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与实施路径探讨

2022-06-15 03:50彭江高燕林
民族文汇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实施路径高职院校

彭江 高燕林

摘 要:作为组成高职院校教育构架的重要元素之一,高职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内涵修养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哆唻咪发(do re mi fa)工作法”合理运用到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工作中,能够将传统艺术素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效解决,为进一步探讨、提升广东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质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优化与完善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不仅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艺术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学生打好文化课基础,对于坚持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乐学会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分重要。通过将“哆唻咪发(do re mi fa)工作法”合理运用到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制定一个目标、建立两种衔接、整合三种资源、覆盖四个阶段,在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将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过程中,加强对高职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的深入探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有效解决,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各种创新思想及措施不断结合其中,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一个高效开放、多方协作、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

一、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

(一)从文化素养层面分析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的专业文化课程知识水平较低,特别是某些艺术类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文化功底相对薄弱,存在“重专业课、轻素养课”的情况。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内涵的维度和艺术修养的广度,如果学生对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缺乏应有重视,则可能影响学生提升自身艺术修养,从而影响高职学生整体文化艺术素养水平。

(二)从综合素质层面分析

大部分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对专业课成绩的重视程度高于对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对自身素质拓展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学生偏向追求以掌握专业技术为主,塑造的文化艺术形象和作品艺术表现能力比较单薄,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提高艺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从文学修养层面分析

文学与艺术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强化高职学生的文学修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审美修养,并促进学生艺术创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广东高职院校没有设置通识教育中心、美育中心等专门负责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机构,大部分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没有较为系统的接受文化艺术素养方面课程,文化艺术方面知识储备量有限,进一步深入挖掘艺术内涵的能力受到限制,在创作艺术作品过程中无法更好地发挥文化艺术内涵作用与价值。

二、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实施途径

(一)哆——始终围绕“1个目标”

高职院校在建立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力求使高职学生通过接受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提高自身认识美、享受美、交流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陶冶心灵、培养情怀、享受人生的终极目标。在当今这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兴专业、新兴行业应运而生,未来的创新可能往往源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当面临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挑战时,高职学生更加需要学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高职院校通过全面实施文化艺术素养教育,不仅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而且在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文化艺术思想的启发。想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也要不断强化对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教育[1]。

(二)唻——积极落实“2个衔接”

第一,加强第一堂课与第二堂课的良好衔接。高职院校在对具体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第一堂課教学与第二堂课活动之间的有效衔接,积极创建学生校园文化实践环境,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成立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朗诵协会、书法协会、轮滑协会、茶艺协会、花艺协会等多元化社团,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加入符合自己兴趣的社团。为了有效实现全面释放学生青春活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操、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可定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社团风采文化节”、“社团联合展演”等活动,将“创新、创优、创品牌”作为导向,通过每年的社团风采展示活动使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得到有效提高[2]。

第二,校内与校外艺术实践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校外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将最终教育成果改造成学校的文化标签和宣传名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级和市级的各类活动、比赛中,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与比赛,充分发挥自身对艺术的热爱与关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深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探索最美读书瞬间”为主题的摄影大赛、“传承文化经典”的朗读比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制作比赛等种类多、内容广的校内艺术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创建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浓厚艺术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3]。

(三)咪——加强对“3种资源”的积极整合

第一,积极发挥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优势资源。高职院校须加强对公共艺术教研团队师资队伍的组建与培养,在此基础上成立专门负责全校学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部门,开辟和建设学生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场馆、场地。比如,为喜爱艺术设计学生建立二维手绘工作室、喜爱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建立影视动画工作室;爱好茶文化的学生成立茶艺工作室;为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舞蹈实训室、合唱实训室、演播室、观摩厅等。这些工作室和活动中心不仅可以用于日常教学,而且还能为公共文化艺术课程以及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服务。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专业艺术比赛或活动的时候,应鼓励非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一同进行学习与观摩。在专业艺术教育的引领下,带动高职院校整体艺术素养教育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不仅是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校园艺术品位的有效途径,而且还能使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更加开阔[4]。

第二,充分利用学校驻地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在全面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艺术素养实践教育工作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文化资源,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岭南传统建筑、岭南特色食品、岭南特色风俗、传统的文化艺术等,广州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此外,广州还拥有广东省歌剧舞剧院、广州市歌剧舞剧院、完善校内文化艺术硬件设施,吸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大师将工作室落户到校园,凸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同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5]。

第三,合理运用学校驻地文化艺术产业资源。广州拥有广东省文化馆、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广州美术馆、红线女艺术中心、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国家级和省级的文化艺术场馆,拥有多处文化艺术产业园、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穗联合发布《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提出:“十三五”期间,广州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加大,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多,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文化上市企业数量增长加快,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文化“走出去”取得突破,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新成效。”广州不仅将文化艺术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在全面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能够将文化产业具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先后涌现出原创舞剧《沙湾往事》、《西关小姐》、《醒·狮》、《雨打芭蕉》等文化艺术精品节目。高职院校应该增强主动利用文化艺术产业资源的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探索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追求文化艺术素养教育良好效果,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6]。

(四)发——全面覆盖“4个阶段”

第一,引导学生欣赏美。高职院校要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在校园内部创设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良好环境,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举办不同主题的通识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邀请著名音乐家、画家、演员、作家、诗人等艺术领域知名人士走进校园,组织“粤剧进校园”、“经典诗文诵读赏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发现民乐的魅力”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一项项具体活动时能够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品味艺术魅力。这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建立涵养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7]。

第二,引导学生体验美。高职院校要从不同层面入手,将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演变成文化艺术思想教育重要阵地,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艺术比赛活动。比如,迎新晚会、中秋晚会、国庆汇演、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毕业晚会等。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周末音乐会”、“草地音乐节”、“户外音乐节”、“校园广场舞”等文化艺术活动,做到“人人能参与,班班有活动”,每周由不同学院轮流牵头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结合不同专业具有的个性特征,以展览和演出的方式,为每名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将“文化育人”具有的导向作用充分展示出来,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8]。

第三,引导学生创造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过程中,应加强参与与学校驻地城市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主动创造机会让广大学生参与省、市级别大型演出、活动,并且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亮点,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相关作品或组织策划演出相关节目,开阔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艺术实践平台,比如,第十六届省运会、广东省职教城艺术汇演等。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取得学生艺术实践成果创造良好的环境[9]。

第四,引导学生传播美。高职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期间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可能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某个关键时间点还可能改变人生轨迹。高职院校对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教育效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而且能为学生构建幸福人生提供巨大帮助,使学生受益终身。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文化艺术素养教育是满足学生美好生活需求以及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助推器。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高尚品质层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还能加强学生文化艺术体验,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10]。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过程中,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实施教学的质量和活动效果还需大力改进、提升,需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对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方面整体工作进行整合和规划,使高职院校艺术素养教育活动具有的活力与影响力充分彰显出来。

参考文献

[1]万建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19,000(006):P.97-100.

[2]缪书廷.艺术类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探讨——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卷宗,2019.

[3]贾镨.高职院校教研秘书队伍的现状与建设探讨---以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2020,3(6):63-64.

[4]杨义菊.高职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2021(2015-4):65-68.

[5]陈湘辉.音乐教育对加强非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05):147-148.

[6]王其红,徐雪,杨晓萍.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实践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9(8):5.

[7]王明娟,李颖.高职高专女性文化现状及文化育人策略研究——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2021(2019-2):87-90.

[8]刘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路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31):14-15.

[9]彭远威.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教师视角的調查分析[J].2021(2016-11):5-8.

[10] 潘明东.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以XX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v.40(35):189-189.

[11]甄巍.艺术教育强调文化素养已是大势[N]中国教育报2021-01-22

[12] 沈洁霞.高职艺术素养教育工作路径的实践探索——以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06):155-159.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涉农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编号:YN2021YB16)、“产教融合背景下涉农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编号:YN2021YB35)、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2021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落实困境与纾困之道”(编号:GDGZ21Y047)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编号:GDKM2021-4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江(1982-),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校园文化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燕林(1987—),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实施路径高职院校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