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

2022-06-15 12:00王桂云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白杨树种树银杏树

王桂云

名家引路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本文先是通过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侧面引出白杨树不畏艰苦、挺拔向上的品质;再从干、枝、叶、皮等方面正面刻画白杨树的形态,然后借白杨树歌颂了在抗日战争中不惧艰难、团结拼搏的北方农民,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人身上所具备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品格。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落花生》

●阅读心得

本文讲述了一家人一起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的过程,着重描述了家人们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得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结论。文章通过将花生与石榴等事物进行对比,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们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林清玄《桃花心木》

●阅读心得

乡下老屋旁的一块地被租给别人种树,种树人育苗的方法很特别,他不固定时间浇水,若树苗枯萎了,他就补种。他让树苗自己找水喝,并表示这样树苗的根才扎得深,才容易存活。文章借树喻人,借树木的成长比喻人的成长,告诉我们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以及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写作借鉴

借物喻人,就是借用某种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某种性格、精神,从而说明某种道理。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正确运用借物喻人法,可以使作文立意更高远,表情达意更含蓄,能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何运用借物喻人法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写作对象,寻找相似点

确定写作对象——物,抓住所描写“物”的特点,分析其形象、品质,找出此物与人的相似处,并进行细致刻画,同时要注意侧面展现人物的精神,抒发情感。

2.丰富写作手法,突出闪光点

直接描写“物”的形态和品质会使作文显得普通又单调,所以我们可以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所描写物体相似或差别明显的物与之进行对比,突出所描写物体的特征,有利于读者体察写作对象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环境描写也能烘托“物”的特点、品质,从侧面切入,可使作文内容深刻丰富,含蓄隽永。

3.理清二者关联,明确立意点

从描写所借之物到表现所喻之人要过渡自然,不能割裂游离或牵强附会。如由“水滴石穿”可以联想到持之以恒的精神,由“一群蚂蚁搬运食物”可以联想到人们的团结……这些就是自然过渡。写作时一定要明确作文立意,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集中展现写作对象的一种品格即可,不要贪多。

学生习作

校园里的银杏树

◎李思颖

在我们学校跑道的西面,偌大的主席台威严地站立在那里,领导们经常在上面讲话;西北边的小足球场横亘在操场中间,那是同学们的天堂;西南方向种着几棵银杏树,它们生长在大大的土坑里,无论春秋冬夏,坑里总是堆着几个实心球,吸引着过路人的目光。

冬风来了,那几棵银杏树懒懒地沐浴在冬日暖阳下,它们在等待冬雪为它们披上洁白的棉衣。它们表皮皲裂,翻出青色的内皮;它们树干笔直,丈把高,有些细;它们枝丫横生,有的伸到了跑道外,有的伸到了栅栏外,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运动。同学们锻炼完,打闹完,便一哄而散,从不在它们身边驻足。我突然想起了那些毕业生,他们毕业之后会想起这些银杏树吗?会想起曾经陪伴他们走过青春的老师们吗?

秋天是银杏树最辉煌的时候。银杏叶被染成了金黄色,风一吹,它那华丽的礼服就像蝴蝶一样飞舞着、盘旋着落下来。人们来到树下,有的拾起几片银杏叶,想将其做成书签;有的则捡拾那诱人的银杏果,回家做成美食,然而这种景象只有在大街上才能看到。在我们学校的银杏树下,往往是清洁工一边抱怨着,一边扫着落叶,顷刻间,金黄的树叶就进了垃圾桶。更可气的是,那明明可以成为美食的银杏果,同学们却纷纷远离它,说它是“臭蛋”,有时甚至用树枝抽打它们。

历史老师曾说过,银杏是全球最古老的树种,行星撞击地球后也没有灭绝,而是顽强地存活了下来。银杏树真的很美,不管风雪多大,它们都如此挺拔,如此坚强。即使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不被人们理解,也依旧默默无闻。就像我们的老师,有些家长、学生不理解他们,可他们从不计较,依旧默默奉献。

春天来了,银杏树的枝丫像婴儿的手臂一样在空中胡乱地挥舞着,小叶子也偷偷冒了出来,嫩绿嫩绿的。夏天,它们可是“香饽饽”,同学们经常溜达到树荫下享受清凉,顺便讨论着考哪所高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我们的老师,也像这些银杏树一般庇护着我们,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为更多孩子能考上好高中而努力着。

笔直的干,向外延伸的枝丫,这是银杏树的外形;无私的爱,坚强的品质,这是老师的精神!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

点评

小作者借校园里的银杏树歌颂老师无私奉献、不计较、坚强等精神品质。作文思路清晰,线索明确,且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银杏树的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专项训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品身上都能折射出高贵的品质。如果让你借一种物赞美为国家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你会选择什么呢?请运用借物喻人法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11C52A1B-DA10-442F-8D84-5A96D3C23FD2

猜你喜欢
白杨树种树银杏树
听故事
秋天的银杏树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银杏树
会唱歌的树
种树
校园里的白杨树
银杏树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