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2-06-17 23:34张希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教学方法

张希勋

【摘要】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 ,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教师需要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从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方法;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生本理念的落实,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个中心,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精神,提高自身的专业数学教学能力,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新颖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常是靠感性思维认识事物,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甚至是把小学生当作成年人去设计教学步骤,这就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在应试观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师不能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总是按照讲解灌输的模式进行知识传授.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就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只要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内化,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理想的分数,这样也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想法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思考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对于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对于学习内容不产生兴趣,也就很难主动地去探索与认知,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目前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目的是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而很少考虑学生对于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学生是不是可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而很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不注重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也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问题,不能结合生活情境考虑数学知识与生活有什么联系,更不可能利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与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学习动机,没有充分认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与经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教师只注重理论灌输而不注重数学联系生活实践有关,数学教学脱离了生活实践,这对于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必然感到抽象、晦涩、摸不着要领,从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数学学习效率也很难得到提升.

(三)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新课标倡导生本教学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学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学模式.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灌输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被挤压,学生不能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接收教师的指令被动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很难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不能通过直观的示范、案例或实践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悖的,也限制了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对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

(一)密切联系生活

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学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应用,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知道这些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这是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掌握,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思路,明确生活是数学逻辑思维形成的源泉,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重要工具.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相关知识点时,教师知道认识钱币是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在学生认识人民币之后,并不能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而应该进一步地让学生学会运用人民币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开展“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并进行对话,探究相关人民币的计算问题.这样学生就把对人民币的感性的认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

(二)突出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落实数学技能目标,还要注重落实情感目标,并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可塑性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同时进行美育、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如在教学“认识时间”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时间,增加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要让学生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养成用逻辑思维认识事物的习惯,形成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在探索中不断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学体系.如在学习“图形与转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各种样式的图形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流程,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拼接图形,结合生活让学生想象各种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探究中得以开拓,在操作与实践中产生新的创意并且通过操作实验进行验证.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直观化,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角,让学生结合生活探究角,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想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需要准备好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剪刀、三角板、钟表模型、纸扇、多媒体等教具,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感知.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准备好钉子板、小棒、纸条、硬纸、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形纸片.通过这些学具亲自动手实验,能够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角,以及这些角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位置,引导学生进入“角的王国”.为了给学生更具体的感知,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剪刀、三角板、钟表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上有角吗?角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这些物品上角的位置.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数学课本上有几个角,纸扇的角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角,最后让学生通过纸片折叠的形式,制作出“角”,并说出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而后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先剪出不同的角,然后想方法进行比较,最后他们发现把两个角折叠在一起的方法,就可以很直观地比较出角的大小.从而在互动探究中达成学习目标.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利用自制学具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动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动手操作、观察体验的过程,符合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其中兴趣是学生掌握与内化知识的重要条件.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师所采取的是讲解灌输、学生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按教师的指示被动地学习,很难产生问题意识,也缺乏主动探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有了问题就习惯性地依靠教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喜欢动脑,也不喜欢与同伴进行探究,因为通常是教师自己提问题并由自己解决,学生没有形成问题意识,也就很难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探究动力,更不能有效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自主思考有效的解決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具有问题意识,才能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否则数学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提出问题:三角形有三个角,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有什么规律?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数学实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们相互探讨,剪一剪、摆一摆,有的学生用量角器对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测量并得出结论.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因为用量角器进行度量的方法虽然可取,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能不能用更稳妥的方法来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又兴趣十足地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剪下三角形的三个角摆在一起,发现这三个角恰好可以组成一个平角,即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为180度,由此得出了结论.有的同学将四边形进行剪裁、对比,分割成三角形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结论.再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时,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如果教师只是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灌输,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动力.于是,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奶奶生日那天要吃蛋糕,奶奶说好东西不能自己独享,小明说:“我吃蛋糕的六分之一就行了,其余的分给弟弟、姐姐、爸爸和妈妈.”奶奶夸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个蛋糕五个人分,小明要吃其中的六分之一,奶奶为什么要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所吃的蛋糕比其他人多还是少?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有的学生通过画线条分析,将线条分成五份和六份,各取其中的一份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了结论.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理解了分数的概念,明确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在以上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在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这样学生边动手实践,边结合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感受到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形成质疑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探究热情

合作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对于数学当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将其设计为探究主题,作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的总探究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探究活动的深入与有效.教师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互动合作,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超市购物”的合作扮演游戏活动

,把课桌重新摆放,设置成超市的格局

,学生们分别扮演售货员与顾客,演绎购物活动.在购物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加法与减法运算,顾客需要计算自己购买的物品共花了多少钱;在收银台结算时,收银员也要计算应该找给顾客多少钱.在这样的互动与交流中学生巩固与内化了本课知识.再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圆的不同图片,

先让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中寻找圆,

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圆的卡片,根据圆的图片,制作不同大小的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中,相互探讨圆的特点,概括圆的性质与内涵,学生们能够在其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认识到互动探究的重要性.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剪刀、纸片等,剪出左右两侧对称的蝴蝶,完成后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想象与思考,在小组合作动手再剪出其他左右对称的图形.同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可鼓励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剪出更多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样小组内需要进行有序的合作互动,制作出多个轴对称图形,学生的探究动力也增强了.小学生乐于表现,集体荣誉感较强,在探究过程中每个人都非常踊跃,期望能在比赛中取胜,为小组争光.这种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数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3):6.

[2] 曾志勇.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未来英才,2015(8):12.

[3] 王华春.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4(5):83.

[4] 宋开红.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0.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创新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