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堂朗读教学,提升农村低段学生朗读能力

2022-06-18 10:16叶啊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

叶啊虹

摘要:小学低段是朗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改变农村学生不良的朗读面貌,培养农村低段的学生的朗读能力,要从夯实低段的课堂朗读教学做起。“确立朗读目标,找准朗读难点;尊重学生体验,提炼朗读方法;丰富朗读形式,激发朗读兴趣”是夯实低段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提升农村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朗读教学;农村低段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低段是朗读教学的起始阶段,低段统编教科书非常重视朗读教学,其中课后练习题要求朗读的课文篇数达106篇,占比达87.4%。朗读在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培养好低段孩子的朗读能力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笔者观察到的农村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还不够重视,农村低段的大部分孩子朗读的语音面貌差,存在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字化、词化、停顿不当等严重问题。农村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缺漏严重拖了语文学科学习的后腿,提升农村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提升农村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呢?语文课堂是提升农村低段学生朗读的主要阵地。语文老师要重视课堂朗读教学,立足年段朗读教学目标,夯实课堂朗读教学。

一、确立朗读目标,找准朗读训练要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方面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在阅读方面的目标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显然,培养学生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在了解低段总的朗读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对所教内容的每一单元、每一课,都要进行仔细研读,找准所要突破的朗读难点。如何找准朗读难点?低年级的教材没有单元篇章页,阅读教学单元的语文要素隐藏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里。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文中泡泡语、链接语等课文编排中找寻相应的提示或线索,用以定位文本内容,找准朗读训练要素。

统编教科书对于低段朗读的编排目标清晰,梯度合理,不同于以往教材那样仅仅只是提出“朗读课文”这一笼统要求,它是依据具体的文本而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对朗读能力的要求进行了细化。笔者仔细梳理教材,得出小学一年级需要掌握的朗读能力主要有: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一”和“不”的变调;读好轻声词;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好长句子,体会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小学二年级上学期需要掌握的朗读能力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多了读好对话,尝试分角色朗读。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又提出了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的新要求。

二、尊重学生体验,提炼朗读方法

(一)层层剥“葱”,读好长句子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长句子是朗读难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如同指导学生剥洋葱,讲究层次性。首先,扫清生字、新词等字词障碍;其次,提醒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引导学生朗读时根据标点符号适时停顿,还要适时调整好气息。比如,在《端午粽》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第2自然段中包含着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学生初接触这几个长句子很难把它们读通顺、读流利。教学中我这样进行了朗读指导:首先让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然后指名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段落读好,指导学生去试着读一读,如果学生读成功了,那就不用着力处理;如果学生读得不成功,就适时进行“添火加水”,进行好的引导。比如,指名学生初读第2自然段后,师:“粽子是什么材料包的?你能再读读吗?”学生试读后,师问:“箬竹叶颜色是青青的,里面裹着的糯米是白白的,你能再读读吗?”学生读后,师问:“抓住颜色,我们就可以把句子读好了,中间还有什么?”“还有红红的枣——”师:“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读后,教师再小结:“你只要把什么样的什么读好了,粽子的样子、颜色就读出来了,试着再读读吧!”这样朗读方法自然而然地顺势总结而出,接下来就可以指名试读,教师再择机指导。“白白的糯米里有红红的枣,我们抓住颜色词就看出了粽子的樣子,那么粽子吃起来怎样?”如此一问,先让学生说出粽子的清香、滋味,再指导学生试着读出来就好。

如上所述,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是这样领着学生、商量着办法,一步步慢慢将课文读好的。如果学生读好了短语,但长句子还是读不好,教师此时就要扮演好“添火加水”的角色:“放慢速度、别断开,连起来试一试。”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并及时提炼、总结学生的发现,遵循着引导发现,学生试读—读后总结—指导练读—全班练读—建立语感的朗读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体验,找寻并逐步把握朗读规律。朗读得法,放手训练,如此方可在循序渐进中教会学生一步步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二)紧扣关键词特点,读好句段语气

解决了把长句子读通、读顺的问题后,那么遇到重点段落该如何逐步引领学生体验着读出句段的语气呢?抓住句段中的关键词引领学生体会其意后,一步步试读体验,感受语气是一个不错的朗读方法。例如,《日月潭》第3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该段的朗读指导也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段落中几个关键词语的特点,体会其意,再顺势指导其该如何读好。比如,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隐隐约约”的意思,指导试读,学生如果读得好,就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如果读得不够好,可追问:“天上有薄薄的雾时的景色会怎样?”引导学生去充分感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语气可以读得轻一些,读出其清晨景色之美。然后通过个别读、师示范读、指生二次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好、读出情感。

考虑到朗读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个人体验,适当放手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练读,再给予时间让学生去展示,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为何如此读。学生读得好则指导进一步练读,读得不好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指导。如此更加尊重学生朗读的个性化体验,学生在课堂获得的不仅仅有读的方法,可能还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对自我认同的强烈感知。

(三)细品角色特征,读好人物对话

深入角色,感知体验,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有人物角色的,不妨用“此时你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而非“假如你是……”使之游离于角色之外。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分角色朗读的指导中,在读鲤鱼阿姨、乌龟说的话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教师走到学生身边“,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指名学生试读小蝌蚪的话,如果学生读出了“礼貌”的语气,则问他为何这样读;如果学生没有读出相应的语气,则进一步进行引导。同样,指导“鲤鱼妈妈”的答语时,走到学生身边,指一名学生说:“此时你就是正在教孩子学捕鱼的鲤鱼妈妈,你会说什么呢?”如此,创设“现场”,让学生切身体验后去试读,读得好的话则扩展经验,引导总结;读得不好,则加强引导:“鲤鱼妈妈见了小蝌蚪会以怎样的语气来说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读出鲤鱼妈妈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丰富朗读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朗读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果的,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有效的练习。兴趣驱动下朗读训练方能更持久,更有效。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落实朗读训练。

以下是低年段朗读教学中常用的朗读训练方式。童话故事类课文可以依据不同的人物形象,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读,学生最为积极踊跃。诗歌类可以是创设文本情境的配乐朗读,最能激发学生的感情,培養美感。识字儿歌,节奏鲜明,带有韵脚,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教学生读出韵律感。此外解放全身的边做动作边读,检查课堂效率的开火车读还有促进情感升华的齐读也是经常开展且受低段学生喜欢的朗读训练方式。

曹文轩说“朗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的最好方法。”语文老师如能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从低段开始扎扎实实开展朗读教学,把好课堂朗读教学的主阵地,定能改变农村学生不良的朗读面貌,让农村的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陈玲芝.小学低段语文趣味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2022(5):42-43.

[2]梁浩娟.大声读出来——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2(3):134.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艺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培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