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两栖动物名录厘定

2022-06-15 07:18赵济川杨宝田董丙君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林蛙名录辽宁省

宁 俊,赵济川,周 瑜,杨宝田,董丙君*

(1. 沈阳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2.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物种名录是进行多样性研究、保护、利用以及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随着整合分类学的发展,以及野外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物种或物种新纪录被不断发现,分类系统不断更新。因此,科学的厘定区域名录就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省动物志》(两栖类、爬行类)[1]于1987 年出版,其中两栖类共记录2 目6 科8 属13 种,迄今已有34 年,一直是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后也有学者不断进行研究和厘定修正。这些著作为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编目奠定了重要基础。费梁等[2]对中国两栖动物名录进行了修订,赵尔宓等[3]对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更新。自2015 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在线数据库的方式对中国两栖动物信息进行实时更新(https://www.amphibiachina.org)[4],并在线发布年度性分类研究总结报告。王剀等[5]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一直到2019 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变化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继而发表中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更新名录》。

考虑到近期分类研究进展迅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梳理并更新了截至2020 年底辽宁省两栖动物分类变更情况,更新了辽宁省两栖动物的物种名录。希望通过厘定名录进一步推动辽宁省两栖动物分类研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资料。

1 研究方法

以《辽宁省动物志》(两栖类、爬行类)[1]为基础,依托中国两栖动物检索[2]、《中国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校正名录》[3]和《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5]等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中国两栖类”[4]和“世界两栖类物种”[6]分类体系,整理形成辽宁现有两栖物种名录。

物种学名依据国际物种命名法规相关规定和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研究综合修订。新分类阶元的中文名以原文献提供信息为主。

各物种地理分布型主要依照相关研究文献[7-8],保护等级、濒危等级分别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9]、《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10]进行梳理。

2 研究结果

截至2020 年底,辽宁省共记录两栖动物2 目6科11 属16 种。与《辽宁省动物志》(两栖类、爬行类)(1987)(表1)相比,更改了1 科、3 属、8 种共12处,新增花蟾属、腺蛙属、侧褶蛙属3 属,新增辽宁爪鲵、桓仁林蛙2 种(表2)。

表1 《辽宁动物志》两栖动物名录(1987)

表2 辽宁省两栖动物厘定名录

2.1 科级变动

仅1 科因分类系统变化导致变动。铃蟾属Bombina由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 分出,归于铃蟾科Bombinatoridae[3]。

2.2 属级变动

共3 属因分类系统变化而发生变动,其中2 属为新建立属,1 属为恢复其有效性。

2.2.1 花蟾属

费梁等[11]建立花蟾属,将原隶属蟾蜍属Bufo的花背蟾蜍Bufo raddei列入花蟾属Strauchbufo,拉丁学名更改为Strauchbufo raddei。

2.2.2 腺蛙属和侧褶蛙属

费梁等[2]对蛙科的分类体系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将广义蛙属Rana划分为11 个属级阶元,恢复了侧褶蛙属Pelophylax的有效性,并新建腺蛙属Glandirana。

2.3 种级变动

共8 种发生变动,其中2 种为新种,2 种为新纪录,2 种为同物异名,2 种为分类系统变化导致变动。

2.3.1 远东极北鲵

Nikolskii 在1905 年将俄罗斯海参威的标本发表为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的变种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var.tridactyla。Poyarkov 等[12]通过系统学研究表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的极北鲵分类群与其他地区的极北鲵各成单系,遗传分化较大,支持Salamandrella tridactyla 提升至种级。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发布的“中国两栖类”一文中认为辽宁分布极北鲵(原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应是Salamandrella tridactyla的同物异名。

2.3.2 辽宁爪鲵

Poyarkov 等[13]对东北亚分布的爪鲵从形态和分子数据进行研究,认为分布在辽宁地区的爪鲵(原Onychodactylus fischeri)是一个新种,命名为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

2.3.3 日本雨蛙

在《辽宁动物志》中东北地区雨蛙一直被称为无斑雨蛙Hyla arborea immaculata,此后对东北地区雨蛙的主要争议是其应划分为Hyla ussuriensis还是Hyla japonica。Li 等[14]通过对采自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日本的标本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上述地区的标本在遗传上很接近,认为分布于东北地区的Hyla ussuriensis是Hyla japonica的次定同物异名。

2.3.4 东北林蛙

谢锋等[15]从形态、生态、遗传和生理角度说明东北地区的林蛙居群与中国林蛙不是同一个物种,而是亲缘关系较近的有效种,并根据国际命名法规优先原则定名为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因此,辽宁除凌源和葫芦岛等地分布为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外,其他地区应是东北林蛙。

2.3.5 桓仁林蛙

刘明玉等[16]将辽宁省桓仁县采集到的林蛙新种定名为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2.3.6 东北粗皮蛙

东北地区粗皮蛙曾被认为是Rana rugosa的亚种Rana rugosa emeljanovi。费梁等[2]建立粗皮蛙属Rugosa,并将东北地区样本由亚种恢复为有效种,学名定为Rugosa emeljanowi,Frost D R 等[17]将粗皮蛙属并入腺蛙属Glandirana,学名更名为Glandirana emeljanovi。

2.3.7 金线侧褶蛙

费梁等[2]把金线蛙归入侧褶蛙属,更名为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而文献记载辽宁东沟(现东港市)有金线侧褶蛙分布[11]。

2.3.8 黑斑侧褶蛙

将原隶属蛙属Rana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列入侧褶蛙属Pelophylax,拉丁学名更改为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2]。

2.4 辽宁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型

张荣祖[8]将我国的陆生脊椎动物划分为9 种主要的分布型:北方型、东洋型、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型、东北型、中亚型、高地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南中国型和岛屿型,并制作了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区与分布型表,辽宁省两栖动物分布型摘录如下(表3)。

表3 辽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型

2.5 辽宁省两栖动物濒危等级及保护等级

根据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9],辽宁省两栖动物目前共有极危1 种、易危3 种、近危3 种、无危10种(表4)。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8],辽宁爪鲵为国家I 级保护动物,东北小鲵、远东极北鲵、史氏蟾蜍为国家II 级保护动物。

表4 辽宁两栖动物濒危等级及保护等级

3 结 论

本文在《辽宁动物志》(两栖类、爬行类)基础上,分析并整理相关分类文献,对辽宁省两栖动物名录进行厘定。

3.1 辽宁省现有两栖动物2 目6 科11 属16 种。

3.2 与《辽宁动物志》(两栖类、爬行类)相比较,新名录更改了1 科、3 属、8 种共12 处,新增花蟾属、腺蛙属、侧褶蛙属3 属,辽宁爪鲵、桓仁林蛙2新种。

3.3 辽宁分布两栖类6 种为东北型,5 种为东北-华北型,3 种为季风区型,2 种为全北型。

3.4 目前共有极危1 种、易危3 种、近危3 种、无危10 种;国家I 级保护动物1 种,国家II 级保护动物3 种。

猜你喜欢
林蛙名录辽宁省
我国东北地区林蛙增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八珍”哈士蟆传记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参展商名录
冻不死的林蛙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林蛙王:每一分苦都是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