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2022-06-14 03:18许冰冰邢高局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血液护理人员评分

许冰冰,邢高局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血液透析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其操作复杂。目前,临床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疾病均应用血液透析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价值[1]。血液透析原理是通过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到透析机器上,借助透析膜的作用,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清除出身体,随后将净化过的血液输送到其体内[2]。有研究表明,经血液透析治疗后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3]。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相关研究报道[4]表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为了进一步验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9.83±3.54)岁;颈内静脉置管8例,股静脉置管13例,动静脉瘘置管32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9.45±3.38)岁;颈内静脉置管9例,股静脉置管12例,动静脉瘘置管32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及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5]。(2)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3)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凝血功能障碍。(2)伴有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3)主动放弃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遵医嘱设定透析条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1)制定护理制度。根据血液透析标准和护理质量管理原则,制定出护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形成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体系;建立监管制度小组,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工作流程,明确个人职责,并制定家属探视制度等。(2)规范护理操作。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一周内透析计划,护理人员遵医嘱安排患者进行透析。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血管通路,由资历深的血透护士为患者造新瘘,并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告知其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充分透析、血液充足。(3)预防交叉感染。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护理人员须做好血透室消毒工作,患者进入透析室必须穿着专用的衣物和鞋,无需家属陪同,避免患者在输血、静动脉穿刺时发生感染。若有患者患有肝炎需在另一个的透析室进行透析,不能与无肝炎患者在一起进行血液透析。(4)用药指导。护理人员根据血液透析患者情况,调整抗凝剂的用量,避免患者发生凝血。(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一对一向血液透析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并发放知识宣传手册,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等,并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6)饮食指导。护理人员组织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属学习相关饮食知识,并严格控制患者液体的摄入,多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避免摄入含钾高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低血压、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评估,该量表由8个维度,每个维度为100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项目生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观察组(n=53)护理前61.58±6.89 64.78±7.42 60.56±8.15 62.53±7.24 61.25±6.98 63.48±7.53 59.89±6.57 62.15±7.35护理后78.87±7.75a 81.63±8.59a 80.63±9.67a 79.96±9.20a 82.15±9.37a 81.45±9.31a 77.48±8.05a 80.58±8.47a t值12.138 10.807 11.554 10.839 13.022 10.926 12.324 11.964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对照组(n=53)护理前61.63±6.78 64.89±7.56 60.85±8.20 62.78±7.35 61.43±7.05 63.63±7.62 60.05±6.74 62.33±7.42护理后70.25±7.45 75.22±8.35 72.78±9.35 71.45±8.43 76.57±8.98 75.10±9.02 70.22±7.68 74.28±8.05 t值6.230 6.678 6.988 5.644 9.654 7.072 7.246 7.946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是一种相对安全、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技术,它可清除体内毒素及多余的水分,并能纠正电解质紊乱,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7]。但是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高磷血症、高钾血症、心率失常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进一步的治疗,而且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伤害。对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若护理质量不佳,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8]。因此,如何改进血液透析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血液科由于面对的患者较为特殊,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应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治疗效果[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安排患者接受全面系统的透析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模式,同时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全面规范血透室环境和设备。通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出差错,并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帮助患者缓解痛苦,使其能够生活自理,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性,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并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整体护理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可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液护理人员评分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我给爸爸评分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