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江苏现代产业体系

2022-06-17 19:04丁荣余
唯实 2022年5期
关键词:江苏消费体系

丁荣余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更加坚决彻底地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加快实现江苏发展的凤凰涅槃。要求江苏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跨过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坎,实现产业发展根本性突破。这也是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江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应对。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工作。

发展科创经济

发挥江苏科教资源富集、制造业基础深厚两大突出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黏合度、整合度、融合度,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创业经济体系,塑造与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不同的创新特色。

重点发展科创型企业。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鼓励以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创业,孵化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创型新生企业,把创新种子广泛播撒到江苏各经济集聚区。江苏已有6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细分行业的“潜力股”,可给予更多政策扶持,支持科创板上市企业加快发展、提升能级,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支持开发园区从产业园升级为科创园。江苏的园区经济高度发达,但不少园区创新浓度和产业层次不够高,可以在这方面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树立明确的导向,促进更多园区提档升级,做强研发、设计、孵化、服务等功能,不断提高创新对园区发展的贡献度。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过去五年,江苏高校的发明专利转让率只有16.08%,产业化率只有17.56%。促使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使科研成果收益与个人利益紧密挂钩。应鼓励研发机构采取团队控股、个人持股等模式,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利益,解决好制约成果转化的最大障碍。依托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面向应用转化开展概念验证,提供技术熟化支持、商业模式设计、小试中试场地设备、金融资本和项目落地对接等服务。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生产经营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队伍,助推成果转化。

鼓励创客经济发展。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更多充满活力的创业空间,为科技创业者提供更多平台、更好服务,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这也是缓解当前青年就业压力的有效举措。

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组织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技术发展模式、商业模式、企业形态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江苏应将数字经济放在战略主导地位,以全面数字化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企业建设。今年9月份日本政府设立数字厅,全面领导实施数字化改革战略,其思路值得江苏借鉴。

构建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从结构关系和功能提升的层级来谋划布局,加快形成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生态优势。重点是打造数字大脑,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要素的共享。深度挖掘江苏庞大产业体系蕴含的数据富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数据资源优势,为江苏现代产业体系领跑全国、赢得未来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数据要素标准化,强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立数据交易市场,以更高效利用数据资源来创造更多的生产力。目前北京、上海已经有数据交易市场,江苏应加快追赶的步伐,布局建设数据交易市场、算力交易市场。

高度重视并敏锐布局数字化新技术、新模式发展。顺应虚拟现实和社会现实、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数字货币催生的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如结合人体行为体征的新支付模式等,有着丰富应用场景和巨大发展前景。元宇宙是数字经济的高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是一个历史性机遇,美国脸书公司正在谋划发展元宇宙新形态,值得江苏关注。江苏特别是苏州在区块链、人脸识别包括源于这些概念而发展的前沿新兴产业上,已经有一些探索,无锡的物联网产业拥有一定领先优势,江苏应努力走在前面,实现更宏大的愿景和目标。

大力引育数字化人才。江苏省委财经办在调研中发现,江苏数字化人才比较匮乏,不仅缺技术型人才、管理人才,也缺教育人才和产业工人。应研究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专项扶持政策,动态定义数字化人才标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专业,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数字化人才。

发展“双碳”经济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双碳”既是一种倒逼、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江苏有条件主动作为,把“双碳”压力作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机遇,强化碳减排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集成融合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江苏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近七成,煤炭消费碳排放占比则超过七成,江苏能源结构的调整对“双碳”最为重要。江苏海上风电、光伏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要有序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分布式光伏和集中电站,加快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同时抓紧完善生态,形成经济产业。同时,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分布式微电网,立体推进和发展“双碳”经济,把江苏产业优势发挥好,形成新的产业发展业绩。

战略性谋划“双碳”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把能耗“双控”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重视能源布局和产业布局的协调,既降低碳排放,又抓住技术突破催生新兴产业,使江蘇因“双碳”而发展的技术更多地服务全国。大力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材料、储能等都是具有广阔空间的大产业。发挥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的“乘数效应”,围绕高效安全储能、氢能、碳捕集等技术领域,布局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和企业。

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苏南产业向苏北梯度转移是南北双方的需要。常州、苏州、南京的单位能耗都比较高,有效组织产业转移,将产业转移与技术提升相结合,统筹考虑减碳、降污、减排等工作,可有效推进苏南产业升级、苏北经济发展与无碳能源的利用,从而从整体上实现全省产业空间的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同时,减碳降能可以作为一项政策工具,有效地调动和组织南北产业的高效转移,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BE1A7AD5-28DF-4BAE-8F77-B9897E061276

通过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推动节能减碳。江苏的物流水平离世界先进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省物流费用占比是13.8%,如果通过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降低3—5个百分点,可以大幅提升效率,也可为“双碳”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消费经济

当前,消费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与消费升级并存的局面,整体上不容乐观。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应对各项消费包括政务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在有关政策上切实做出调整。建议把重点放在更好地满足新生代的新需求上,解决好供给与需求错位的问题,同时从基础因素入手,持续优化收入结构,增强人口支撑能力,扩大能消费、敢消费、想消费的群体规模。

积极推动消费供给创新。当前,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习惯、模式与过往相比有巨大的变化,科技、时尚、文化、体验消费逐步兴起,同时教育培训、保健保险等一些带有“应对生产生活压力”性质的发展性消费也在增加,传统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条件下的消费需求。一些企业已经在做出改变,如波司登针对年轻人时尚新潮需求做出了一系列设计和营销调整,近几年在服装行业取得了亮眼的业绩。作为政府,应当通过有针对性的支持和管理政策打造更有利于构建新消费业态、创造新消费产品的大环境,支持企业以新供给追随时代、引领时代,为消费引擎增添新动力。

调整消费结构推进共同富裕。居民“不富”是消费能力上不去的根源,也是消费结构优化的最大制约。据复旦大学专家测算,中国前1%的人口拥有14%的财富,仅比美国前1%的人口所拥有的财富占比少1个百分点;中等收入群体虽然超过4亿人,但仅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0%左右,总体上贫富差距仍然较大。这直接带来了消费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乃至畸形现象。可以通过政策设计和创新,把健全完善一二三次分配体系、支持“先富带后富”、拓宽新型就业形式和渠道与消费结构的改善有效结合,在不断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同时,实现消费整体水平及特别困难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推进共同富裕。

着力增强人口支撑能力。当前,我国每年新增60岁以上人口约2000万人,新生儿约1000万人,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比10年前提高5.44个百分点;江苏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21.84%,比10年前提高5.8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在中长期持续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消费形成较大制约。江苏要从两头入手,综合施策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提高生育率,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老龄经济、健康经济,有效释放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消费需求。

发展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往往是产业高地、高峰之所在。江苏的平台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消费领域和生产要素领域均缺乏头部平台企业,这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大短板。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发展区域型、行业型、龙头型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广大制造业企业改善生产组织和管理决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使全省制造业的价值获得显著提升。可充分发挥苏州工业互联网展示服务中心的作用,在更大范围提供服务,避免重复、低效投入,如沙钢的物流自动化处理平台,完全有条件推广到全省钢铁企业中。针对平台“赢者通吃”效应的特点,找准竞争优势领域,政府、企业共同发力,在制高点上有所突破。

切实壮大服务和商业平台。江苏拥有庞大市场优势,可以更大力度地强化组织和支持,在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互联网平台等方面打造龙头,发挥龙头平台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放大平台在资源整合中的巨大能量。积极打造生态型企业和平台,特别是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服务等产业,加快建设更多专业性、龙头型、行业性的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能够在全球范围高效聚合资源的优势,增强江苏产业的整体韧劲和竞争力。

打造江苏产业新高峰。无平台就难有高峰。当今科技和产业正进入由巨型企业引导和掌控创新的时代,江苏尚没有真正能够主导产业生态的巨型企业,企业在全国、全球缺少高度。江苏产业要达到新高峰,就要更多地关注国际前沿产业发展,明确科技和产业战略方向,培育江苏的领军型创新型平台型企业,培育产业领袖,形成江苏的巨型企业。

强化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动能。重点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深化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特别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高水平打造现代商贸和物流体系,完善建设用地、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健全多层次地方金融市场,发展知识和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积极争取创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示范区。

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切实把“三个区分开来”和“三项机制”落到实处,宽容失败,包容失误,从而激励社会各方面敢于创新、追求创新、热衷于创新,以更充沛的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动力。

形成激发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的机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千千万万的创新型企业家。应建立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厚植企业家成长的土壤。建立提升企业家能力和素養的体系和机制,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培训交流、典型引领等方面,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励企业家守正创新。注重在新一代企业家中培养产业领袖。

科创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源,数字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新要素、新基础,双碳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消费经济是幸福民生的重要体现,平台经济是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标识,五方面经济跨界交融、联动促进、协同演进,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融汇成江苏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五方面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高质量加快建设江苏现代产业体系,是江苏发展迫切的任务,也是江苏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财经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戴群英BE1A7AD5-28DF-4BAE-8F77-B9897E061276

猜你喜欢
江苏消费体系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图说江苏制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