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研究

2022-06-16 00:08杨春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提升

杨春燕

[摘  要]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及其体系,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借助数学语言来进行的。面向小学生来发展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一点就是,将数学语言的学术理解转换为通俗理解,转换为能够让学生形成有效体验的理解。

[关键词] 学科素养;数学语言能力;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今天是一个培育核心素养的时代,因此数学教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果从定义的角度来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以及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能力。这一回答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回答仍然显得比较笼统,或者说这些教学目的还是建立在更为细致的目的基础之上的。除此之外,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目的。

数学是注重语言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当人们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时,就意味着这一语言是建立在一般语言特征基础之上,同时又只属于数学学科的。语言的一般意义在于其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介质,是增进情感思想的有效武器,更是交往实践的重要抓手。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教学科学,培养学习对象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是其重要的工作和任务,在数学语言理解、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之上,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知进程中,在师生交流探讨进程中、在生生合作交往进程中,需要借助数学语言进行有效交流和表达,从而展示学生主体的个人风采,提升其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实现综合数学素养的显著提升[1]。本文就以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初步思考。

一、学科素养视角下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再认识

相较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核心素养追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有必要思考必备品格从哪里来,关键能力又如何养成。笔者以为在这其中数学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及其体系,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借助数学语言来进行的;当人们强调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时候,同样也要知道数与形其实是借助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就算是在生活中,数学语言也无处不在,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数量及计算,到类似于“2018年三季度我国一线城市房价增长速度同比为16.9%,环比为-1.8%”这样的表述都有数学的影子。“同比”与“环比”就是典型的数学语言,如果不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就不能理解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房地产的现实情况。因此,无论从日常生活还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来看,数学语言的意义都是非常明确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语言的準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数学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数学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本质上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考虑到小学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教师更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完整性和简洁性[2]。如果学生在理解并运用数学语言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学生的数学语言就处于提升状态。

二、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提升例析

本质上,数学语言能力是指掌握数学语言所独有的概念、术语、定理定义、思想方法和特性并运用数学语言有效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面向小学生来发展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一点就是,将数学语言能力的学术理解转换为通俗理解,转换为能够让学生形成有效体验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首先必须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与重要性,然后找出影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办法。

在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的时候通常会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这两个问题涉及的概念包括分米、米、分数(几分之几)、小数等,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不理解,那么回答这两个问题就会有困难。除此之外,这里还涉及两个换算关系:一是分米与米的换算关系;二是分数与小数的换算关系。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些换算关系,也就无法对这两个问题做出有效的回答。反之,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客观上就是借助数学概念以及等量关系去建立起关于“数”和“数量”认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上面提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建立的等量换算关系进行明确与强调,然后通过具体的数学形式,如1分米=米=(  )米,让学生解决问题。于是学生在头脑中就可以形成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

再如,在获得了“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认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来促进学生对这一表述的准确认知。具体的做法可以是结合相应的实例,让学生在实例与数学语言之间进行对应,比如说:在上述1分米的基础上进行变式——10分米是几分之几米,10毫米是几分之几米……除了教师提供变式之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变式。事实证明,只要前面的基础扎实,学生在后面的自主举例的过程中就能完成得比较顺畅。若做到这一点,则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会得到提升。其中的原因在于,学生要想成功地举出例子,那他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就必须有准确的理解,而为了获得这种准确的理解,他又必须进一步加工教师前面所举的例子以及相应的讲解。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来自学生自己,因此学生会对教师讲授所用的数学语言、数学问题中的数学语言进行精加工,而一旦有了这样的过程,或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有自主的力量,那他们就会对数学语言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此外,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笔者的研究经验,教师最佳的指导时期,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然后又特别想取得突破的时刻,这个时候学生的动机最强,对数学语言的记忆与理解效果最佳。

三、借助数学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提升小学生数学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理清学生思维与数学语言之间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原因就在于思维与语言之间,原本就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得到提升,那一定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反之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那也要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思维去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自然能得到发展。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之后,再去思考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来表征自己的思维,那么语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把握好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的“形”与“神”的关系,而对这一关系的把握准确与否,是本研究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时间跨度,要进行前期的评估与后期的评价。事实上可以通过对部分四、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研,以及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做归因分析。研究表明,在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发展是比较明显的,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是比较明显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抓住这个契机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具备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具备一定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之一[3]。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细致研究,以通过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来引导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家成. 培养小学生數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 中国教师,2012(1):69-71.

[2]  唐慧彬.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5):49-51.

[3]  周武胜,罗忠强. 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小学教学参考,2014(35):74-75.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提升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