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铸魂视域下IT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研究

2022-06-18 17:13黄丽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新时代

黄丽丽

摘要:课程思政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以德育为先、以德铸魂为基本取向。全面思政是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必须实行全面的思政,才能真正实现其目的价值。各学科要想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开花,必须“管好一条水渠,种一片良田”,形成“为党、为国家”的强大合力,让课程思政理念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开花,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立德树人;IT人才;课程思政

一、引言:

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的、全面的、优秀的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就必须把“德”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中积累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牢固地贯彻下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牢固。我们要树立新的课程思政观念,将思想道德建设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映生辉,从而达到“为党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本目的。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IT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理念滞后,育人育德融合不足

立德树人与培养人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国传统的工科教育理念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落后于社会、工业发展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灌输、知识点的学习,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造成了学生的精明自私。

由于各专业间缺乏交叉、跨专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等原因,使得高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IT建设中学生的思维困惑和成长诉求,更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观念,导致IT人才的培养与观念的提高产生了脱节。

(二)育人内容陈旧,思政教学不能有的放矢

思政课IT的内涵构建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缺乏协调。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IT人才的培养应以“人文素养+工程技能”为核心,思政教学的教学内容应注重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既要使学生对专业的知识掌握得更好,又要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更高。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难以适应学生的综合知识要求,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低下。课程设置单一、限制较多。在IT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开设了更多的通识课程,但是,它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大量的理论性教学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情况。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思政育人效果弱化

IT建设的评估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一是高校把课程思政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订上,仍然存在着“以工作为中心”的倾向。二是在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着不完善的考评机制,缺乏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估指标,致使教师讲授时只注重“育才”而忽视“育德”,使其作用减弱。

三、IT大学生在立德树人视野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强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支撑

IT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这两个层面上,智育和道德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只有在IT教学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观念,才能为高校学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学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需求,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困惑为前提,在IT人才的培养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二是要樹立“社会需要”、“工业需要”的观念。在传统的工程技术培训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不仅出现了人才的道德缺失,还出现了与社会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应确立“社会需要”观念,立足于工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培养“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宗旨,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把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真正实现IT项目的实施。

(二)优化育人模块,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IT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广、强、新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所以,要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成为IT人才的重要保障。一是优化职业结构。IT的知识结构体现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高校必须构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通识教学和专业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也纳入到通识课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培养系统,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充实和充实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设立职业指导老师,提供选课、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就业等服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方面。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课堂”是“理论”的主导,而在“心灵对话”和“思维启迪”方面的缺失,缺乏“交互性”和“启迪”的意识,致使“思政”的“知足常乐”、“知行合一”等现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一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交流。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师生的主客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互动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老师要以讲授、启发为主,使学生能够持续地加深学习的兴趣,并安排有兴趣的专题讨论会,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二是利用新媒介技术,建立“校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提高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立德树人迫切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新媒体的结合。在IT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心中。

(四)健全德育评价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考核既是培养IT人才的一根“指挥棒”,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推进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需要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以IT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把教学效果指标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并形成一套详细的考核机制。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社会、产业的需求,引进多种不同的考试对象,使其符合社会需求,并能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充分反映了过程管理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使得评估体系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可靠。使IT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确保其工作的成效。

结论:

当前,我国大学IT建设尚处在摸索的阶段,如何办好IT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全面剖析IT人才在立德树人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是构建IT的先决条件。

要将“立德树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将“立德树人”这一基本要求贯穿于培养IT人才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探索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才能在社会快速发展中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赵富学,焦家阳,赵鹏.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3):72-81.

[2]陈东生. 加快构建思政工作育人体系,坚持价值主线引领人才培养[J]. 纺织服装教育,2021,36(5):393-396,413.

[3]张涌静,王娟,申华平,等. 护理人才培养中体现"价值引领"功能的机制研究--以育人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位一体"为框架[J]. 智慧健康,2021,7(1):180-183.

[4]刘允峰,刘中杰,周津,等.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升铸魂育人功能[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45-4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立德铸魂视域下IT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研究结题成果(课题编号:KCSZ-2021YB-04)。19EBBE15-BD39-4D6C-8397-4ECF8B1DC379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新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