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2-06-18 17:02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血量手术室子宫

杨 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安徽 合肥 230031)

腹腔镜下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随着我国临床医术及腹腔镜技术水平的逐渐发展和完善,腹腔镜下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类手术术中手术区域无法直视,易影响电灼、气腹及穿刺等操作,从而影响患者的循环、呼吸及内分泌系统,导致术后诸多并发症的发生。故医护人员在手术室中的护理质量尤为重要[1]。相关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优质的手术室护理在患者的治疗康复上效果突出[2]。本文特针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进行深入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本院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1月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34~57 岁,中位年龄(42.05±4.22)岁;观察组年龄33~55 岁,中位年龄(41.18±4.6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存在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符合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治疗判断;(2)患者知情同意本次实验。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2)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或明显记忆损害。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监测患者生命指标,术前准备、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及卧床体位相关指导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手术室护理:(1)术前护理。①护理人员于术前一日进行访视,简要告知病人手术麻醉方案、手术室环境、设备及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针对不良心理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②加强仪器设备的检查及手术间准备工作。(2)术中护理。①巡回护士推车或扶病人进入手术间时,边走边告知病人手术室设备、布局等,以消除其恐惧感及不良情绪。协助病人平躺于手术床的同时,为病人加盖被子以减少身体暴露及保暖,并通过握手,抚摸额头等肢体语言给予病人心理安慰。②体位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其臀部应超出床沿约5cm,包裹住病人的双足与双脚,固定病人两侧肩峰。③协助手术医生冲洗腹盆腔,无活动性出血后吸净积液,排出气体后,取出镜头及套管,医生缝合各穿刺孔。④做好标本采集工作:标本袋准备10 个左右,及时将手术标本置入标本袋中,标明组织名称。

1.3 评价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理应激反应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情况。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表(SDS)测量结果。焦虑评分以50 分为界值,抑郁评分以53 分为界值。分数越高,程度越重。(3)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 软件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理应激反应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各项生理应激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各项生理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理应激反应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理应激反应情况()

2.2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比()

表2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比()

2.3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3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3 讨论

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在治疗中,需将子宫全面切除,子宫在大多数女性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对患者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害怕、焦虑、紧张等情绪[3],在过度的反应下,会使体内的内分泌及循环系统紊乱,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有效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与手术室护理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资料表明,在常规的护理下,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在住院时间和费用上都会相应的增加,常规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手术诊疗需要[4]。手术室护理干预本质为以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基础模式下渐渐发展起来的一套方案。诸多研究学者表示,在对患者进行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能很好地缓解患者情绪,恢复期短,能在短时间内对自身的状态进行调整,回归到正常生活中[5-6]。

本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各项生理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应用效果突出,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手术室护理利于手术临床指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医护人员一方面保证了研究组仪器的安全性,并严格遵循整个手术流程规范实施手术,通过针对性的体位干预,显著提升了病人自身舒适度,因此病人的术中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

综上,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应用效果突出,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利于手术临床指标,加速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出血量手术室子宫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五)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我的好奇心