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

2022-06-16 08:56李亚宾河南省西平县金刚初级中学
灌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李亚宾 河南省西平县金刚初级中学

一、引言

心理素质作为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内涵,其在维持动力以及调节个人身体素质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小学体育学科教育中强化对学生的意志形态的培养,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讲授,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等,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以下将从体育锻炼对强化学生身心健康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强化措施进行分析。

二、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磨炼学生的意志

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是非常多的,很多学生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根本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这会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的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解决,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些技术动作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在练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不断地克服困难,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吃苦耐劳的劲头,在应对困难的时候才不会退缩甚至逃避。体育锻炼具有强身健体及娱乐的功效,能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的运动,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且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挥,培养他的坚强意志,使其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形成吃苦耐劳的心理素质,能够提高对生活及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发泄不良情绪

体育锻炼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其身心放松,不良的情绪得到缓解,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性格,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使得心理的疲劳充分消除,使其生活及学习有质量。通过研究证明,人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人体的四肢运动及血液循环的加快,使得人们忘记了内心的烦恼,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和释放,并且学生们处于比较敏感时期,容易受情绪影响,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及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对于人的体质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使得神经系统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增加其灵活性和灵敏性,还能够缓解及压力,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三)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培养人的社交能力

在中小学时代,对其进行形成正确的自我肯定意识,正确了解自己对待自己很关键,而体育运动有利于他们对自我进行教育,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断认识自身的不足,充分做出评价,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充分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端正自我意识。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够营造非常良好的氛围,通过体育锻炼及比赛能够使得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并且在学生们进行体育比赛的时候,使学生能够懂得在比赛中良性竞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能够使他们互帮和互助,团结合作,充分提高其社交能力,使得学生在一个比较适合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体育运动能够使得学生乐于与他人进行主动沟通,使其很容易融入集体之中,使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能够使得中小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形成热爱集体并且与他人相处融洽。另外,体育竞赛是对抗性很强的团体项目,需要同队人齐心协力,配合默契,互相信任及理解,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对人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人的发展及人格的健全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

在当前学生心理问题出现频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许多中学也逐渐意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一)部分学校重视不够

目前,仍有部分中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投入过多的重视,尤其在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的招聘上依然有所缺失,同时也尚未构建完善的心理问题检测体系,并且还抱有不出事就不防范的侥幸心理,这将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及时地被发现和预防;另外,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许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只是简单开设,而没有专业的人员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这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难以得到提升。

(二)专业人员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是一项科学、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欧美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都具备硕士、博士学位。根据我国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有些学校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都没有相应心理辅导能力。目前,我国需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训练有素、专业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学生认识存在偏差

因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起步时间较晚,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使其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往往处于放之不管,或者认为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就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意愿的学生对咨询机构也有所避讳。同时在忌讳他人眼光的情况下,许多同学也难以增强自身心理辅导的自觉性,进而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全面性难以得到提升。

四、中小学体育锻炼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设施落后,无法跟进素质教育的需求

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但需要拥有专业素养的体育教师,更需要体育基础设施以及专业的体育活动场地,给予学生们充足的发挥空间。但是在我国的一些中学内,其体育设备不够完善,活动场地狭小,很难满足学生的集体需求和个人需求,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二)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仍然有些体育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思维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不遵守体育教学的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单一,重复,致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长期发展。但是,在体育被纳入中考考试范围后,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学校不再占用学生们的体育上课时间,但大多的学校都是应试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通过考试,而非以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背景。虽然学生们的部分体育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仅仅解决了表面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文化课而言,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都会有严格的规划和安排,但是相对于体育教学,仍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随意的问题,大多数体育教师会随意安排课堂学习内容,不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们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就盲目进行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体育动作不标准的问题便显得尤为突出,很不利于学生的长期体育学习。或者只训练中考的考试项目,例如跑步,跳远等项目,不断重复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们会产生厌烦心理,消极面对课堂,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对课上老师交代的任务敷衍了事,进而严重影响体育水平的提升。

五、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不一样,每个班级每周都要上两节体育课,而且每个体育老师都要负责好几个班级,这将使得教师对不同个体进行针对性指导的难度加大,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将需要做好相应的分层设计工作,切实优化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效果。

(一)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健康心理倾向

健康的精神品质包括自信心、自控能力、意志力、坚强、勇敢、爱心、竞争意识等。当前部分中学生依然存在任性、孤僻、接受能力差、缺乏合作精神、消极、自负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强化和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

1.在理论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期间学生通过小组体育活动合作的方式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同时也将能够在体育竞赛中磨炼意志、强化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激能力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在跳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向学生反馈成绩,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力争获得更好的成绩。对体质不佳的同学适当地降低体育成绩要求,并且需要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由此更好地强化学生终身运动、不断拼搏的精神,这也将成为引导学生增强不卑不亢心理的必要保证。

2.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目标指导下拼搏奋进,同时在团队中发挥自身的运动潜能,以此为获得胜利提供必要前提。在此期间,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强化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为提升自身身心发展的健康性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练习实心球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训练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队长,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老师根据小组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请同学们自行作出规范性动作。在实践中,教师会巡回指导,个别纠正,并在任何时候进行测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体育中考的标准优化自身运动方式,并且在每一次自我评价中评估自身的进步与退步程度,由此更好地实现自我反思,同时也能够在进步中强化自身的自信心。

(二)重视学生个体,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需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得学生能够在内心意愿的推动下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同时也将能够更好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400米田径赛跑中,在征询学生意见后,可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使得学生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下激发运动的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要及时获取信息反馈,并且基于反馈的信息内容判断师生关系的现状,以此做好反思工作,切实对师生间存在的问题要主动进行纠正,消除与学生间的隔阂。并且通过课堂上体态、态度、语气语调等内容的转变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进行武术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置“武术赛”的形式将武术技能融入体育游戏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就获得分数,进而使得武术技能得到夯实,并且可以设计长跑、蛙跳等游戏对学生的灵敏性进行训练,以此达到专项训练的目的。并且教师还可以设计“前进比快”的体育竞赛活动,共同参与到游戏竞赛中,使得体育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得到提升,进而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奠定良好基础,这也将为缓解学生学业压力、释放内心情绪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口。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体质,同时还能够使其在个人运动以及团队活动中释放学习压力,增强参与运动的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形成健康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不同能力层次个体的发展特征,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到体育运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赛中的输赢,直面人生中的挫折,进而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形态提供必要前提。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不仅要学习文化课知识,也要从中小学就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多元化的体育项目适当地释放自身的压力,以此以更加良好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与生活中。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小“运动员”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