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型“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22-06-18 16:07赵宏宇姜雪崔诚慧李冰心
高教学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工作坊工科

赵宏宇 姜雪 崔诚慧 李冰心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21

摘  要:随着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素质培育更高要求的提出,知识、能力与素质协同发展是大学教学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传统课堂与“工作坊”实践训练模式的分离,造成流水线式教学模式下,工科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转化障碍。为此,文章以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改革实践为例,梳理“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面向重点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协同测度,提出城乡规划专业“工作坊”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多元目标设定,与教学体系路径构建。同时,总结多维协同型“工作坊”教学模式特色与创新性,为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科;课程改革;实践课程;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084-04

Abstract: With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quality cultiv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faced by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s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workshop" practice training has caused obstacl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under the assembly line teaching mode.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orm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Wisdom and Practice course as an example, combs the reform of "workshop" teaching mode, faces the ke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multi-objective set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path in "workshop"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the collaborative measurement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workshop" teaching mode, and provides more practical methods and path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engineering course;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al courses; workshop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工科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之一,提出了我国工科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新理念,其中“工科”是本质、“新”是取向,开展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从知识、能力及素养出发提升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已是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工作坊”(workshop)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秉承“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理念,通过在特定实践场所中组织学生群体自主讨论,完成预设教学任务并获得及时反馈,形成“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工科领域专业教学。

城乡规划专业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更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态应对工科人才培育的新挑战,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着力构造学生多维发展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是改革的关键,“工作坊”教学模式则从基础夯实、专业培养、实践学习与工作发展等方面成为学生树立专业核心价值观与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图1)。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面向的重点问题

从城乡规划专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反馈来看(调研数据来自2018-2020年东北地区设计研究院15所、省市级规划管理部门10处,电子问卷发放350份,有效问卷338份),專业人才的高阶理论相对缺失、创新与组织能力相对不足、底线意识与大局意识相对缺失(图2),“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塑造文化自信与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结果导向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底线思维”培养

价值观树立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以结果为导向,在实践中解读生态实践成功案例,为学生树立生态智慧良知观,避免学生毕业后由于无良设计成果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社会、环境损失是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借船下海”教师团队模式组建

部分偏远地区人才流失导致难以形成高质量教学团队,通过与国际前沿学术组织及国内外院校联合建立“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等方式,将一流教授、博导请进实践基地,面对面为学生授课,解决偏远地区院校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三)扩充文化自信相关教学内容

“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机制更为灵活,也为工科专业在文化自信的输出中形成了优质条件。以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为例,在探索中国生态实践智慧“活化石”——传统村落生态智慧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多样化实践活动中,聘请生态智慧传承人口传心授式非文字性讲授,培养具备中国自有理论体系知识、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型人才,弥补没有文字记载的“东方文化基因”无法活态传承的问题,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四)“科研下探”式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在“工作坊”构建中,结合专业相关的科研平台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结合高校各类实验室、依托科研课题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成功形成“科研下探”教学模式,探索出“科研下探”型工作坊的构建思路,弥补学生逻辑思辨与决策能力弱的专业短板。

二、知识-能力-素质多维“工作坊”教学模式基本目标

为应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多维度需求,“工作坊”教学模式采用三维目标构建方式,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进阶与适應社会环境需求,如图3所示。

(一)知识目标

结合“理论基础坚实”办学定位,反思当前教材中唯西方知识体系为主体的现状,从实践中凝练知识体系。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采用“两个融合+一个结合”模式,融合海量传统城乡生态智慧实践案例与生态智慧现场调研成果,通过与生态智慧传承人面对面访谈手段,挖掘理论与方法,并凝练总结形成中国自有知识体系。同时,利用“以调促学”“翻转课堂”等方式,融合多样化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并传承中国传统城乡生态智慧理论知识体系。

(二)能力目标

从实践能力夯实目标出发,采用“科研下探”模式,联合国内外一流高校知名教授、博导讲授前沿技术与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正是通过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转译,开展东西方学生面对面生态实践知识互鉴,深入剖析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在“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思想指导下的高阶实践能力及批判思维,提升学生在重大决策中科学运用生态智慧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首先,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作为新工科专业课先导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奠定良好价值观与设计创新思维。其次,树立淳良朴实的生态良知观和底线思维,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塑造踏实肯干的职业品质,领悟社会责任。

三、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工作坊”式教学体系构建

(一)课程发展背景

2017年至2020年,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完成了“思政孕育-课程开设-教学成熟”三个阶段,基本建立了生态智慧城乡规划特色方向教育体系,形成了“锦江木屋1+3专业实习”体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重走老虎沟生态规划实践案例、走进中国传统城乡生态智慧村落锦江木屋村、参观长春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海绵展厅、体验城市空间虚拟仿真科普基地等。

(二)教学内容构建及组织

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多维教学重点内容,以“工作坊”形式为学生提供东方语境下规划知识体系,重点提升应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能力及生态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及生态实践良知观形成课程主体框架如图4所示,从建立生态智慧良知观、实地挖掘中国生态智慧理论与方法、传统城乡生态实践现代转译、决策能力提升等四个主体板块构建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

(1)重走历史案例,建立生态伦理观。在课程开端,安排学生重走长春市老虎沟历史水系,使学生亲身感受低成本、低技术、低维护的生态实践魅力,培养学生底线思维,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反思,生态伦理观初步建立。

(2)实地考察传统村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随着课程开展,为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态实践智慧,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师生在教学与创新示范基地长白山“锦江木屋村”开展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抢救式挖掘中国自有知识体系,设置“中国生态智慧知识体系”特色教学内容。通过专题讨论式现场对比中西方生态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中西文化互鉴,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文化自信。

(3)参观海绵展厅,实现现代转译。随着课程开展,参观长春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海绵展厅活动。通过传统城乡生态实践智慧现代转译,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认知,对比中西方教学内容,弘扬中国生态实践智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4)体验城市空间虚拟仿真科普基地,锻炼批判性思维。课程后期,依托国内首个空间绩效实验室及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资源,深度结合省级科研项目“城市设计方案空间验证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项目”,“科研下探式”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决策能力。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

“工作坊”教学模式由于课程环节变化多样,在考核方式的设置中也应体现对应的灵活性,从考核学生各阶段重点培育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维度建设评价标准,以便更为清晰地掌握教学情况与效果。在考核方式的设置中,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上、课后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评价,以课后实践评价标准为例,在评价中设置专业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生态智慧价值观及个人素质提升等考核指标,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多元考核。

“工作坊”教学模式重点关注了工科学生在专业素养上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学评价者也相应多元化,包括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及社会评价,尤其是通过社会评价反馈教学成效,也是多维“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亮点之一。

课程革新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与专业认同感,同时提升了文化自信,教学效果显著。2017年至2020年学生考核情况来看,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相对较高,如图5所示。收到学生上百篇“工作坊”课后感想,通过此次课程明确了学习方向,激发了学习热情。在后续培养中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奖项,实践能力快速提高,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掌握中国生态实践知识体系,逻辑思维能力强,具有生态良知观的“生态智慧”型人才。

四、多维协同型“工作坊”教学模式特色与创新

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作为专业实践与科研结合型“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借助野外教学与创新示范基地锦江木屋村,为学生全方位实施中国传统城乡生态实践智慧与思政教育,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号召,体现了大学“三实”育人精神,也是传承与推广中国传统城乡生态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

首先,依托以锦江木屋村为代表的教学与创新示范基地与长春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海绵展厅分别开展中西方生態智慧实践教学,通过东西方共创下的实例现场对比,融合现场名师讲解,开展东方生态智慧体系挖掘。本质区别于传统实践课程大多学习西方现有实践的教学培养模式,实现由“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的根本性转变。其次,充分利用省级实验平台(寒地城市空间绩效可视化评价与决策支持平台),依托野外调研与虚拟仿真的双重维度,在海量大数据分析评价基础上深度融合科研课题,形成“科研下探式”教学特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具备成为团队领导的素养。

生态实践主题教学“工作坊”教学模式中,通过引入“国际生态智慧学社”及国内外生态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导现场授课,形成定期举办的“生态智慧实践”教学工作坊机制,使得师生在面对面交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西方思想文化和实践过程的现场碰撞,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输出。

五、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对城乡规划等工科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改革实践,提出了构建多维协同型教学模式与体系,改革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也正在逐步显现。对传统城乡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中,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升级版,采用“知识-能力-素质”多维度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法,调动学生融通专业理论与实践,拓展学生多维度视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交叉复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成为面向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维尚,袁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1(2):13-15.

[2]黄贤金,张晓玲,于涛方,等.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8):107-114.

[3]李健.国外工作坊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组织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59-64.

[4]李疏贝,彭震伟.发展观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城市规划教育[J].城市规划学刊,2020(4):106-111.

[5]刘瑶.创新实践教学中的工作坊模式[J].美术观察,2021(1):71-7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吉林省‘生态智慧城乡规划’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研究”(GH20122);2019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双一流’建设下城乡规划‘金课’研究与实践——以《传统生态智慧与实践》课程为例”(2019124);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疫情防控背景下吉林省社区治理与城乡规划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策略研究”(JJKH20210314SK);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工科‘五维形态’与OBE理念耦合下的课程结构反向设计研究”(GH21096)

作者简介:赵宏宇(1977-),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工作坊工科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