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劳动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体验式教学策略

2022-06-15 22:51徐秋琪
求知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劳动教育体验式教学

摘 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意物化等能力。创意物化属于劳动创造的一种,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时候,要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思想,以劳动实践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指向劳动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体验式教学;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作者简介:徐秋琪(1994—),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综合实践课程能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综合实践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的课程,其与劳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需要学生手脑联动,在进行体力劳动时同时进行脑力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综合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关键是要给学生创设劳动任务,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自主探究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小课题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劳动,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是指向劳动教育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基于解決问题视域设计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能让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得到提升。

一、设置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情境激发情感,情境催生思维,情境促进认知。”[1]情境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启探究之旅。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学生开展活动的基础,这里的情境应当是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实践情境,这样方能起到激趣促思的作用。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的内心,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探索问题。教师要尝试用综合性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发现矛盾点,尝试自主提出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开展活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就会得到激发。

在教学“家庭聚餐会”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今年春节,小丽远在香港的姑姑要回家乡过年,小丽妈妈准备借机举办一个“家庭聚会”,邀请亲朋好友聚一聚。真实的生活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教师借助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订活动计划,并且给学生提出了制作美食的劳动任务:每一个学生帮小丽设计并制作一道简单的菜肴。教师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思考,并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在聚餐的时候,可以准备哪些饭菜呢?”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要组织家庭聚餐会,除了准备食物,还要考虑哪些内容,做些什么准备?然后让学生按照制订的计划,设计聚餐筹备单。有的学生在筹备单中标注了聚餐的地点、时间、菜名、掌勺人、食材等。在设计菜肴时,学生不仅能考虑到菜肴的品种,而且能兼顾食材的数量,做到不铺张浪费。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围绕其他问题进行分析,如:“有好几个同学都要做肉菜,那么,如果一次性吃那么多肉,对身体好不好呢?”这样就将健康饮食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有的学生找到了“膳食金字塔”的相关资料,说道:“在准备食材的时候,我们要按照健康的饮食标准来选择,可以多准备一些粗粮、蔬菜、水果,少吃一些肉。”这样教师结合“家庭聚餐会”的内容,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有很多方法能有效地设置情境。如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探究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中总结出问题。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解驱动,引导深度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解决的是综合性问题,因此,问题或任务都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比较有限,因此他们很难自主开展复杂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法简化教学,适当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开展梯度教学,将复杂的活动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逐一展开探究,层层深入地研究问题。这样就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设计“绳结探秘”这个活动的时候,教师可采用分解驱动的方式,将整个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用一个个小任务将活动串联起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探究。在任务分解的同时,还可以采用问题分解的方式,通过富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首先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会遇到哪些绳结呢?如在穿鞋子的时候,需要系鞋带;又如爱美的女孩子,需要戴蝴蝶结。大家会系这些绳结吗?”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提出了难度更大的问题:“如何利用绳结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呢?”有学生提出:“在踢足球的时候,我常常发现鞋带松开,影响了我的发挥。我想知道如何才能让绳结更紧一些。”此时教师就提出另一个问题:“那么,我们下面要研究如何系绳结才能更紧一些。”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拿出绳子动手实践,尝试用绳子系绳结,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在系绳结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打了死结,趁机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话,的确是系紧了,但是,要打开的话,又麻烦了。大家知道有什么方法能让绳结系得紧又能快速解开吗?”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并在任务的分解中,学生一步步地解决了问题,并在深度探索中掌握了系绳结的正确方法。在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学习系绳结。从简单系法到特殊系法,由浅入深地练习,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

由此可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探究。在教师的追问和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分解、思考问题,在动手实践中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小组合作,设计具体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心是要促使学生跨学科使用各种知识,需要他们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用跨界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他们很难靠个人的力量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合作学习,将若干个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让学生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依靠众人的力量完成任务。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大家一起协商讨论,拟定具体的合作方案。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寻求复杂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当好组织者,也要成为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他们进行有效合作。在教学“世界风情录”一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展开调查,了解世界各个地方的风情,大家觉得如何合作才能更快速地收集到资料,并且解决问题呢?”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了小组合作。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各做各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教师及时介入,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不断提升合作效果,他们共同思考如何能快速地完成项目。大家认为可以按照国家来进行分工,每一个学生分别收集不同国家的信息,这样的话,就能避免信息重复的问题。在收集好信息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挖掘出更重要的信息,如何编写有创意的调查报告,并让学生设计具体方案。有学生提出:“我们必须先设定一个主要的探究方向,如可以探究世界各地的奇异风俗,或者围绕世界各地的饮食、服装、语言特点等入手。如果方向明确,效果就会更好。”还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按照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编写调查报告的顺序来写计划书,这样的效果也很好。”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了整个活动项目。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要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让学生能平和地和同伴进行互动讨论。当大家的观点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大家理性地讨论,学会用平等协商的语言进行沟通,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设计出具体方案,有助于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

四、个性调整,培养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潜能,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宜强行规定每一个步骤,而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化想法融入活动中,让他们结合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和调整。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他们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在教学“废旧物品再利用”一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开展创意劳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一个学生遇到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在创作主题上的创意不够,只是想到了可以用废旧材料制作装饰品,却没有从其他更实用的角度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到了用废旧材料制作储物柜、烟灰缸等更实用的物品。还有的学生在活动方式上创造性不足,他们只想到让自己完成任务,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和小伙伴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互动,尝试在云交流平台中进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分析自己哪方面的创造性不足,然后加以调整。如有学生在观察他人的作品后提出:“我的作品不够美观大方,和他人相比有很大的不足,我希望能从这个角度入手,加以改进,创作出既漂亮又有意义的作品。”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得以提升,同时他们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了弥补的方法。

总之,在学生开展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促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融入实践探究,让他们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分析,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

五、搭建平台,展示自我风采

由于学生的能力、个性等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他们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为他们创造展示风采的机会。“成果展示”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劳动经验,而且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展示作品,如展示挂件、泥塑件等物态成果,还可以用手抄报、连环画、小论文等形式展现自己的探索成果。除了展示实体化的成果,学生还可以通过拍摄视频等方式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展示自我风采。

围绕“奇思妙想服装秀”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学生劳动创作之后,教师设置了多元化的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首先设计了线下交流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稿装订成册,相互传阅,这样能让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成果。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服装秀演绎活动,利用班会的时间,让大家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走一下“T台”,这样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搭建了线上交流平台,只要学生有了新的创意,就可以将自己的设计图纸上传到网络上。如果有好几个同学都同意这个创意,大家就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设计衣服,并将相关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不仅如此,教师还拓展了交流空间,让学生倾听其他网友的评价,并让学生根据评价调整自己的创作方案。这样,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渠道展示自己的服装设计创意,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教师可以搭建线上线下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不仅能和同伴进行交流,而且还能和其他網友进行沟通。这样学生能获得更多启迪,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发现更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六、结语

提升劳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打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寻找、挖掘、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认知策略,灵活地跨学科运用知识,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处理问题,开展劳动创造,从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陈峻英.综合实践活动数据驱动评价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1(6):67-69.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劳动教育体验式教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