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地方文献呈缴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2022-06-15 02:47白嘎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出版物出版社图书

白嘎力

(赤峰市图书馆,内蒙古赤峰 024000)

地方文献收集是图书馆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呈缴制度一直以来是地方文献收集的重要手段。呈缴制度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呈缴工作执行情况是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1 地方文献呈缴工作的SWOT分析

1.1 优势S

1.1.1 出版物数量多,种类丰富

呈缴执行主体的出版社数量占优,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6 家(包括副牌社24 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9 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7 家(包括副牌社11 家)。这些出版社每年的出版发行量也很宏大。202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417.51 亿册(份、盒、张)[1]。这些数据表明出版物的数量与种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呈缴需要。

1.1.2 呈缴制度建立与实施历史悠久

我国呈缴相关制度建立并实施历史较长,早在清末时期已经有关于出版物缴送的制度,经历清政府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呈缴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2-4]。如今各个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出版物缴送的相关条例和管理办法,如湖北、内蒙古、河南、浙江、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省(自治区)、市都制定了符合地区实际的呈缴相关条例和相关办法。

1.1.3 地区历史、文化各有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每个地区都有着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乡镇到城市再到省(自治区),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容,有着根深蒂固的地方历史和文化根基,这些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如地方名人、故事、建筑、风俗习惯等,都为地方研究、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以及内容,研究与写作的不断“产出”将间接地为出版事业带来无限丰富的资源。

1.2 劣势W

1.2.1 呈缴对象数量多

作为出版社主要缴送对象的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从197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在增加,2020年达到3 212[5]座(如图1所示),图书馆的增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版社的缴送本数量,势必会造成呈缴压力。

图1 公共图书馆数量统计

1.2.2 呈缴不积极

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免费缴送成为出版社呈缴执行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另外,需要呈缴的受缴者过多也是呈缴困难、执行力不够的原因所在[6]。在有关呈缴的法规中虽有强制性的呈缴规定并对不执行呈缴者采取惩罚措施,但同时惩罚也无意间“抹杀”了呈缴的积极性。

1.2.3 对于地方文献的认识始终不够

公众对于地方文献的认识与了解不够,对于地方文献没有阅读需要,知识需求也不强烈,就像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一样,没有需求自然也就没有供给,出版社相关出版物就会减少。公众的阅读需求也将影响政府出版物呈缴政策的决策和制定,需求少意味着在政策制定上将不会优先考虑,甚至没有相关内容和倾斜,呈缴制度的出台和制定必定会受这种文化需求的影响。

1.2.4 地方文献自身特点导致的呈缴问题

地方文献大部分属于学术型著作,阅读的受众面小,出版周期也长,有些项目类课题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结项,成果出版周期长,数量小。所以缴送对于出版社来说在经济盈亏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灰色文献是重要的地方文献,但是灰色文献的发行只限于内部交流使用,呈缴规定也很少涉及到灰色文献的缴送。

1.3 挑战(外部威胁)O

1.3.1 文献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献,同时让公众通过网络、数据库平台方便快捷地参考、阅读,图书馆都在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作为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而且成果丰硕。地方文献数字化和数字资源利用中涉及到的著作权、知识产权、版权的问题是呈缴执行后衍生的新问题。其中作者、出版社、图书馆三方都有着法律相关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1.3.2 人才欠缺

呈缴工作是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目前地方文献专业人才欠缺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问题,甚至有些地区已经有地方文献工作后继无人的情况出现[7]。

1.3.3 图书馆外包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的一个新兴趋势。外包行业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图书编目外包、数字资源外包就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外包模式。这些传统的业务在图书馆外成为一种经济产业,同时减轻了图书馆自身的业务负担。但是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问题,传统业务知识也正在被人们忽略,尤其是图书馆工作者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正在下滑。同时,外包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地方文献呈缴工作也可能会成为图书馆外包的一项内容。

1.4 机遇T

2005年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8],次年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的通知》[9],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做了重要的安排与部署,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对象。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做了明确的规定,并鼓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结合馆藏开发文化产品[10]。而对于图书馆而言地方文献正是其最能代表地方特色、富有文化底蕴的馆藏。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为出版物呈缴工作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在本法第三章(运行)第二十六条、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一条中对呈缴工作的执行、惩罚事项等做了明确的规定[11]。从此呈缴工作也有了可遵循的法律法规。

2 地方文献呈缴工作的创新策略

运用SWOT分析法将呈缴工作相关的优势S、劣势W 及机遇T 和挑战O 组合,在SO 发挥优势、WO 减少劣势、ST 抓住机遇、WT 迎接挑战四个方面提出提升呈缴工作的策略。

2.1 SO 发挥优势

方便、快捷的特点是推动图书文献数字化的主要动力,对于出版社来说纸质图书并不会没有市场,但是从整体趋势来看数字化阅读将会不断普及,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2],到2020年基本完成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

地方文献大多属于学术著作,出版周期长,出版数量小,所以出版社可以尝试数字化文献的出版,如果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数字资源,呈缴也可尝试通过制作光盘或者网络传送等形式进行,方便快捷,可提高出版物缴送的效率,这些都是纸质图书做不到的。国家、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对地区文化历史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的出版和共享提供资金支持,精简相关的繁琐程序。对在呈缴执行和数量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出版社进行表彰或经济扶持,真正让出版社认识到自己是地方历史文化保护的一员。作为受缴者的图书馆可以为出版社提供图书借阅的便利,如特殊借阅服务的权限,或绿色通道,在读者活动中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做免费图书推介,以此类方式提升出版社的知名度。

地方文献人才队伍是呈缴工作的执行者,地方文献工作具有传承性,对于想要从事并积极投入到地方文献工作的馆员,图书馆要支持并加大这一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帮助其建立长期性的职业规划,满足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成就的需要,这是组织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相互结合。

业务外包可以减轻图书馆人员的业务负担,图书馆可与其开展合作。呈缴工作的执行可以通过外包进行,交由外包企业专门负责呈缴,图书馆只负责呈缴的接收工作,而筛选图书则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业务。地方文献所属的出版社不会只集中在本地区,所以需要一个专门机构与各出版社合作联系,搜集各出版社出版的与本地区相关图书的信息,为图书馆提供类似“点菜单”的服务,专业的筛选也保证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发展、延续与继承,这样的外包形式对于缓解图书馆人力不足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13]。

2.2 WO 减少劣势

图书馆数量的庞大,从出版社缴送执行的角度看可能会是一种负担,但是从开展文化服务的角度看是优势所在。图书馆数字共享的推广工作是充分发挥了图书馆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与优势,利用了网络资源共享的便捷性,而开展的文化服务工程。而且,从地方文献数字化的趋势来看,数字化呈缴也会在将来逐渐普及。

多头呈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版社的呈缴压力。但是,目前呈缴规定中的缴送对象基本都是国家、省、自治区图书馆,出版物被大批的集中到这些图书馆,其中就包含了地方文献,而这些地方以外的读者如果有参考阅读本地区相关文献的需要,是否只能奔赴县、市级以外的图书馆才能享受到相关的参考阅读服务?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长此下去,是否不利于地方文献的利用和参考,甚至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等延伸服务也会受到影响,致使无法开展相关工作?多头呈缴并不是绝对不可行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有地方出版社的市级地区,出版物可以优先缴存到当地的图书馆,按地区“分层呈缴”,从文献收藏、利用等方面考虑都是较为科学合理的一种缴送方式。

对地方文献的阅读需求影响着对出版物的需求。对于地方文献不够了解,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求知欲不强烈,自然难有阅读需求。图书馆地方文献宣传经常局限于馆内,所以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如果将这样的工作交给专门负责宣传的外包企业,效率可能会更高,受众面可能会更广。

2.3 ST 抓住机遇

每个地方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为地方学者的研究与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最终的研究成果以著作形式展现给公众。地方政府要鼓励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写作,如加大地方研究项目的开设、设立地方文献研究基金等。《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出版社的呈缴义务,这些都将成为最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地方研究成果的丰富将带动出版物数量的提升,出版数量的增加有利地保证了呈缴工作的资源供给。

文化创意产品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来源于地方文献。文化创意产品是将文献中的文化历史内容展现和使用结合于一身的产品,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商品”。出版社可以与图书馆共同协作制作文化产品,出版社呈缴的地方文献经过图书馆的精选做成产品,产品上可以冠以出版社的名称,或者注明相关信息,各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多样、百花齐放,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这样以来出版社在得到一部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产品提升知名度[14]。

2.4 WT 迎接挑战

文化创意产品就是要通过产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地方文献呈缴是其重要的来源,只有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才可以从中选取优质的文化历史内容,形成具有吸引力、精华的产品。国家针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扶持政策为地方文献的宣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图书馆数量庞大的馆藏为其提供了更多丰富的资源、内容和主题。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要通过产品的吸引力激发公众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阅读需求,从而提高地方文化历史知识的普及。公众阅读需求就是出版社的出版动力,需求的提高就是出版供给的来源,需求的提高意味着出版社的盈利会有相应的提高,最终间接地推动出版社呈缴工作的积极性。

出版社也可以与图书馆、地区的学者,签订三方写作出版协议。地方学者可以进行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主题筛选最终敲定写作内容,图书馆在文化领域内,接触到的文化学者较多,所以作者的选择可由图书馆负责或者经双方商定选择。出版社负责后期的出版和印刷,资金可以是地方相关研究项目申请后的拨款,也可以是图书馆在经费中拨出一部分。写作完成的著作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将一部分图书呈缴给图书馆,剩下可以作为出版物出售,这样在经济层面上也是对出版社的一种行为上的激励。

3 结语

呈缴工作是地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国家、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离开了重视和扶持,呈缴工作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策略和建议也不能使各个呈缴相关的主体很好地履行呈缴中的责任和义务。地方文献呈缴工作创新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任何一方的松懈都会导致效果不佳。

猜你喜欢
出版物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系列出版物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