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药剂对豆野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2022-06-17 02:43陈富华李拥军王利润
湖北植保 2022年3期
关键词:氯虫甲酰胺酰胺

陈富华,李拥军,陈 冲,王利润

(1.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 襄阳 441000;2.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8)

豇豆(学名:Vignaunguiculata(Linn.)Walp.)属豆科、豇豆属,豇豆起源于热带非洲[1],在中国广泛栽培,我国长江以南春、夏、秋均可栽培,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不但能调颜养身,还具有健胃补肾的作用[2]。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俗称豇豆钻心虫,是豇豆最主要的害虫[3]。豇豆荚受害率一般在1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4],在夏豇豆上豆野螟危害最为严重,严重影响了豇豆产量和品质[5]。由于豆野螟防治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防效,近年来不少菜农用药次数增多,用药剂量加大,农药残留隐患增加,严重影响豇豆的安全生产。

氯虫苯甲酰胺 (chlorantraniliprole),是富美实公司开发的第一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由于氯虫苯甲酰胺的化学结构具有其他任何杀虫剂不具备的全新杀虫原理,能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肌肉)受体[6],过度释放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导致昆虫瘫痪死亡,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溴氰虫酰胺,也叫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是富美实公司继氯虫酰胺之后成功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氰虫酰胺是通过改变苯环上的各种极性基团而成,具有更高效,适用作物更广泛,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虫。2021年7月,笔者在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二组开展了10%溴氰虫酰胺油基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大田条件下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治效果,为豆野螟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溴氰虫酰胺油基悬浮剂(倍内威),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山东东泰有限公司生产,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山东东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二组(经度111.58°,纬度32.08°),豇豆品种为博王翠美,前茬小麦,播种日期6月26日。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A:10%溴氰虫酰胺油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7 g/hm2,即制剂用量18 mL/667m2,稀释倍数3 333倍;处理B: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30 g/hm2,即制剂用量10 mL/667m2,稀释倍数6 000倍;处理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用量18 g/hm2,即制剂用量24 mL/667m2,稀释倍数2 500倍;处理D: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有效成分用量27 g/hm2,即制剂用量40 mL/667m2,稀释倍数1 500倍;处理E: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小区20 m2,小区随机排布。

试验于2021年7月10日第一次用药(豇豆始花期),7月17日第二次用药(豆野螟成虫产卵始期),两次施药间隔7 d。施药当天均为晴天,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茎叶均匀喷雾,用水量60 L/667m2。

1.4 调查方法

豆野螟的调查,第一次药后7 d分别调查总花朵数和豆荚数及被豆野螟危害的花朵数和豆荚数,转化成危害率(%);第二次药后7 d,10 d和14 d,调查总豆荚数和被危害的豆荚数,然后转化成危害率(%),每小区10株豇豆。在第2次药后7 d连续4 d对小区进行测产。每次施药后7 d调查有无药害发生。

1.5 数据处理

采用DPS软件处理,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10%溴氰虫酰胺油基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显著,第一次用药后,防治效果分别为89.0%和87.4%;间隔7 d第二次用药,药后7 d、10 d和14 d,前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93.8%和92.9%。后者防治效果分别为97.7%、92.5%和92.5%,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0%溴氰虫酰胺油基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4种药剂对豆野螟田间药效试验

2.2 产量结果

从7月18~21日连续4d测量每个小区豇豆可上市的产量。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均有明显增产效果,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保产效果突出,分别达到578.07%和678.07%,同时两个处理区被处理的豇豆较其他处理长势健壮、叶片光亮,收获的豇豆品质好。溴氰虫酰胺各处理的增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氯虫苯甲酰胺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表2 4种药剂防治豆野螟对产量的影响

3 结论和讨论

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都是高效微毒对环境友好的杀虫剂,对豆野螟防治效果优异,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豆野螟的持效期达14d以上,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0%溴氰虫酰胺OD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豇豆豆野螟的成本分别为15元/667m2和12元/667m2,成本略高于目前市面上的常规药剂,但这两种药剂均为高效微毒的绿色环保杀虫剂,不仅对豆野螟防治效果优异,而且杀虫谱也较广,可以兼治其他害虫。因此,建议可以将10%溴氰虫酰胺OD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作为防治豇豆豆野螟的推荐药剂,在其推荐剂量下,豇豆始花期开始施药,间隔7d进行第二次次施药,每667m2兑水60L,可有效防治豆野螟,同时对豇豆的长势和品质都有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氯虫甲酰胺酰胺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测定大豆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方法研究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0%氯虫·噻虫嗪SC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试验
草酰胺缓释氮肥的特性分析及建议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