共50条目,分为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共3维度,评分使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T、CHQ-12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CAT评分及心理障碍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及心理障碍阳性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AT评分及心理障碍阳性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T、CHQ-12评分情况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SGRQ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SCA均明显升高、SGRQ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ESCA及SGRQ评分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SGRQ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SGRQ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90)对照组(n=90)t值P值ESCA干预前96.71±12.41 97.30±13.15 0.309 0.757干预后116.52±9.83a 107.24±10.37a 6.161 0 SGRQ干预前58.43±11.56 57.69±11.82 0.426 0.671干预后33.47±8.60a 38.84±9.34a 4.012 0

3 讨论

COPD患者需长期坚持健康行为以控制疾病进展,调查显示,我国COPD患者常因出院后无法得到持续性护理导致病情反复,出现心理障碍、日常活动受限等[7]。延续护理则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对患者出院/转诊后回归家庭时进行持续性随访和指导[8]。然而,不同延续护理方法对患者疾病控制作用不尽相同[9],探寻效果更好、接受度更高的延续护理方法对COPD患者具重要临床意义。

COPD属身心疾病,患者不仅存在疾病造成的生理痛苦,还存在由此产生的负性情绪,以发生心理障碍,其严重程度与病情、病程、年龄、经济及社会支持等密切相关[10]。患者的心理障碍可能加重或扩大躯体症状,影响康复训练和疗效,降低生活质量[11]。本研究中观察组经出院后定期随访,及时对患者进行鼓励、安慰和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自身问题的认知,积极调动患者如家人、病友等的社会支持力量,增强其心理满足感与康复信心,结果显示,其心理障碍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表明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可改善COPD患者心理状态。

COPD患者常因活动性呼吸困难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易疲劳,诱发全身废用性综合征,导致自护能力不断降低。常规延续护理随访交流方式单一且枯燥,对患者康复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效果欠佳,患者易懈怠,依从性下降,而本研究观察组在定期随访时通过连续的赋能教育充分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帮助其指定健康管理计划并督促其坚持,帮助其逐步恢复自护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对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恢复有利。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CAT评分、SGRQ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表明基于赋能理论的延续护理可更好的帮助COPD患者控制疾病,提高其生命质量,这与赋能教育的作用相关。赋能教育可促使患者进行充分地自我反思和剖析,总结自我健康管理经验,并可与他人分享,还可通过护患交流使干预者了解患者具体情况、遵医行为等,进而更好的辅助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积极执行并坚持下去,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COPD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赋能理论,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更好的控制疾病,提升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出院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我给爸爸评分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