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平衡能力检测与衰弱指数在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2022-06-18 17:02鲁朝玉余其贵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研究组差异

鲁朝玉 谢 军 余其贵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推进,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不断提升,机体平衡功能的降低是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的关键因素[1],且平衡能力测定已经成为老年患者跌倒发病机理以及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有效对策的关键方式。同时,在年龄不断提高情况,肌肉量和身体活动能力降低等肌肉指标发生的变化,与预后不良、失能、跌倒以及死亡率增加有密切的关系[2]。保持肌肉的质量,调节肌肉力量以及躯体功能是衰弱干预研究的关键指标。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分析,人体平衡能力检测与衰弱指数在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因脑血管意外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180例,通过信封随机化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n=90)和对照组(n=90)。研究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平均(68.17±7.94)岁,平均体重(65.49±3.23)kg,平均身高(1.68±5.77)m;轻级22例、中级34例、重级34例。对照组:男性54例,女性36例,平均(67.36±8.05)岁,平均体重(66.49±3.13)kg,平均身高(1.69±4.55)m;轻级18例、中级36例、重级36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原则:(1)性别不限,年龄在62~91 岁;(2)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属于偏瘫恢复的患者,病情相对处于稳定的状态,无认知、视觉等功能障碍,能够在无辅助装备下保持静态站立位>60s[3];(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排除原则:(1)无法完成平衡功能测试;(2)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和家属交流。

1.2 方法 测定系统:所有患者均应用CCD 测定系统测定人体平衡的功能。全部系统共计由3 个内容构成:CCD 摄像仪、电脑和分析系统。在拍摄人体直立时背部黑色指标,指标直径32mm,拍摄速度每秒10幅[4]。保持检查室的相对安静,明亮度保持在均匀的状态下,温度适中,防止噪音和视觉的干扰。检查前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休息时间>15min;患者穿有背部印盖黑点的白色衣服;测定黑点的中心距离脚底的高度位置;患者保持平视,直视正前方1mm 的十字标志,视野内防止有移动的目标,防止患者的注意力转移。

研究组加行衰弱指数测定。参考FI 指数的构建标准和方式,选择各项量表,记录70 列健康缺陷项目。对跌倒风险指数程度不同的患者开展评定,护理人员对存在跌倒史的患者,认真交接,在护理记录卡上标记或者记载,引导护理人员保持警醒,同时进一步记录患者的躯体情况,对存在视力障碍的患者,放置在房间设备齐全的空间内,床铺保持低矮以便于患者上下床,对于活动不方便的患者,在睡觉的阶段,床边设置床档,厕所内放置坐便马桶,设置扶手架。

1.3 观察指标

1.3.1 平衡能力测定 身体动摇角度(TSA)两脚直立时,身体在前后左右方向一定的范围内移动。移动的范围随身高、体重、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身体动摇速度(TSS)直立时身体的稳定性用TSS 表示,同一角度范围内的身体摇动,TSS 越慢表示稳定性越好。根据人体的年龄、体重、身高以及TSA、TSS 计算出患者理论上的睁眼状态时身体动摇平均角速度(mTSAeo),将实际测得的TSAeo 与mTSAeo 的比值TSAeo/mTSAeo 定义为FI,取检测3 次的平均值。TSAeo(睁眼)、TSAec(闭眼)。上述指标测定中,数值越高,则稳定度越低,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差。

1.3.2 衰弱指数 应用加拿大健康与衰老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衰弱指数列表,列表共计包含70 列健康缺陷项目,衰弱指数的计算公式:FI=健康缺陷项目/70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纳入Excel SPSS21.0 软件中,其中对满足常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达,执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的形式表达,行χ2检验;P<0.05 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不同程度平衡功能障碍 研究组平衡功能障碍轻级22例,中级34例,重级34例,重级患者TSAeo、TSAec、TSSeo、TSSec 指数低于轻级和中级、中级上述指数低于轻级,高于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不同程度平衡功能障碍测定指标分析

2.2 对照组不同程度平衡功能障碍 结果证实:对照组平衡功能障碍轻级18例,中级36例,重级36例,重级患者TSAeo、TSAec、TSSeo、TSSec 指数低于轻级和中级、中级上述指数低于轻级,高于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不同程度平衡功能障碍测定指标分析

2.3 两组跌倒次数分析 研究组跌倒次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跌倒次数比较/%

2.4 衰弱指数 研究组中,轻级患者FI 指数(0.06±0.07)低于中级患者FI 指数(0.12±0.08),低于重级(0.14±0.07)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8,P=0.0054;t=2.7921,P=0.0446;t=4.6428,P=0.0225)。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证实,临床中有将近30.00%的65 岁以上患者每年会发生1 次跌倒的情况,其中有部分跌倒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较高,跌倒后引发的伤害性较高,导致必须进行医学的治疗。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5]。

截止当前,临床用于评定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的方法相对较多,但是最常用以及最有效的为人体平衡能力检测与衰弱指数测定。衰弱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具有显著相关性。大量数据研究佐证肌少症是衰弱发生的主要因素,肌肉相关指标的变化是衰弱发展的病理生理变化表现,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衰弱情况越明显,则跌倒发生率越高。在老年患者年龄不断增长中,人体生理储备系统下降,内环境稳定能力失衡,从而机体对较小的应激产生损伤。一旦生理储备功能降低到一定点时,则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调节,也受到营养状态以及体育锻炼的影响。一旦衰弱状态产生,则系统的储备功能降低,炎性因子等导致肌肉体积和力量下降,其中疲惫,无力,骨折以及跌倒等发生率也有所增多。

本文结果分析:研究组重级患者TSAeo、TSAec、TSSeo、TSSec 指数低于轻级和中级、中级上述指数低于轻级,高于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级患者TSAeo、TSAec、TSSeo、TSSec 指数低于轻级和中级、中级上述指数低于轻级,高于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进行老年患者平衡能力的测定,敏感度相对较高,能够记录程度不同的平衡功能障碍。同时本次数据证实:研究组跌倒次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进行CCD 摄像监测,对平衡功能检测,可对平衡功能障碍不同的患者进行划分,对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进一步预测在未来1 年内可能跌倒的频率。

综上所述,人体平衡能力检测与衰弱指数在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可行,可根据平衡能力情况,告知患者、家属等跌倒危险性,让患者和家属牢记跌倒的后的预防措施,提升防范意识。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研究组差异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