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启发落脚点

2022-06-15 22:51黄丽
求知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落脚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摘 要:思维能力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与素养。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方向展开探索。文章重点说明此类探索的落脚点选择思路及内容指向,且提出将教材作为思维启发的起始点、将情境作为思维启发的关键点等具体操作策略,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探讨以及相应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在思维发展方面得到启发。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思维启发;落脚点

作者简介:黄丽(1989—),女,江苏省金湖中学。

引 言

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的能力有所突破,思维有所启发,特别是在思维启发方面,课堂教学取得的成果越丰硕,越容易让学生在广阔思维视野下思考具体的思想政治议题,并由此产生正确、独到的观点,这将会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发展与学习成绩进步起到双重支持作用。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具体论述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启发从何处落足的问题,并涉及教材、情境、活动等落脚点,这几个落脚点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共同维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思维启发的多重支持。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启发落脚点的选择思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启发既然有其必要性,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做努力,将教学重点指向思维启发的有利角度。教学实践证明,对教材的合理利用、情境的有效提供、对活动的合理支持,都将成为学生思维启发落脚点的必然选择。

(一)教材的中心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能够从历史视角与国际视野出发,站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两个角度,给学生提供政治、学理、价值、知识等方面的统一指导。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能够让教材展现出思维启发的强有力应用价值,带领学生进入全新的学习境界。

(二)情境的渲染功能

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教材中的内容将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学生也将会因为情境氛围的渲染,产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意识,这对其思维的启发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三)活动的引导价值

如果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学生的接受过程就会变得枯燥、痛苦,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而如果能够将重点和难点内容置于特定的活动之内,让学生在议题式活动范围内进行思考,那么思维启发的效果将更为理想。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启发落脚点的内容指向

找到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启发落脚点后,教师应基于这些落脚点开展教学工作,明确教学内容的指向。考虑到政治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接受程度,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向要点值得参考。

(一)对政治认同的启发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包含的政治认同内容以对社会发展形势和社会制度的认知为主。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接受必要的思维启发,从而认可国家发展意识形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二)对理性精神的启发

学生对理性精神的获取源于认知思维的形成和感性理解的升华,而这些均需要教师主动进行基于上述几个落脚点的思维启发工作,这将全面提高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分析能力、探究水平。当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学生更能从恰当的思维启发形式中受益,并通过理性分析了解问题中存在的各类矛盾,最后逐一破解。

(三)对参与意识的启发

因为每一名公民在社会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拥有一定的权利,而其在社会性公共事务中,包括在国家建设中的建言献策等,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效利用几个落脚点,强化学生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并引导其形成必要的参与意识[1]。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启发落脚点的应用策略

(一)将教材作为思维启发的起始点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并严格遵循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换言之,把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是三个落脚点中应首先被提及的,它将使课堂设计的思路更清晰、教学运用更熟练。例如,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涉及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演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等内容,教师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知识要点[2]。基于此,教师应思考如何让学生充分借助时间逻辑理解教材内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基于教材理解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原因与大致规律。反之,若脱离教材思路进行教学,学生则会出现思路不清晰、观念不牢固的问题。

为了保证教材作为思维启发起始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还应注意教材内容的引入技巧。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從学生生活经验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相应的探究分享栏目,教师可以对这些栏目进行相应拓展,让课堂呈现具有引入功能的支点,这将起到连接教材、衔接思想的作用。在引入支点的支持下,学生可独立或者共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等,从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入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在哪里?”让学生尝试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因为有引入支点的设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完成思考与辨析,并通过争论、辩驳、深思、沉淀等行为,自然而然地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再者,教材内容如何进行有效承载,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效果而言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换言之,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支点,帮助学生接受教材内容,对上面所提及的不同引入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支点本来是一个物理名词,意思是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而事物的中心和关键则是其引申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承载方式这一载体功能,显然更接近其本义。具体来讲,越是抽象的学科知识及思想,越不容易被学生直接接受,因此,教师应让学习过程具有承载学生原经验、建构新经验的作用。为了达到此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提示性内容。例如,对于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教师可基于上面提出的引入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各主题的资料查阅工作,了解新中国成立时、刚刚改革开放时,以及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主要成就,最后各小组进行汇报,且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既稳固又明确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真实情况,并在对比和切身感知等形式支持下,理解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符以及是必然道路选择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内容展现了极强的思维启发功能。

(二)将情境作为思维启发的关键点

情境作为思维启发关键点的原因前面已经述及,而关于情境选择的原则,笔者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为了满足思维启发要求,除了在性质上保证思想观点的正确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从时间维度上构建情境,使情境素材在选取时有近期内容支持,有远期内容辅助;其二是从空间维度上构建情境,让情境素材既有国内材料,又有国际材料,同时兼顾地方特色性内容;其三是从内容维度上构建情境,保证情境得以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其四是从形式维度上构建情境,让情境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其他形式,如数据、图表、图片等。

将情境作为思维启发的关键点时,教师应明确情境和课堂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是思维启发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情境设置则是基础之上的实现手段,不管情境教学怎样灵活,怎样花样翻新,都不能离开政治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参透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各个章节、各条理论做到知晓、学深、悟透,做到在教学时信手拈来[3]。在备课时,教师要将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内容标记出来,及时调整部分不适宜运用情境渲染的内容。例如,当教学内容涉及联合国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便可基于情境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利用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形式,使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扮演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参与会议,利用辩论、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又如,当教师讲到一些法律常识时,为了突出课堂与情境的有机联系,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组建模拟法庭,让学生通过扮演公诉人、原告、被告、律师等不同角色,跳出思维局限,接触更加丰富、深入的政治与法律知识。

将情境作为思维启发的关键点时,教师还应避免走进作秀误区。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渲染情境及借此启发思维的做法,旨在通过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成目标,教师切记不可忽略情境应用的具体条件,将创新应用演变成形式主义,切不可为了推陈出新,设定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情境。

(三)将活动作为思维启发的拓展点

高中政治教师应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主动寻求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把創新性活动作为教学的支点与启发学生思维的拓展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课程之间横向联系的做法,将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主题作为征文活动的要求,让学生用文学知识、古代和近现代历史知识做参考,串联原本分散的政治学科知识点,从而使教材中的各项内容更易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带动学生素质的深化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活动,丰富活动支点。在此过程中,考虑到政治和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可以将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延伸方向,并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包括团课、团会、板报、专题演讲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形式上的创新性同思想政治内容上的创新性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教材中的各项知识要点,其作为课堂教学支点的功能也将充分发挥出来。

活动作为思维启发的拓展点,应具有足够的亲和力,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这也符合新课标的实施建议,即活动类型的学科课程实施要让活动设计变成承载学科内容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使承载过程变得有价值,且有利于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要与学科内容高度相关,并在聚焦教材主题的同时,主动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从而既使教学沿着理想课堂设计的方向前行,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以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命题为例。由于对传统文化功能的分析,是确定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应对其保持何种态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双重功能的有效活动中,让学生思考并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教师可设计相关的前置性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古代乡村治理背景下的族规家训和现代乡村治理背景下的村规民约进行对比,思考哪些传统内容应当继承,哪些传统内容应当抛弃。这种做法既突出了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意图,又让学生的思维在收集、整理、对比中得到启迪。在这样的具有亲和力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氛围可谓非常热烈,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而教师的恰当引导,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发展。

结 语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一种方式、一个答案的僵化做法,这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为了产生良好的思维启发效果,高中政治教师应找准课堂教学工作的落脚点,通过不同渠道满足学生知识习得与能力发展的要求,同时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训练思维的宝贵机会,让其从丰富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思维收益。本文提出以教材为起始点、以情境为关键点、以活动为拓展点的三个支点论断,希望对学生思维启发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得以在未来的课堂学习中,更好地积累知识,增长能力,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任赟.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84.

孔新荣.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考试周刊,2020(79):143-144.

陈晓婷.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2(2):137-138.

猜你喜欢
落脚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室内“跑酷”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建立以管理报告制度为落脚点的全面内控体系,将企业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