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2022-06-18 17:02关柏锐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肺叶国药准字切口

关柏锐

(江门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广东 江门 529099)

肺叶切除术是临床用于早期肺癌最常选择的治疗方案[1],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是最关注的话题。临床常选择全身麻醉,不仅能达到有效切除病变组织的目的,还能缓解术后一段时间的疼痛,但全麻药物不能长时间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因此,药效消除后,伤口及周围组织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引起患者呼吸障碍,加重肺部损伤[2]。术后疼痛常与切断的肌肉、肋骨扩张及损伤有关,并由肋间神经支配此区域的疼痛感觉。肋间神经麻醉是使用罗哌卡因注射于肋间神经鞘内,以达到麻醉神经的目的,但将此麻醉方案用于肺叶切除术以降低疼痛的效果并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肺叶切除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92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7~70 岁,平均(46.76±4.01)岁;麻醉分级Ⅱ级24例,Ⅲ级22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7~70 岁,平均(46.62±4.43)岁;麻醉分级Ⅱ级21例,Ⅲ级25例。上述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ASA 分级为Ⅱ~Ⅲ级;(2)癌症TNM 分期:Ⅰ~Ⅱ期;(3)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穿刺部位皮肤损坏;(3)脊柱及胸廓畸形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患者推入手术室,连接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血氧、心率等生命体征,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将咪达唑仑注射液(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规格:50mg;国药准字H20143222)、舒芬太尼注射液(厂家:宜昌人福药业;规格:50ug;国药准字H20054171)及罗库溴铵注射液(厂家:浙江仙琚;规格:25mg;国药准字H20123188)分别按0.1mg/kg、0.5ug/kg 及2.0mg/kg 剂量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设定为8.0ml/kg,呼吸频率设定为12 次/min,给予0.3mg/kg 罗库溴铵静脉注射,往400mL 浓度为0.9%NaCL 溶液中加入盐酸羟考酮50mL 静脉输注,采用七氟烷(厂家:江苏恒瑞;规格:250mL;国药准字H20070172)0.5%~1%吸入,顺阿曲(厂家:浙江仙琚;规格:5mg;国药准字H20090202)间断吸入以松弛肌肉,将速度调节为每小时3mL,时间锁定为20min。手术完成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待清醒后将管道拔除,并将患者送入复苏室,观察至术后48h。

1.2.2 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从麻醉诱导开始到拔管前,在彩超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由手术医生持彩色超生探头以寻找肋间血管、肌肉及神经,并使用穿刺针于肋角、肋间处完成穿刺,将5mL 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厂家:江苏恒瑞;规格10mL:国药准字H20060137)注射于神经鞘内,观察并记录患者药物扩散与穿刺路径状况,由专业医生进行影像及神经组织的分析,观察至术后48h。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疼痛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1)手术相关指标[3]:手术前后,采用LIS 量表评分评价患者肺损伤状况,满分为0~4 分,分数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术后,观察组LIS 评分低于对照组,HIF-1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注:*P<0.05,与术前组内比较。

3 讨论

肺叶切除术属于常规开胸手术,术后伤口疼痛常会导致患者不敢呼吸,从而进一步损伤肺部,引起各个器官组织的缺血缺氧[4]。因此,有效的疼痛干预是临床的关键。全身麻醉是开胸术最常用的麻醉手段,对术后疼痛具有一定缓解效果,但因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与切口周围被切断的肋间肌肉、肋骨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于切口入路镇痛药物的使用成为缓解疼痛的有效途径。肋间神经阻滞主要为小切口入路,将药物注射于肋间隙神经鞘内以麻醉此处神经,降低神经对周围组织疼痛感觉的传导,减轻机体因疼痛所产生的一系列应激反应,若将此方案联合麻醉术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或许对减轻疼痛效果更显著。

本研究中,LIS 评分低于对照组,HIF-1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肺叶切除术中可有效调节缺氧状态,降低肺损伤。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导致的肌肉组织、韧带等的切断及损伤性疼痛常会延续至术后,而全身麻醉的药效最多维持至术后6h 左右,当药效丧失后组织、肌肉韧带等的疼痛会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通气障碍及咳嗽困难,进而影响肺功能。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为小切口入路麻醉,能快速将药物渗透进肋间隙,使其发挥药效[5];且此处神经主要由L1-12 对脊神经组成,支配胸部肌肉组织及脏器,而罗哌卡因注射于肋间隙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小,同时能有效麻醉此处神经,降低神经对疼痛感觉的传导作用,从而减轻疼痛情况,抑制血管异常收缩,调节血压,并能降低呼吸困难及咳嗽无力所引起的肺功能损害,改善通气功能及缺氧诱导因子水平[6]。

综上,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肺叶切除术中可有效降低肺部损伤,调节机体缺氧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叶国药准字切口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雪后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幽灵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