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而建,与社区共存—2—022年普利兹克奖首位非洲建筑设计师弗朗西斯·凯雷

2022-06-16 04:55编译夏霖
至爱 2022年5期
关键词:凯雷利兹社区

编译|夏霖

我希望惯例和定式得以改变,人们勇于追求梦想,敢于冒险。富有之辈不应因富有而糜费资源,贫困之家也不应因贫困而放弃重塑生活品质的尝试。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品质生活,每个人都值得享有美好与舒适的机会。个体之间休戚与共,气候环境、民主议题、资源匮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 —弗朗西斯·凯雷

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献给奥古斯丁大帝的《十本建筑大集》中提出建筑的三原则:坚固、实用和美观。受此启示,在由著名建筑大师、“摩天大厦之父”路易斯·沙利文设计的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奖章上,镌刻着三个词—“坚固、价值和愉悦”。这三个代表普利兹克建筑奖价值取向的词,深刻揭示了建筑所代表的实用、情感与社会价值。今年3月15日,202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再度揭晓。出生于布基纳法索的弗朗西斯·凯雷(Francis Kéré)获此殊荣,成为首位来自非洲的获奖建筑设计师。凯雷在被主流社会所忽视的弱势地区创造性地利用社区的本土材料,在一砖一瓦间凝结建筑智慧,使空间不再是孤立冰冷的砖瓦,而成为联结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立体交互体验,为弱势社区注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正如普利兹克先生所说:“他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名奉献者,在那些常常被世界所遗忘的土地上,他为不计其数的民众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体验,凯雷的建筑作品集美观、谦逊、大胆和创新于一体,以建筑品格和个人风范的完美统一,坚定地承袭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使 命。”

01 甘多小学

凯雷的祖国布基纳法索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低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电力和基础设施,更谈不上建筑,但凯雷对建筑的第一次感知却来自于此—家乡甘多。“我记得我祖母坐在只有微弱灯光的房间里讲故事,而我们则紧紧挤在一起,房间里回荡着她的声音,也将我们包围在其中,她招呼我们靠得更近一些,形成一个安全的所在—这是我对建筑的第一次感知。”作为村长的长子,凯雷是村里第一个上学的人,但甘多没有学校,所以他7岁就离开了家人,在滕科多戈缺乏通风和采光的小学教室里学习。20岁时,他背井离乡前往德国勤工俭学,并获得了建筑学学位。远离家乡的凯雷心系故土,决意将自己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带回祖国,从自己在欧洲的建筑塑造和设计中汲取精髓,与家乡的传统、本地需求和习俗结合在一起,回馈养育他成长的故土。他发起成立了凯雷基金会,在国际上筹措款项,打造了他的第一个建筑作品—甘多小学。

甘多小学为凯雷的建筑理念奠立了基础,那就是要为社区打造一个动力源泉,于功能上满足基本需求,于本质上弥补社会不公。他以现代化的实体设计和有限资源应对酷热高温和恶劣照明条件带来的建筑挑战;以坚决的社会信念克服来自社区内部的不确定性。他将就地取材的黏土经过水泥强化,形成热量聚集的砖块,可将凉爽的空气保留在室内,同时又能让热量通过砖块天花板和宽大的悬空高架屋顶散发出去,从而在没有空调的机械干预下实现通风。这个项目的成功使学校的在读学生人数从原先的120名增加到700名,并进一步促成了2004年的教师住房项目、2008年的学校扩建项目和2019年的图书馆等项目的建设。

从构思到完成,当地群众都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劳动和资源,在建筑师对本土材料创造性的运用和现代工程理念的指导下,几乎全凭人工建造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在布基纳法索,好的建筑就是一间教室,你可以坐在那里,让滤过的光线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进入,照在黑板上,或洒在课桌上。我们怎样才能带走太阳的热量,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光线呢?要创造气候条件来提供基本的舒适感,实现真正意义的授课和学习,体会教学的乐趣。”凯雷说。

02 医疗与社会福利中心

甘多小学的成功使凯雷在2004年获得了阿迦汗建筑奖,并激励他于2005年在德国柏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凯雷建筑师事务所。甘多小学的示范力量,早已超越了布基纳法索,盛名远播到更多的国家,肯尼亚、莫桑比克和乌干达等地也纷纷效仿。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而言,可持续性不仅是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同时也是阻止不必要的能量增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而言,问题恰恰是极端的高温,而非严寒。凯雷在非洲的建筑作品及其建筑理念取得了空前的效果,不仅为儿童提供教育、为病患提供医疗,还为成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和培训职业技能,从而服务整个社区,并帮助社区的未来实现稳定发展。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建筑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02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审委员会认为,凯雷用他的实践摸索出了答案。凯雷深知,建筑关乎的是目标而非实物,是过程而非产品。他以其全部作品向世人昭示:根植于当地的材料,能够创造无限的力量。他的建筑,为社区而建,与社区共存,直观反映出社区的方方面面— 从建造、取材、规划到社区的特质都已融入建筑。建筑与其立足的一方土地密不可分,亦与置身其中的使用者息息相关。它们的存在毫无矫饰,却散发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凯雷投入社会参与其中,形成了一种灵活的、自下而上的方法。同时,他在处理复杂的建筑方案时,又毫无困难地结合自上而下的最佳流程。他兼备本地和全球视野,早已远超美学和善意层面,因此他有能力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

为了能为地球上数十亿的居民提供足够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势在必行。面对不断迭代的技术革新及建筑使用和再利用的议题,凯雷直指问题核心,提出关于建筑持久性与耐用性的意义所在。同时,他对于当代人文主义的阐发视角,也融入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深厚敬意,以及对精准性、设计规范和不成文规则的深切关注。身处危机中的世界,面对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和世代更迭,凯雷明示了建筑实践继往开来的基石所在:社区意识和叙事价值,正如他秉持共情之心、满怀自豪之情向世人娓娓道来的那样—建筑可以成为一座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源泉,带来持久的幸福和快乐。

猜你喜欢
凯雷利兹社区
2022年普利兹克奖:弗朗西斯·凯雷成为首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非洲人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以建筑的力量回馈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回去睡觉
THE CONCEPT OF BOKEH LIGHT EFFECTS IN PHOTOGRAPHY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公司秃鹰”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