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2022-06-17 15:00黄四平陈有路杨波
兰台内外 2022年15期
关键词:纸质档案技术创新互联网+

黄四平 陈有路 杨波

摘 要:本文从分析互联网+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内涵入手。“互联网+”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在人才培养、创新思维变革、纸质档案保护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新机遇,提出通过搭建高层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高效综合服务平台、文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JZ100);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02);大学生创新项目(XYSFXY125)

从2012年11月“互联网+”概念提出,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正式推出“互联网+”行动国家计划以来[1-2 ],“互联网+”就以跨行业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社会发展等为特征,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济创新方面迅猛发展,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也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但是对“互联网+”与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路径研究较少。

本研究从“互联网+”视角,对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互联网+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提供新机遇,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来实现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1 “互联网+”及互联网+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内涵

1.1 “互联网+”文物保护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极大促进二十一世纪科学的理论创新、技术革新不断进步,为经济爆发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互联网+”就是把以互联网为根本特征的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生产和创新中对各要素的集成和最优化作用,形成不同于原来的生产和创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水平[3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融合,促进传统行业的跨越式发展[4 ]。“互联网+文物保护”[5 ]就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融入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创新思维,发挥互联网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自我革命、自我创新,实现文物保护、利用的根本性变革。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6 ],文物保护、文物展示、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迅速展开,对文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再创造、再创新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的主旨思想。

1.2 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

纸质档案作为文物的一大类,其开发、保护和利用,对纸质档案的史料价值发挥有重要作用。纸质档案的保护有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之分。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纸质档案本体进行的保护,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赓续纸质档案的价值,包括预防性保护、直接修复与保护和修复后的保养等;再生性保护是以原来纸质档案为模板制备的复印件、临摹版等替代品进行展示和利用,以防止原件受损的保护方法[7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8 ],各纸质档案保管单位、高校、研究所等大面积开展纸质档案类文物原生性保护。特别是2012年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技术全方面发展,同时向纵深方向发展。如纸质档案保存的温湿度、光等环境控制的预防性保护,霉菌病害、字迹褪色病害、纸张酸化等本体病害的发病机理和治理措施研究等都上了新的台阶,有效地保护纸质档案。

1.3 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发挥各要素能动性的创造活动。也就是说,在科学转化为技术的过程中,以不同于现有的思维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采用的新方法或采用的新技术[9 ]。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就是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过程中,不断地引进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如最新的保护、修复材料或新的保护技术和措施。同时赋予传统保护材料新的作用,发挥传统保护材料的作用,本质是纸质档案保护科技、实现保护效能一体化的新过程,是纸质档案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创新作用下的必然要求。纸质档案的原生性保护的技术创新包括纸质档案保护材料开发、材料应用技术开发和纸质档案的保存环境改善开发。

互联网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传输、交换、加工和处理的技术,包括通过传感技术对纸质档案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展示、通过通信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传输和交换、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其它处理过程[10 ]。互联网思维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生产和创新过程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更新、创造和革新的思維方式,其本质更是一种创造思维的方式[11 ]。互联网+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把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贯穿于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过程的一种实践创造活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中作用巨大。

2 互联网+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

2.1 “互联网+”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人才培训交流提供新机遇

以往从事纸质档案保护的技术人员和创新人员是被养在深闺人未知,保护技术也是密不外传。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人才培训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养的人才少,而且技术囿于一定范围。科技人员除了参加档案学会每年一次的学术交流会议外,没有充足时间外出交流学习与业务培训,相互之间学术交流较少,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创新,导致创新性不够。互联网平台的充分发展,打破地域、空间、交流壁垒,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人才培训提供新机遇。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是一种“协同式、集团式、共赢式”创新。科技工作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业务培训,获取同行最新的研究情况、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水平,使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站在世界前沿,以更宽视野、更加敏锐的眼光、更深邃的目光捕捉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正是体现互联网的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和群体协作[12 ]的精髓,也就是创新过程在开放性、共享性、共赢性、跨界融合性,形成有利于多学科、多主体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1132D762-3BB7-4A33-94B3-F620542D038D

2.2 “互联网+”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创新思维变革提供新机遇

以往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的创新,大多数是采用借用思维和传承思维,也就是一方面借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把这些创新应用转移到纸质档案的保护中来;另一方面沿用过去传统的、已有的保护技术,也就是“保守思维”,并美其名为“文物保护的保守性”。而互联网的特征就是互联网思维,也就是创新思维,就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信息的基础上对整个创新过程进行审视、审查、设计、评判的思维过程,其特征之一就是极致思维、变革思维,也就是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做到极致,为了达到此目的,就必须不断变革,不断创新,只争朝夕。

2.3 “互联网+”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新机遇

传统意义的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采用的是针对“单一病害”进行保护研究,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式”研究模式。如对纸质档案的霉菌病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纸质档案的发霉的外在原因分析、病害的去除材料和工艺、去除后的保存环境,没有把纸质档案的霉菌病害与酸化病害、虫害、字迹褪色、纸质泛黄等病害联系,把纸质档案看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机械,而不是把纸质档案看成一个有生命的、协同的有机体。所以对纸质档案的各种本体,病害,保存环境的检测、保护等数据信息就不够全面,也没有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但是,“互联网+”的基础就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其综合信息平台就是把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形成大数据,通过云计算,把各种数据进行关联,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创新开辟新战场、新道路,提供新机遇。

3 建构“互联网+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新框架

3.1 搭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的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平台

纸质档案管理单位搭建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平台,也就是纸质档案管理单位、有纸质档案保护专业的高等院校和纸质档案保护科研机构之间共同组建的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发挥特长的创新平台。产学研的基本特征在于整合优势资源、互惠互利、降低创新风险[13 ],“互联网”技术为这种资源整合提供了可能和便利。这也正是“互联网+”基本特征之一,互联互通,有机协调。一是克服保管单位包含人力资源、科学与技术资源等在内的自身资源不足。如为了克服纸质档案管理单位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科学研究人员的不足,创新基础差的状况,可以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引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级创新性科研人才,也可以通过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对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科研培训,形成人员交流互动,各自发挥各自特长,同时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相互交流的有效平台。二是为科学与技术、技术与应用有效衔接提供合理的渠道。发挥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特长、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发挥纸质档案保护单位对档案的各种保存情况、利用情况、管理情况的熟悉和应用方面的技术优势,打通科学研究、技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通道。

3.2 搭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高效综合服务平台

纸质档案管理单位搭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引领、服务纸质档案保护科技人员群体的一站式平台。充分运用该平台对产学研平台的纸质档案保护技术创新人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的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把信息化新型技术应用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解决他们在科研创新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使科技创新人员少跑腿、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创新。

3.3 搭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文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调查,纸质档案各种历史测试数据比较少,也比较零散,往往是出现问题才进行测试,采取各种方法对其保护,更没有很好整合,甚至有些保护、保存档案资料都不全。当前国家对纸质档案保护非常重视,从2007年开始,陆续出台多种与文物有关的保护档案的记录行业标准,如《文物保护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WW/T0024-2010)、《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WW/T0027-2010)[14 ]、《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WW/T0012-2008),对纸质文物保护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才逐渐规范化。为了更好地对纸质档案保护各种数据进行利用,需要搭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文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包含纸质档案的各种信息,包括纸质档案的来源、价值、保护沿革、一直以来的保存环境数据、本体组成材料、书写工艺等,通过云计算,把各种长期检测数据相互联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弄清其中的科学问题,即可建立保存的环境预警机制,为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依据。

4 结论

①通过资源整合,人才交流与互动,搭建利益共享的高层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

②通过建立多位一体的高效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多层次、全方位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科技工作者服务,解除了后顾之忧,使科技创新高效发展。

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搭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的文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纸质档案原生性保护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支撑,使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和斌斌.马化腾解读“互联网+”[J].中外管理,2015,000(09):130.

[2]佚名.什么是“互联网+”[J].政工学刊,2015,000(8):1.

[3]任兴洲.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发展观察,2015,000(8):2.

[4]張朝军.促进产业互联网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J].乡音,2018,000(2):1.

[5]教亚波.刍议“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的作用与创新发展[C]//荆楚学术,2020(3).

[6]单霁翔.单霁翔:促进博物馆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C]//中国博物馆通讯.2017.

[7]吴小兰.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探析——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8,48(1):5.

[8]郝永利.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思考——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中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00(002):98—99.

[9]陈蕾.科研创新的哲学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

[10]叶小莺.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探析[J].科学与信息化,2021,000(22):3.

[11]郑德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制造业转型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15.

[12]范哲,吴克文,朱庆华等.互联网群体协作概念、应用与适用理论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6):8.

[13]刘琴.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过程的风险与防范[J].石油科技论坛,2017,000(6):20—24.

[14]刘家真,廖茹.我国古籍,纸质文物与档案保护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200):88—98.

作者简介:

黄四平,咸阳师范学院兼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

陈有路,咸阳博物院兼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

杨波,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物勘察工作。1132D762-3BB7-4A33-94B3-F620542D038D

猜你喜欢
纸质档案技术创新互联网+
纸质档案字迹加固材料的初步研究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共存发展
纸质档案管理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