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2022-06-17 23:34王晖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王晖文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是独立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想法,在学习时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将带领大家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数学教学,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开展更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认知差异;研究

一、引 言

数学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涉及的内容范围广、领域宽.通过数学科目的学习,学生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传统的教学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知识,而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缺少学习的耐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会让学生更加排斥数学这一学科,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持续降低.由此可见,每位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意义

小学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教育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具有差异性,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进行全面学习,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具有认知差异,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必须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让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師可以适当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力量,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无法完成数学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厌烦感,越来越讨厌数学这一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该从知识的难度和习题量上进行准确把握.教师先布置最基本的学习任务,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有效完成习题练习,然后再布置一个额外任务,额外任务的难度稍微有所提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成额外任务.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基础差的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还能够拓宽基础好的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难度系数大的习题,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自主钻研,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点当中的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将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作出假设,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掌握较难的知识内容,还能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行差异化教学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促使学生跟随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点.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学生的智力而言更加重要.即使天赋好的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将好的天赋利用在其他方面,这样的学生同样不能够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若学生的天赋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他对学习数学特别感兴趣,他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数学知识,从而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愉快的学习,减少学习带来的压力感,让学生爱上数学学科.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具有认知差异,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认知情况制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讲解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的认知差异使教师不得不使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才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在基本的教学情况上,将教学知识设计成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题目,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根据问题来阐述自己的内心想法,让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培养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科目中进行全面发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具备更加严谨的逻辑,从而在考虑事情时,可以更加理性.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好的课堂方向去学习数学知识,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感受非常差,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厌烦情绪的出现.新课改的提出能够促进数学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跟随时代的步伐,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将学生设立在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现有的问题

(一)差异化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落实

差异化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原因有三:(1)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与教育不同,他们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也不同;(2)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优劣与差别;(3)学生的基础不同.原先学生同时上学、同时放学,学习有主动性的学生或许会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学习成绩、习惯会与别的同学有区别,但差异不大.现在有了各个培训与先学班,有些学生就比别人多学了一些,多上了一些课,能力、知识基础明显优于别的同学.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看见、要尊重,还要结合他们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遗憾的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教师是认可、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差异化存在的规律与原因,也尝试把学生的差异化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在具体的操作中,没有把差异化教学落到实处,使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层次性的要求,影响教学质量.

(二)教学没有计划性与目标性

教学计划与目标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方向,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保障.尤其是有层次的计划与目标,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小学数学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他们的计划被整体的教学大纲牵着走.教师在计划中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自己的教学节奏.当然这从整体的教学原则、进度来说没错,但是计划太笼统、不清晰、不简练,没有可操作性,对于课堂教学没有帮助.另外,关于目标性,学生既然有差异性,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制订目标时要把这些差异因素考虑进去,才能帮助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够得着的目标而努力.可惜教师要么没有目标地教学,要么在制订目标时没有把差异性考虑进去,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驱动作用.

(三)对学生的评价也没有尊重差异性原则

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根本.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能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提问、评价,甚至交流,其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恢复、增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差异性评价,它有针对性、穿透力,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达到一针见血的评价效果.可是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没有尊重差异性,没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教育或者引导不强,难以实现通过评价增强学生信心、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四、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方法

(一)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数学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时,必须考慮学生的认知差异,从每位学生的认知情况开始分析,制订一个满足所有学生的教学计划.对学习基础扎实、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练习,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锻炼这部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不主动学习的问题,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学习水平中等且认知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分类,将重点知识和重点案例进行讲解,将重点内容通过举例的方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技能,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复学习,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对于认知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降低教学要求,对重点知识进行多次讲解,让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知识技能,从而掌握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

(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差异化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存在认知的差异,其接受数学知识的效果也各有不同.教育不是对一个人而言的,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是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而不是一味地“我”认为这样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点,需要站在每位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他们的数学基础不同,对数学的反应能力也具有差别.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在教学时灵活调整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时,从简单的数学学习逐渐增加难度,从而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促使学生将“要我学”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我要学”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不应该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想法对于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只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表面,应当从学生对知识能力的理解和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保持愉悦的心情.

(三)构建差异性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构建差异性的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改变学生的自卑情绪,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加自信.数学教师在对基础成绩好、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基础知识弱、认知能力差的学生,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方面进行重点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够帮助认知能力差、基础弱的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教师可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自身建立起健康的人格特点.当面对认知能力极差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结束语

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同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学,使每位学生得到基本的尊重,从而加强学生对自己的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当然,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就是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就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差异化,构建差异性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根据现代化的教学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改变,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计划地养成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出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理性判断基础弱和认知能力差的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给予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好感,从而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思绪集中在教师的讲课中,使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更佳.

【参考文献】

[1]李蓓蓓.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差异的小学数学驱动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2019(Z2):109.

[2]陈元芳.关注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10):48.

[3]虞益锋.小学低年级数学复习课探索:以“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8(6):71-73.

[4]谢东伊.小学数学“差异化”学具的应用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7(35):58-59.

[5]张鸿.遵循认知差异,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1):169.

[6]孟令君.正视认知差异,让科学课堂更精彩[J].新课程(小学),2017(05):7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