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彩超与CT 在早产儿颅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22-06-18 17:02刘一武申古修郑锦涛潘美云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脑室白质脑病

刘一武 申古修 郑锦涛 潘美云

(东莞市长安医院超声科,广东 东莞 523843)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增加,胎龄不足37 足周的活产婴儿的数量也明显有所增加。和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还未成熟[1-2],其适应能力与器官功能较差,胎儿发生各种病变的风险较高。颅内病变包括颅内出血、脑积水、脑梗死等,其属于神经系统突发性危重疾病。颅内病变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3-4],早产儿发生颅内病变会大大增加其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及早对早产儿进行诊断,给予有效治疗,有利于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意义重大。超声、CT 检查是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本文将我院治疗颅内病变的80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对比分析高分辨率彩超与CT 在早产儿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3 月至2021 年5 月有颅内病变的80例早产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为早产儿、有颅内病变、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胎龄29~37w,平均胎龄(33.27±1.01)w;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52例;平均体重(2.59±0.61)kg。

1.2 方法 80例患儿进行高分辨率彩超检查与CT 检查。高分辨率彩超检查:取平卧位,在患儿安睡时使用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东芝Aplio 500)与高分辨率彩超仪器(飞利浦iu22)进行彩超检查;探头先经前卤行冠状面扫查,观察颅内额叶、顶叶及枕叶影像;后将探头旋转90°,行前卤矢状面扫查,观察脑室内部脉络丛回声特点、脑室形态及大小;必要时经后囟声窗及颞窗横切面进行扫查,观察颅底血管、丘脑等结构。CT 检查:根据患儿病情,使用CT 扫描仪(飞利浦CT Brilliance)进行头颅横断面平扫。将高分辨率彩超检查结果纳入彩超组,将CT 检查结果纳入CT 组。

1.3 观察指标(1)颅内病变[5]:记录彩超组与CT 组颅内病变检出率,包括脑萎缩、脑梗死、脑积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采用四级分类法对颅内出血严重程度进行分类)。(2)诊断效能:计算彩超组与CT 组诊断效能差异,包括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指标。比较彩超组与CT 组诊断效能指标与颅内病变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超组与CT 组颅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彩超组与CT 组脑萎缩、脑梗死、脑积水、颅内出血Ⅱ级、颅内出血Ⅲ级、颅内出血IV 级阳性检出率比较(P>0.05)。彩超组颅内病变阳性检出率比CT 组高,且彩超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I 级检出率比CT 组高(P<0.05)。见表1

表1 彩超组与CT 组颅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2.2 彩超组与CT 组诊断效能比较 彩超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CT 组高(P<0.05)。见表2

表2 彩超组与CT 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CT、超声、MRI 是临床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颅内病变诊断中应用较多。CT 扫描检查时间短,但其存在射线损伤风险[6],MRI 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且该种检查手段需使用镇静剂[7],其明显无法用于早产儿颅内病变的筛查,与上述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超声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不会产生射线损害[8],安全性很高,可作为早产儿颅内病变常规筛查方法。

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颅内病变。据报道,超声检查在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等颅内出血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9]。本研究,对比了高分辨率彩超与CT 在早产儿颅内病变中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发现:彩超组颅内病变阳性检出率比CT 组高,且彩超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I 级检出率比CT 组高(P<0.05)。说明,和CT 扫描相比,高分辨率彩超检查可有效筛查出相关颅内病变,尤其是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其诊断价值明显更高。这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不同颅内出血在超声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回声强度,高分辨率彩超对低浓度的血红蛋白的灵敏度较高,其诊断残余出血时间可达3 个月,颅内出血在CT 上会表现为高密度影,其诊断颅内出血最佳时间在早产儿出生后10d 内,随着出生时间的延长,大分子血红蛋白会逐渐被分解破坏,CT 中的颅内出血形成的高密度阴影也会发生变化,呈现等密度,而导致病灶难以分辨,使得其在颅内出血I 级的阳性检出率也不如彩超[10-11];脑水肿是缺氧缺血性脑病重要特征性病理改变,高分辨率彩超对脑水肿的诊断灵敏度比CT 检查高[12],其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出率也高于CT 扫描;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具有其自身特点,局部水肿是其早期病理改变特点,其在CT 扫描上会表现为明显低密度影,由于早产儿脑白质普遍地髓鞘化呈低密度表现,故而CT 在早期诊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乏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结果还显示,彩超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CT 组高(P<0.05),这进一步说明了,与CT 扫描相比,高分辨率彩超的诊断效能明显更好。

综上,与CT 相比,高分辨率彩超在早产儿颅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更高,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其诊断准确性明显更高。

猜你喜欢
脑室白质脑病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定量检测侧脑室容量动态变化与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预后相关性研究*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