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参与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2022-06-18 11:45徐海林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策略

徐海林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多,并且比较零散,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地域特点和学生特点,结合多感官教学法,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刺激学生的感官通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率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多感官;初中化学;策略

一、引言

化学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越来越偏重于“学”的研究,因此,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师生角色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给学生创造“多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感官教学法的界定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学习结果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同具体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教师生动的原理讲解,课堂实验的观察,形象的语言衬托,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表象和丰富的想象,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认识和体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感官参与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与案例

1、提供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动情,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的课堂,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見解,教师就要力求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并善于运用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的行为。这种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认真的、合作的、互相切磋的、追求科学的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气氛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注意和期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怀学生和爱护学生,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应该有偏见,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乐思方有思泉涌”,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样他们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案例:在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导入时本人播放视频:2019年3月四川凉山森林火灾现场及30名消防英雄牺牲的震撼画面,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并引发思考:火灾发生时如何灭火,减少损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化学科的学习感兴趣。

2、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看”是获得知识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地设计一些具体事例,如多媒体课件、化学挂图、化学物质实物、化学教具、实验现象等可以看得到的东西刺激学生的视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让学生自己观察,去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案例:《元素》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看教材上附录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元素之间排序的关系,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培养思维能力,解决心中对元素周期表的疑惑,化解教学难点。《水分子的变化》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学生就会明白正、负极产生气体是什么,加深对水的分解反应及水的组成这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联系生活,让学生动鼻子,动嘴巴。

化学课的学习中,善于联系味觉和嗅觉,奖励食品、把知识与事物联系起来。使用气味刺激,激发主题记忆的东西,充分使用身边的每一个小道具来刺激学生的嗅觉和味觉,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在第七单元《酸及其性质》的教学中时,本人在课堂上把柠檬、苹果发给小组代表,让他们品尝,然后把感觉说出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节假日燃放鞭炮、烟花时,在现场呼吸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二氧化硫的气味等等。

4、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动脑。

思考是智慧的生长点,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要让学生有“静思”的机会,不要以“热热闹闹”作为衡量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标志,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想一想”,就是要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良好习惯。

案例:学习到《燃烧与灭火》相关内容时,本人这样导入:林则徐虎门销烟,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毒品能够燃烧?让学生通过“动脑”的体验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5、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化学反应原理,强化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这就要求教师把一些简单易行的探究实验带进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案例:第七单元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实验:让学生练习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及测定不同溶液的pH,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又可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会参与,印象深刻。

在操作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从做中学”的习惯,使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获得结论。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会的知识记忆深刻,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6、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动口、让学生互动。

化学新课标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的给学生提供言语活动的机会,给足学生发表自己言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创新灵感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多条信息交流的通道。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自然就会提高,盛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许多倍。

案例:教学时请某某同学们描述实验现象,请某某同学把解题思路、过程说出来,看看谁能把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快速地背出来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课堂教学中“低碳生活”的措施、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防止水污染的途径等内容我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倾听别人说话,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7、倡导多种作业形式,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

纸笔作业是最常见的课后作业,纸笔测验也是最常见的学习结果检测手段。然而,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来说,这对很多非视觉偏好的学习者来说并不公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更多样的作业完成形式,比如画出来、讲出来、做出来,充分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这也是多感官教学的重要观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结束语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动”的机会,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脚和脑子齐上阵,多感官参与学习。动眼、动鼻子提高观察的能力;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起到帮助理解、寻找规律的桥梁作用;动脑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动口既发展了思维,又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创造“多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多动”,启发学生“多思”,引导学生“多说、多做”。通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使思维逐步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化学素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邓树萍,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教育,2007,(7).

[2]孙璐,刘洪泉.情景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07,(1).

[3]徐宾,有效问题情景的基本特征与创设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5).

[4]杨冬丽,例说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科学教育,2009,(6).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